全德智
(南寧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2)
金融產業集聚是指一國的金融監管部門、金融中介機構、跨國金融企業、國內金融企業等具有總部功能的機構在地域上向特定區域集中,并與其他國際性(跨國)機構、跨國公司、國內大型企業總部之間存在密切往來聯系的特殊產業空間結構。金融產業集聚是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金融人才、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創新、金融信息、金融文化等金融資源跨地域運動形成集中聚合的靜態形式,也是金融資源與稟賦條件相互配置與組合的時空形態,是金融產業在一定地域空間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統的變化動態過程。
金融集聚作為產業集聚的伴隨物,隨著產業集聚的形成而發展,產業集聚為金融產業成長提供了承載空間,同時金融產業成長是產業集聚的動力性條件和重要力量,是推動產業集聚的啟動器和神經中樞。從各種類型的金融集聚區形成發展的歷史看,很難用單一的理論對其形成的內在動因進行解釋。金融集聚形成通常是多種動因交織的產物,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由不同的因素推動。大多數學者將金融產業集聚的主要原因歸結于外部經濟、規模經濟、集聚經濟和交易成本等經濟因素。同時,金融產業集聚的演化,既受集聚區內成本和利潤變動的影響,也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政府政策、金融制度等。
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快速雙向增長和自貿區金融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廣西正在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南寧市建設中國—東盟區域性貨幣結算中心、區域性資金融通中心、金融產業中心、金融市場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監管中心。根據已通過評審的《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至2020年的目標是將南寧市建成依托廣西、立足西南、服務泛北部灣經濟區和中國—東盟自貿區,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從2009年起,廣西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金融生態環境實現了突破性發展。自廣西實施“引金入桂”戰略以來,最近幾年間,共新引進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多家金融機構進駐南寧,并實現了外資金融機構“零”的突破。
據初步統計,目前廣西轄內主要分支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17家,城市商業銀行3家,農商行10家,農信社1家,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5家,金融租賃公司1家,證券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證券營業部100家,期貨營業部31家,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的證券中介服務機構11家,保險主體33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2039家,擔保公司152家。2012年,廣西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966.65億元,同比增長18.03%,本外幣貸款余額12355.52億元,同比增長16.05%。近年來,廣西金融業總體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金融改革成效顯著,金融市場功能日益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南寧市作為廣西重點打造的區域金融中心,近年來來在金融業增加值、金融資產規模、存貸款規模、金融機構數、市場交易量等均出現較大的增長,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南寧市政府為支持形成發展金融中心提供了強大動力,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和舉措,在戰略、土地、稅收、設施、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另外南寧市不斷加強金融市場建設也促使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提速,南寧市圍繞技術、資源等產權交易紛紛建立專門交易所或創新交易產品,使得金融中心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2012年,南寧市新增2家銀行業機構,1家上市公司,22家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22.27億元,同比21.45%;貸款余額5516.86億元,同比17.72%,為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12年,廣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31.04億元,同比增長11.3%,連續9年保持11%以上的增速。據統計,2005年末至2012年末,廣西金融業增加值由90.83億元迅速增至560.36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9.69%,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24%穩步提升至4.3%,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由5.48%提升至12.38%,成為廣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中南寧市,2012年金融業增加值214.72億元(占全區金融業增加值的38.3%),占全市生產總值的8.58%,金融產業集聚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金融產業聚集效益主要體現在跨地區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資源跨地區配置效率的提高。廣西以南寧為中心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通過出臺有關政策引導和鼓勵了大量金融機構入駐,集聚了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與期貨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及分支機構、代表處,以及后臺呼叫、信息交換和處理、客戶服務、技術支持、票據結算等后臺服務中心,為集中交易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同時也為金融機構和客戶提供近距離交流與溝通的便利。通過金融企業集群使得廣西金融機構具有區域金融創新、金融風險緩釋以及生產經營效率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隨著大批金融機構的集中和發展,廣西為金融機構服務的相關輔助性產業或社會中介服務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律師、會計、投資咨詢、信用評估、資產評估、外語和金融專業技術培訓等等機構都得到發展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推動了區域金融中介服務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
金融溢出效應主要是通過金融企業集聚所帶來的集群技術學習來加速知識的溢出,進而使知識的溢出反過來促進于集群技術的學習,從而促進金融企業的集聚。廣西通過金融收產業集聚,利用地理位置的接近更好地掌握更加豐富的金融信息,有效發揮了金融中介(信息提供商)的參與作用,使得銀行與借貸經營的企業家之間信息交流充分,從而提高了整個價值鏈的利潤。而金融機構也可根據群內企業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拓展了金融機構的盈利空間。另外,通過金融集也帶來金融創新,金融產業資本積聚區域創新系統高效,對此引起金融產業資本集聚區的技術進步和擴散速度要高于其他地區的那部分額外收益。
第一,一個地區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首要因素,是建設國際通用的法律制度環境。廣西以南寧為中心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應向國際金融法律制度學習,特別是吸收整合東盟區域內各國金融做法,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經濟金融的運行和監督能夠符合國際慣例、區域慣例,能夠被別人所理解、為大家所操作。同時廣西應建立與東盟金融信息溝通和協調機制,加強區域金融合作,推動與東盟各國的金融監管部門簽署有關協議,在區域金融危機預防、區域金融穩定、資金清算、國際結算、股權投資等多方面開展合作,提升東盟區域金融的活躍度。
第二,廣西以南寧為中心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對內對外開放的、完善的、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具有較大范圍的輻射力和對各個時區市場的連接力,能夠高效、敏捷、低成本地處理大批量金融交易和小批量特殊業務的需求。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票據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等。同時,廣西應進一步加快布局東盟國家金融業務的聯系和對接,推動東盟國家的金融業務聯動發展,特別是要加快建設東盟區域人民幣清算中心和交易中心,推動人民幣在東盟的區域自由化。因為一個城市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通常要求該國貨幣必須能夠進行自由兌換,否則以其貨幣計價的金融產品的交易、資本輸出、結算等都將受到限制,而且以該種貨幣為中心的產品和業務創新將受到制約。
第三,廣西應圍繞南寧市打造區域國家金融中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素質,為區域金融繁榮發展提供大量實時、客觀反映關于市場、結構、工具、產品變化發展的信息,加大吸引企業總部、吸引高端人才從事金融創新和市場建設的力度,從而擴大輻射面和影響力,促進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金融中心,是什么樣的金融中心,關鍵是看在這個城市中有多少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總部或總部派出機構。金融機構高度集中并不必然是金融中心,如果只是金融機構分支網點的集中,最多也只能形成金融發達城市和金融服務中心,因為金融機構分支網點的功能在于服務,是各種制度和政策的執行部門,是金融產品的推廣營銷單位,金融從業人員也主要是金融客戶服務人員和較低層次的管理人員。
第四,廣西以南寧為中心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需要具有有一個能夠凝聚和聚集一流國際金融人才的機制。現代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智力的競爭。廣西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引進、留住金融人才的良好機制,同時也要加大培養國際金融人才力度,為區域間金融合作提供人才保障,著力培養一批精通外語、法律、管理、財務且熟悉國際資本和金融運作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另外,還應加強與東盟各國互派人員交流和學習,建立東盟區域金融人才交流和培訓中心。
第五,廣西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應注重金融資源和要素的整合,大力推動金融支持各個子系統協同、協作機制的建設。金融要素與產品鏈完整才有“組合”、“協同”的基礎。不僅包括各類金融機構的協作,還包括股權質押貸款、小額貸款、創業投資、產業基金、天使投資、科技信貸、科技擔保、科技保險、中小企業私募債、科技租賃等創新手段、產品、工具的整合,形成“組合拳”,廣西以南寧為中心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應多層次全方位拓寬金融服務鏈條,甚至也可以考慮圍繞“產業鏈”針對該產業上下游的構建區域投融資服務鏈。
第六,廣西打造區域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應以發展專業化、區域性、特色化的中小型、新型金融機構為重點,建立更加靈活的金融機構體系,為區域金融業向新興產業滲透創造更多支點,更大程度地發揮中小金融機構專注于支持中小企業的作用,實現金融和產業相互推動發展。同時,也應出臺政策鼓勵本地金融機構通過發展非標準化產品,豐富金融產品線,為區域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提供有效的產品載體。
[1]王有鴻,費威.金融集聚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探討[J].商業時代,2011(15).
[2]陳穎.金融產業集聚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J].中國經貿,2009(22).
[3]張曉燕.金融產業集聚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4]姬國軍.河南省金融服務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與策略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駱俊.淺談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J],現代商業,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