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暢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 太原 030001)
2013年5月下旬以來,貨幣市場價格出現波動,銀行間市場整體資金面持續緊張。由于市場變化因素較多,且臨近半年末重要時點,一些地方性金融機構流動性出現一時緊張的局面,這些都從客觀上對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5月末,山西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6401億元,同比增長14.01%,低于全國2.19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347億元,同比多增110億元;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3928億元,同比增長12.09%,低于全國2.41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815億元,同比少增431億元。存貸比為52.76%,比一季度末降低1.17個百分點。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908.15億元,比年初增加603.88億元,同比多增136.29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4009.65億元,比年初增加346.9億元,同比少增181.68億元;存貸比為58.04%。
2013年1~5月山西省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為1793.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78.4億元,其中,票據融資少增一倍,新增186.6億元。
截至2013年6月末,山西省再貸款、再貼現限額共計136.56億元,余額108.32億元。其中,支農再貸款限額60.63億元,余額50.39億元,較年初增加7.37億元,年累放47.29億元;短期再貸款限額22.34億元,余額17.5億元,較年初增加14.8億元,年累放21億元;再貼現限額43.32億元,余額36.93億元,較年初增加3.63億元,年累放54.12億元。有效地落實了強農惠農、支持中小企業政策。截至2013年5月末,全省轄內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5751億元,較年初增加407億元。其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2399億元,比年初增加149億元,增幅為6.6%。
截至2013年5月末,山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一般存款余額6948.93億元,存款準備金賬戶余額為1125.21億元,扣除應交法定存款準備金1077.89億元,超額準備金為47.32億元。其中,城市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賬戶余額為307.1億元,超額準備金余額為43.15億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賬戶余額為724.45億元,超額準備金余額為5.4億元;村鎮銀行存款準備金賬戶余額為15.68億元,超額準備金余額為0.68億元。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總體合理。
山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波動情況起始于6月6日,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異常緊張,其中,晉中市左權聯社因未能及時融入資金,無法按時償還當日到期的債券質押式回購款項,發生違約事件。6月23日和6月24日,又發生晉商銀行和堯都農商行利用高利率進行融資,原因均是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十分緊張,為按期償還到期資金和彌補該行資金頭寸以滿足流動性,采用較高利率融入資金,來維持到期資金的周轉。但這兩家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較大,資金營運較為平穩,雖然當前資金緊張,出現一些流動性緊張局面,因有充足的債券和票據,加之市場業務規模的調整,可以進一步緩解資金的流動性。
部分銀行前一階段對寬松的流動性盲目樂觀,對6月將出現的一系列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估計不足,措施不到位,在市場大環境變化時,措手不及,形成短期流動性緊張。
目前所有銀行類機構金融市場業務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大體相同,只是在資產規模、期限結構、杠桿水平上略有差異,這是由各家機構對金融市場業務的考核方法和內容所決定的,并且與各家金融機構所處的發展階段戰略、業務側重點及風險偏好程度密切相關。而一些銀行長期從事大規模的同業批發業務,期限錯配比例相當高,這種情況雖然已引起重視,但也不是短期內能夠完全解決的,給流動性的后續管理帶來較大壓力。
很多金融機構貸款過度集中于虛擬票據、房地產市場及煤炭等目前較低迷的行業,一般性貸款增加并不多,票據占新增貸款比率較高,導致信貸增量有限,盤活存量困難,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政策沒有完全落到實處。
近年來,很多銀行大搞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呈現量增價高的態勢,從而將大量銀行信貸隱藏在銀行間資產之中。2013年1~4月,山西省人民幣理財產品累計發行額約為2010年全年發行額的4.7倍;截至2013年4月末,全省理財產品余額約為2010年末余額的5.4倍。在近期市場流動性趨緊,臨近半年末的時間段,部分金融機構發生理財產品利率競爭,有的甚至高達10%,形成存款搬家現象。
由此促使各金融機構利用此次契機大力調整資產結構,進一步扭正已錯配的市場業務期限與結構,讓轉型時期的貨幣信貸運行回歸常態,回歸支持實體經濟的主軌道。
中央銀行要切實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和科學性,引導地方性金融機構滿足其業務發展需要的流動性需求,及時發現存在流動性風險的金融機構,避免出現流動性風險。
中央銀行應針對個別流動性缺口大的金融機構及時給予了流動性支持,如:從其他流動性不緊張的地方,調劑短期再貸款投放流動性緊張的地方,同時,對其他有流動性需求的金融機構優先辦理再貼現。
地方性金融機構要按照宏觀審慎政策要求對資產進行合理配置,保持充足的備付率,謹慎控制信貸資產擴張偏快可能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合理配置融入資金期限,保證資金頭寸充足,有效控制期限錯配風險。同時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等的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注重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避免存款“沖時點”等行為,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對于存在流動性風險的金融機構,一是暫停或收縮貼現業務和貸款發放業務,減少資金支付;二是加緊營銷同業資金和各項存款,加大資金回流力度;三是實施嚴格的資金匯出報備制度,同時做好相關協調解釋工作,力爭減少資金流出;四是減持債券、應收賬款類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