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艷艷
(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廣東 廣州 510627)
民事訴訟法是普通民事主體進行民事訴訟活動、維護民事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自1991年4月9日頒布實施以來,根據社會發展要求進行了多次修訂,然而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推進,民事訴訟法的現有規定已不能完全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2012年8月3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事訴訟法修改決定(以下簡稱“新民訴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新民訴法的修改涉及面廣、幅度大、內容新穎,對銀行業務有著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給銀行業維權帶來新途徑。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闡述新民訴法對銀行業務的深遠影響。
新民訴法第五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在銀行的房貸業務中,《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后,作為第三人的銀行,非歸責于本銀行的事由未參加訴訟,導致銀行抵押權落空。新民訴法對損害第三人的民事權益的行為給予事后補救,有利于銀行維護作為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商品房按揭貸款的安全。①
新民訴法擴大了保全的范圍,保全不僅限于財產,還包括行為。保全范圍的擴大有利于銀行在不良貸款催收工作中可以針對逾期借款人或保證人轉移財產行為、高消費或故意停產等行為申請法院進行限制或強制性保全。
新民訴法第101條將采取訴前保全措施后起訴的時限由15天更改為了30天,延長了起訴準備時間。
新民訴法第162條規定“基層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總體而言,訴訟時間越長耗費的訴訟成本越高,新民訴法規定對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對終審判決不服不允許上訴,以確保權利的迅速實現與穩定。②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度對銀行小微貸款、個人貸款等業務有重要意義,此類貸款糾紛大都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訴訟時間長即占用銀行資本規模,又耗費銀行人力物力。現在通過小額訴訟一審終審制度,可以簡化程序,提高審判效率,盤活銀行資產,利于流通。
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第一百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條款的增加為物權法作為實體法保障擔保物權的實現提供了有效地程序法落地方式。原來的《民事訴訟法》未在《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就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提供程序法保障,實踐中如果當事人不能就擔保物權的實現達成協議,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此次增加的規定有效地將實體法與程序法進行了對接。
新民訴法第240條規定:“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強制執行措施。”
新民訴法第242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此款規定將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納入法院可查詢的范圍,有利于銀行保全被執行人的財產,以提高債權的受償率。
一是充分領悟新民訴法精神,學習新民訴法修改的要點,結合實際加以運用;二是抓住機遇,加強與法院的溝通與協調,加大可供執行的案件查封、拍賣力度;三是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規章制度,完善風險防控措施,減少風險。
銀行業發展高速,品種日新月異,風險防控難度增大,新民訴法的實施對銀行業的發展帶來挑戰,更帶來契機,銀行必須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維護信貸安全,促進金融業蓬勃發展。
注釋
①李榛:“談新《民事訴訟法》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載《中國農信網/》2012年9月20日。
②姜建初:《新民事訴訟法理解與適用》,中國檢察出版社,2013年1月版,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