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萍
(呂梁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以任務為主,教學任務的繁重導致英語教學單調、枯燥。本文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情感教學在大學英語中的運用。
所謂英語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人為本”,將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在以認知為前提的同時,有意識地調動學生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積極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實現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
國外很多學者對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關注由來已久。在美國以馬斯洛、羅杰斯為代表的心理學家強調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關注學習者的個人意愿、情感和需要。Dulay等學者提出了“情感過濾說”(the Affeetive FilterHy-pothesis),認為“情感過濾是一種內在的處理系統,它潛意識地通過情感因素來阻止學習者對語言的吸收。”后來,Krashen發展了這一理論,認為情感過濾“是阻止學習者完全消化學習中所得的綜合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他甚至提出“情感成分對于語言學習的作用往往大于認知手段。”[1]情感因素雖然不直接影響語言習得,學習者的情感狀態卻是一個心理過濾系統,它可以干擾或打斷外界語言環境,影響語言學習的效果。
Gardner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社會教育模式”認為,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2]。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因素往往不能得到教師和學生本身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學中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
有調查顯示,在校學生中大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英語老師機械地重復書本知識,很難顧及噓聲的情感體驗。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學生認為,老師重視對他們的情感培養。每個人都是一個情感個體,學習者需要了解自己,也要自由地同他人進行交流。實際教學中,對于知識和智力的過多強調,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導致教學過程中認知因素同情感因素的分離。
課堂氣氛的和諧有助于學生創造性的自由表達,不良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壓抑,甚至會缺少安全感[3]。怎樣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教學環境,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多數學生都有工具型學習動機,他們把通過四、六級英語考試,增加就業機會作為學習英語的動機。因此,大部分學習英語的時間被用在背誦詞匯、學習語法、練習聽力和做閱讀理解題上。這樣的學習者,往往在考試中容易得高分,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陷,即在學習中容易產生滿足感從而缺少積極性。一旦學習考試通過的溝通力行目的達到之后,他們就不再能提起興趣學習英語,有些甚至就此放棄。
阻礙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缺乏足夠的自信,在課堂上容易緊張和焦慮。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存在明顯焦慮,勢必會影響學生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正常進行。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面對老師和全體同學說英語會感到緊張,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格外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不愿參與課堂活動。
由于大學課堂的特殊性,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僅限于課堂,因此大多學生對自己的老師了解太少,甚至距離感很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太少,導致雙方互不了解,感情上的溝通不夠很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英語教學中常用的語言學習手段是情境語言訓練。教師利用精心創設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進行句型和會話訓練,為學生提供了生動具體的語言效果,對提高語言效果大有幫助。情景將抽象的語言具體形象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講解訓練英語知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1.多媒體教學
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若能適當地輔以多媒體,利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多彩的顏色以及逼真的生意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是抽象的信息變得具體生動,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及對于人物角色的理解,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之間的交流在線事情的發展經過。這樣的教學需要噓聲的密切配合和積極參與,任何配合不協調都會導致表演失敗。所以,在活動中,學生不但能積極參加語言實踐,還能注意協調相互關系,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會主動幫助較弱的學生,以保證活動的成功。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增進組員之間的有益,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還激發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的情感積極健康發展。
3.游戲教學
課堂教學的節奏若高度緊張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若教師能適當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小游戲,則能調動學生注意力。課堂節奏變得松弛有度,有助于學生保持緊張興奮狀態,激發學習積極性。
4.歌曲教學
課堂上,老師的一味講解會讓整個課堂變得生硬、枯燥,自然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如果能在教授單詞或者課文時,播放一些音樂來配合教學,課堂就不會顯得沉悶或者單調。例如,在以“Romance”為主題的單元教學中,教師播放或者帶領學生齊唱電影《泰坦尼克號》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導入,學生對電影和音樂都不陌生,勢必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5.小組競賽
大學階段,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非常強烈,在教學中若能采用競賽形式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將會有助于教學的進行和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小組競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勝利。安排一些小組競賽會使學生樂于學習,通過組員之間的協作、共同參與,讓學生在充滿合作的個體和群體間學會溝通、互助、分享,不僅提高知識、技能,還有助于情感的和諧發展。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在于他們交往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彼此之間的感情,消除學生對自己的畏怯感,盡量避免敵對情緒的產生。可以和學生交朋友,將自己的私人聯系方式如手機、QQ號碼告訴學生,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做真誠的溝通,對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幫助。對于老師的喜愛,能幫助他們將這種情感轉移到學習中,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抬起頭走路”,意思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尊和自信[5]。而讓他們自信的最好的方式是老師的贊揚和肯定。課堂上,老師的肯定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進步和提高成績都有很好的鼓勵作用。而否定的、負面的評價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必定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多使用肯定性的評價,盡量少用或者不用消極評價,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達到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以求在教學活動中,完成認知和情感的和諧統一。它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英語教師應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需求。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劉政元.試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后的情感移入式教學策略[J].教育探索,2008.
[3]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何華清.情感教學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6).
[5]英語情感教學的心理學研究.教學與管理(理論版)[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