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德會,吳沁林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 化學與制藥工程系,湖北 武漢430223)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結構中的一種嶄新模式,是新形勢下高校機制創新和模式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經過十幾年的拼搏與努力,全國的獨立學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擴大了高等教育資源和高校辦學規模,促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獨立學院如何辦出特色,樹立品牌,已經成為所有獨立學院發展中面臨的十分緊迫的任務[1]。然而各種現象表明,只有“優化結構辦出特色”——走特色辦學之路[2],才是獨立學院發展的方向。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中指出,“特色是指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碧厣梢允嵌喾矫娴?,也可以體現在不同層面:可體現在治學方針、辦學理念、教學方法上;可體現在教育模式、專業特色上等;可體現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踐環節上等;還可體現在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上等。
一所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首先是要有鮮明的個性,亦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優,人優我特。但是,并非獨特的東西均能成為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特色的形成是在長期歷史積淀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相對穩定持久的,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驗。同時辦學特色還要在社會上能夠產生一定影響的、被社會所廣泛認可的,具有一定社會公認性的。換句話說,大學辦學特色的價值必須取決于其對科學發展、最終為社會發展做出的并被社會廣泛承認的實際貢獻的大小。并且還要著眼于未來學校的發展前景和規劃??傊?,辦學特色必須是符合高等學校實際并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產物[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獨立學院從總體上講是處于劣勢的。要想扭轉局勢,那就只有從學校實際出發,充分認識自身的辦學定位、現實條件以及所處的地域環境,揚長避短,辦出特色,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增強競爭的優勢,這樣才會在市場經濟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對獨立學院而言,特色辦學是關乎其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由于獨立學院在整體辦學實力上無法和公辦高校相比,獨立學院處于上有公辦高校、下有高職院校的夾層中,同時還有眾多的同類的獨立學院競爭這么一種多元化的生存環境,如果與母體學校專業設置重復,辦學模式一樣,必然是辦學的路子越走越窄。因此,獨立學院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主動適應區域環境,積極尋求發展的突破口,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才能不斷拓展生存空間,求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的競爭,高校的辦學特色已經成為衡量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鮮明的辦學特色會給學校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帶動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促進學校的發展。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各方面條件均處于弱勢的情況下,應采取特色取勝的辦學思路,將特色辦學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以此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促進可持續發展。
獨立學院要從大局上認識和把握自身辦學實際,堅持課程設置穿心、教學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形成以培養人才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理念。正確定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獨立學院形成自身辦學特色的核心問題。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是獨立學院在教育市場具有競爭力的表現,也是獨立學院吸引生源、形成信譽的基礎。
在分析獨立學院學科專業時,既要考慮母體院校的辦學現狀、學科專業,但又不能完全照搬母體院校的學科專業。如果完全照搬,學生培養完全按照母體院校的培養模式進行,獨立學院不僅形不成自身的特色專業和優勢學科,而且培養的畢業生也很難有競爭優勢。獨立學院屬于民辦高校,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辦學方式等方面擁有很大的靈活性,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市場自主辦學,應了解各行各業的生產、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目前和未來的若干年內的人才需求,從中挖掘人才需求的信息,將人才供求需要和獨立學院的學科建設結合起來,設置社會所需要的專業。這樣既可和母體院校錯位發展,又可對學院的學科專業進行整體規劃,集中力量創辦特色專業。
師資隊伍建設是獨立學院的瓶頸,應根據實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師資隊伍,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一是聘請母體院校的優秀教師,保證具有較高質量起點。二是建立自己的專任教師隊伍,進行培養,這是教師隊伍的主體。三是兼職教師隊伍,從企業或科研機構聘請雙師型的技術專家、管理專家等。
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必然要求新的課程體系,在加強基礎的同時,增強應用性、實踐性,這就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科學創新,使之體現出獨立學院的優勢和特色。
總之,獨立學院必須科學分析社會需求和自身實力,優化管理,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揚長避短,不斷發展自身的優勢,最終形成辦學特色,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4]。
制藥工程是建立在藥學、化學和工程學等基礎上的新興交叉學科,是研究藥物制造的一門工程技術學科[5],要求學生具備堅實寬厚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實際能力。
根據我系制藥工程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從2006年起,本科首先實施產學結合的“3+1”培養模式。學生在3年時間內在學校學習人才培養方案中所有理論及實驗實踐課程,用1年時間實習和做畢業設計(論文)。“3+1”模式的課程體系主要有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又分為人文素質類課程、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以及專業選修和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實踐課程體系包括三部分內容:1.校內實踐課程,2.校外生產實習,3.畢業設計(論文),根據校外實習基地的情況,畢業設計(論文)可以在校內完成,也可以做校外實習基地的課題,由基地技術人員和學校老師共同指導完成?!?+1”教學模式,采用“3+1”課程體系,既注重基礎理論教學,又培養學生過硬的實踐本領,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企業對技能性和設計性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還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6]。
1.專業課程設置
(1)強化工程意識開設課程。制藥工程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再加上該專業交叉性極強,既是工程技術的一個分支,又是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根據社會的需求,將理學和工學等各學科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的制藥工程專業人才,是制藥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所面臨的重大挑戰[7]。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工程生產,工程類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課程體系中需開設一般基礎理論方面的課程之外,還應開設工程制圖、制藥設備、儀器分析、化工原理等相關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并做相應的調整。例如,在《制藥設備機械基礎》和《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強化制藥設備,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又加深學生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可強化工程意識,為后期的工程設計打下基礎[8]。
(2)建立完善的醫藥知識體系。在重視工科課程的同時,更應完善藥學類相關基礎和專業的理論課程,使同學們建立完善的醫藥知識體系,并能夠在醫藥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綜合運用。此外,還應開設藥學英語課程,以強化本專業學生的外語水平、適應制藥行業國際化的進程[9]。
2.實踐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對培養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極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創新人才的培養[10]。目前,由于總學時和條件的限制,各獨立院校的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實踐教學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現象[11]:驗證性實驗偏多,設計性實驗偏少;理論性實驗偏多,實踐性實驗偏少;指令性實驗偏多,自主性實驗偏少;模仿式實驗偏多,創新性實驗偏少。有些實驗內容與實際應用脫軌。第一,建議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四大基礎化學實驗合并,安排在第一、二學年中進行。主要內容包括:(1)實驗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訓練。如基本設備的使用、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等等。(2)應用基本操作進行小型綜合實驗訓練。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鑒定、性質檢驗和常數測定等。這樣安排有利于加深課堂教學的理解,同時學會使用常用儀器設備,掌握實驗數據分析和處理的方法,具備基本的實驗理論和實驗技能。第二,建議專業綜合實驗方面結合工程制圖、化工原理、制藥工藝、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制劑等專業課實驗,進行重新篩選組合,安排在第三學年進行。主要有:(1)課程設計,結合工程制圖、化工原理、制藥工藝對生產中關鍵控制點進行設計。(2)藥物的合成,有效成份的提取分離、各種制劑的制備等等。(3)將各種實驗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訓練:從項目選擇——儀器篩選——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撰寫報告,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結合專業特色,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第三,建議從嚴要求畢業實踐。畢業實踐是本科生學習的總結,同時也是畢業后就業的基礎。在實習中,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工作中,并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畢業設計或論文一定要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選題要有針對性,注重實用性。設計應在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或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論文必須在有科研能力的教師指導下完成,并嚴把答辯關。
制藥工程是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結合發展的應用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而很多教師都缺乏應用型工學的理論基礎,為了彌補其不足,建議:一個方面,教師要過實踐關,新進的教師必須下基層,帶學生實習,在實習中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充實教學內容;另一個方面,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在科研活動中,把握本學科國內外的學術動態,并把科研中獲得的新知識、新成就進行整合并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去,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完善老-中-輕體系,做好傳-幫-帶工作,提高年輕老師的教學水平。多方面結合,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加快制藥工程專業的建設。
強化辦學特色,探索特色辦學的道路,是獨立院校探索前進發展的必經之路,需努力探索、思考和實踐。雖然艱辛、曲折,但我們要做堅定的實踐者、反思者、思想者和研究者,從實際出發,在摸索中前進,在奮斗中成長,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之路。
[1]甘少杰.淺談獨立學院的特色辦學[J].讀與寫雜志,2010,7(10):75,88.
[2]易忠.走特色辦學之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高等教育解讀[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28(1):5-7.
[3]陳盛.強化辦學特色 探索特色辦學[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6,(1):1-8.
[4]馬德坤.獨立學院辦學特色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理論界,2008,(9):166-167.
[5]歐陽臻,寧德剛,徐衛東,等.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和實踐環節教學改革的探討[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版),2004,26(4):71-74.
[6]賀克強,程弘夏,吳謙,等.制藥工程專業產學結合“3+1”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114-116.
[7]李,胡國勤,李雯,等.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8,21(4):507-509.
[8]朱蠡慶,劉火安,陳笈,等.制藥工程專業教育模式初探[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04-205.
[9]王世盛,宋其玲,李廣哲,等.制藥工程專業本科教育課程建設的總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S1):533-535.
[10]孔繁晟,嚴春艷,賁永光.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探討[J].中醫藥導報,2009,15(1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