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園園
(鄭州大學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信貸風險一直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風險,它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信貸風險更是不容忽視的。然而不同的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不同,決定了其信貸風險大小及其對銀行的影響不同。對比研究不同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大小及該風險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利于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風險管理方法,應對各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謀求國有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
商業銀行因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往往以政府出納員的角色出現,大部分銀行從業人員商業意識、風險意識比較淡薄,信貸活動沒有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常常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痕跡。導致商業銀行在其經營活動及自身的發展過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和不安全的隱患。
信貸管理工作需要大量既懂銀行業務又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高素質人才,而此類全面人才的缺失會限制商業銀行業務的推廣。
長期以來,受計劃體制的影響,許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完全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理所當然地認為,企業盈利是由企業創造的就應該由企業來支配,一旦企業虧損,就依賴政府,依靠銀行貸款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銀行則背上了企業轉嫁過來的包袱。
雖然總體上,工商銀行信貸狀況良好,風險不大,但現存的信貸風險仍不容忽視。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的地方政府設立了數以千計稱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開發公司,為基礎設施和房產項目籌資以對抗2008 年危機的影響,當時中國各銀行差不多將放貸活動翻了一番。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向地方政府控制的開發公司無節制地放貸,這些開發公司目前在工行的貸款賬目上占10%的比重,這對銀行本身構成了一定的風險。
農行約80%的機構網點和約60%的信貸業務都分布在縣及縣以下,由于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局限,很多基層行尤其是區域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大部分基層行及其網點很難達到盈虧平衡點。
收入渠道單一使農行利潤空間受擠壓,而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出現活期存款定期化趨勢,使銀行平均存款成本明顯上升,并且這些存款成本增加卻難以經由貸款投放產生收益。為提高收益,農行被迫把資金投放到風險更高的企業和投資項目,使得企業出現過度投資,引起資本收益率和企業還本付息能力下降。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還會助長經濟低水平重復擴張,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等結構性問題,導致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大銀行貸款的信用風險。
中國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主要是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過度投資行業的貸款所帶來的風險。為防范此類風險帶來損害,中國銀行已經開始限制未經審批項目的貸款,已發生的貸款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損失。另外,對汽車、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的貸款,也都一一出臺措施,對貸款人的誠信度、貸款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方面嚴格審查,合理確定貸款總額,降低總體信貸風險。
信貸風險對建行的最直接影響體現在:信貸規模急速擴張和凈息差大幅收窄使得銀行利潤縮減;與此同時,貸款結構不合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迫使建行接下來的信貸投放將以穩定存量、加大結構調整為主,將采取主動從“三高一資”行業和企業退出的策略,釋放部分貸款額度。
另外,信貸超常規增長引發資產質量下降問題,對建行的穩健經營構成很大威脅,為此建行將做好信貸投放和項目儲備;科學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充分運用回收再貸款資源以及加大不良貸款處置盤活力度,努力做到既積極支持經濟增長,又防止貸款盲目過量投放。
交通銀行的開發貸所占比重較大,而現在部分比較差的房地產企業已經出現困難,這加劇了交行的經營風險,促使交行控制新的開發貸款的發放速度,并只與資質較好的開發商合作。
近兩年,交行信用卡授信增長很快。2009 年以來,受其相關風險增加的影響,交行已根據市場的情況放慢授信速度,更重視盈利和風險防范。在高風險地區,調低批卡率,加強了不良貸款的清收。
信貸風險對各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存在著相通之處,簡單說,其共性體現在:
信貸風險導致各銀行處理問題的成本高于其收益,造成入不敷出,嚴重影響銀行的經營業績。
信貸風險考驗著銀行的合規、監管部門,若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對貸款發放的調查、監督、管理等工作做得不到位會給銀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信貸風險嚴重時會造成民眾對銀行的不信任,引發恐慌,甚至可能演變成擠兌潮,嚴重影響銀行的穩健經營。
從另一方面說,信貸風險對各銀行的影響又有所區別:
五家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與其他四家區別較大,其業務大部分集中于縣以下的區域。受面臨的客戶群限制,其業務收入有限,為增加收益,農行選擇投資于一些高風險的項目,其風險突出體現在風險投資上。
工商銀行與交通銀行較為相似地選擇大量向國家開發項目以及房地產企業等發放貸款。項目往往受國家經濟政策等宏觀因素影響較大,一旦出現信貸風險,將是短期內難以克服和恢復的。但這兩家銀行相比,作為全球市值第一銀行的工商銀行的抗風險能力要明顯優于交行。
中國銀行的信貸風險雖然也值得關注,但其于2009 年開始啟動了規模空前的風險排查工作,重點對信貸風控問題進行集中調研,相信此舉必將大大降低信貸風險對中行的不利影響。
建設銀行的信貸風險或許是最值得關注的,該風險主要源于建行的信貸結構不盡合理,而信貸結構的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較長時期內,建行都面臨著爆發信貸危機的風險,必須時刻對信貸風險加以防范和密切關注。
無論是信貸風險還是其他風險,控制風險的第一步是要自覺樹立防范風險的意識,商業銀行內部各部門都應該加強風險防范的教育,每個人都應該有風險意識,在風險還沒發生時就把風險遏殺在搖籃里。在經營中不要一味追求盈利,考慮獲取盈利的同時要伴隨多大的風險,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除了要具備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識,銀行還要專門設立防范風險的組織機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首先要組建一個風險防范的隊伍,研究風險產生的源頭,總結解決措施。其次,要建立專門的不良貸款處置機構,盡量消化銀行的不良貸款給銀行帶來的損失。最后,成立責任追究制度,對發放不良貸款的責任人追究到個人。
在嚴格遵循“三位一體”授信決策的前提下,將風險較大行業的貸款審批權上收至總行,短期授信審批權限全部上收至一級分行,通過調整審批權限,加大風險控制力度,確保授信資產的安全、提高收益水平。切實加強對已有授信管理。
銀行流動性管理要求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保持一種流動性狀態,當流動性需求增加時,通過變賣短期債券或從市場上借入短期資金增加流動性供給;當流動性需求減少、出現多余頭寸時,又可投資于短期金融工具,獲取盈利,為銀行流動性管理創造市場環境。
[1]王春峰.基于神經網絡技術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09).
[2]于宗先.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控制[J].浙江學刊,2004(01).
[3]陳小憲.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金融,2004.
[4]中國人民銀行.各項貸款增速回升,儲蓄存款明顯增加.中國財經信息網(網址:http://cat.cfi.net.cn/),2004 年12 月13 日.
[5]段永寬.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J].中國金融,2004.
[6]季貝貝.外資與國內商業銀行比較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