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紅
(天津薊縣畜牧獸醫局,天津 301900 )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因資本收益率和借款利率不確定而產生的由資本投入者承擔的附加風險。包括兩個層次:一是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二是由于舉債而可能導致企業股東的利益遭受損失的風險。融資風險作為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的重中之重具體可以分為兩類:現金性風險與收支性風險。無論是哪種風險,一旦發生,都將給集團公司的安全性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負債規模是集團公司融資風險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負債總額的多少或負債在企業資金總額中所占比重決定了融資風險的大小。集團公司利息費用的支出是融資風險的主要來源,如果集團公司的整體負債規模過大就會引發支付利息的現金流加大,從而導致集團公司的整體權益收益下降,融資風險加大,因此,集團公司要注意控制融資規模,控制融資風險,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集團公司融資風險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籌資利率,在籌資規模和籌資渠道不變的條件下,籌資的利率高低直接影響集團公司的償債能力,對于集團公司來說籌資的利率越高,所負擔的利息費用就越多,集團公司由于現金流短缺而無法償還債務的可能性也就增大。因此,集團公司在籌資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籌資利率的影響,盡可能地降低籌資風險。
在實際籌資的過程中集團公司很少考慮負債期限對籌資風險的影響,這是錯誤的,籌資當中所使用的長期、短期借款占負債總額的比重直接影響集團公司資金償還的時間計劃和利息費用的大小。如果負債的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例如應籌集長期資金卻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有可能加大集團公司對現金在時間上和數量上的需要,增加企業的融資風險。
這是指企業資本總額中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比例不恰當對收益產生負面影響而形成的財務風險。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債務融資、配比好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對于企業降低綜合資本成本、獲取財務杠桿利益和降低財務風險是非常關鍵的。
集團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承擔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稅息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雖然不同于籌資風險,但卻影響著籌資風險。如果集團公司不采用舉債的方式籌集資金,而采用股權融資,這時候籌資風險幾乎為零。當企業采用股本與負債融資相結合時,由于財務杠桿的作用,股東收益會隨之波動,集團公司所承擔的風險中就包含了籌資風險。如果集團公司經營效益不好,營業利潤下降就有不能及時足額支付本利費用的可能,籌資風險加大集團公司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一般情況下,集團公司的金融籌資均需要以現金來償還,這樣對集團公司的現金流動性要求相對提高,作為集團公司必須合理安排資產的整體流動性,提高償債能力減少籌資風險。集團公司的資產流動性特別是現金的流動性直接影響集團的償債能力,因此不能僅憑集團的經營情況判定其籌資風險。有時集團公司的盈利狀況雖然良好,但是卻不能及時足額償還本息,這就是現金流入量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帶來的影響,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長期償債能力。集團公司一定要統籌兼顧,充分考慮資產流動性對籌資風險的影響。
集團公司籌資風險要受金融工具的影響,在融資中要將金融工具的選擇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考慮融資渠道融資方式的影響,因為選擇不同的金融工具其融資成本是不同的,融資風險也是不同的。例如不同的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是浮動的,集團公司的選擇就很重要了。另外匯率的變動也會導致集團公司的融資風險發生變化。當企業主要采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銀行短期貸款利率上調,短期借款利息大幅度上升,就會引起集團公司財務費用劇增,利潤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由于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出現資金鏈斷裂宣告破產清算。
在資本結構不當的情況下,很可能由于暫時性的收不抵支,使企業不能支付正常的債務利息,從而到期也不能還本。因此要降低籌資風險必須要優化資本結構。優化資本結構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增加自有資金的比重,從總體上降低債務風險;二是比較息稅前資金利潤率與負債利率,根據企業集團各成員企業的需要與負債的可能,自動調節其資本結構,即在息稅前資金利潤率下降時,自動降低負債率,從而降低債務風險,而在息稅前資金利潤率上升時,自動調高負債比,從而提高自有資金利潤率。
融資規劃是指總部在集團公司戰略發展結構的總體框架下,根據公司核心能力、主導產業或相關的投資領域、投資方式、投資質量標準與投資財務標準的基本規范,通過計劃的形式,對公司整體及成員企業的融資規模、融資方式培植以及時間進度等事先做出統籌規劃與協調安排,從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資與投資的協調匹配。一旦各項重大的戰略性的融資計劃確定下來,各成員企業,特別是那些與總部存在資本紐帶關系的重要成員企業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更改。
檢查子公司等成員企業的融資項目是否業已納入集團公司的融資預算范疇,集團公司是否掌握整體融資的規模、結構、期限以及具體的進度安排,這些要素的約定是否符合預算規定;集團公司應當參與融資的全過程并及時進行相應的管理,了解融資的具體進程掌控融資的規模、期限及是否及時到位,即遵循適時控制的原則;在融資過程中,要按照融資的具體情況來確認融資主體,董事會應掌握所有與融資有關的信息,以便正確地確定由集團公司中哪一個子公司來作為融資的申辦企業;貸款到賬后要及時轉交資金使用的單位并立即投入項目的使用,同時開展跟蹤審計,及時反饋資金的使用情況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將所籌資金的使用情況報告給董事會,任何成員企業未經董事會批準,不得擅自改變融資用途;對于未納入預算的例外或追加的融資項目,用資單位必須連同申請支持的理由與可行性報告以書面形式呈報董事會審批。在未得到董事會批復之前,任何成員企業不得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