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姝汀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問題因上市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相關學者對此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出提高公司績效的一些對策,進而實現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筆者通過分析各國學者對股東結構和公司績效這一問題的研究后發現,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1.股權結構對公司決策行為的影響。科學、正確、合理的決策對于公司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勝、能夠持久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它關乎到企業的未來發展道路。而股權結構的合理性影響著公司的決策機制和決策的科學性。眾所周知,股權結構代表著公司內部權利的配置,是一個公司控制權的代名詞。作為股東權益代表的董事會往往掌握著公司的最終決策權,而單個股權享有權益的大小完全取決于他們所持股份的多少,即大股東能夠獲得更多份額的收益權,而小股東獲得較小份額的收益權。同時,在公司決策過程中,大股東往往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之對應的是他們面臨的決策失誤風險也較大。
2.股權結構對公司交易行為的影響。大股東和其他持股股東或其他控股公司之間往往會存在較為復雜的經濟關系,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各自的持股模式不同。因此,股權結構對公司交易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控股股東對其控股公司的關聯交易的影響以及內部董事的自我交易。
3.股權結構對公司投資行為的影響。股權結構代表了每個股東在持股公司所占的比例,代表了他們在企業經管管理活動中的權益、收益、責任和風險。因每個股東的的股權結構不同,進而使他們掌控公司的控制權、持股比例、持股模式各不相同,這也決定了各個股東出于對投資成本和收益水平的考慮,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4.股權結構對公司分配行為的影響。股票股利是上市公司在實現一定經營業績后獎勵投資者的一種重要形式,這其中包含現金股利、送股、轉增股等。由于大股東對上市公司有絕對的控制權和決策制定權,他們在進行收益分配時通常會采用低派現的方式。眾所周知,低派現的方式是通過各個股東所持股權比例來劃分的,控股股東通過這種方式不需要損失較大的股息收益,卻能獲得數倍的資產控制權。這種方式源于中小股東和公司實際控制人之間的利益沖突,進而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也受股權結構的影響。
1.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一般而言,控股股東對公司經營管理付出的努力會與其持股比例成正相關。因為,在保持公司經營穩健發展的前提下,較高的股東持股比例將會帶來較高的現金收益,這會提高控股股東對公司的忠誠度,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進而提升公司績效。反之,當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趨于下降時,他們獲得的現金收益也將持續減少,股東權益受到侵害,出現了控制權和收益權相分離的情況。控股股東為了獲得期望的收益和報酬,就會滋生侵占其他股東的想法和動機。在當前我國證券市場對中小股東保護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大股東會利用信息優勢、控制權優勢等做出有損中小股東權益的行為,進而降低公司績效。
2.控股股東股份性質與公司績效。相關學者研究發現: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某一家族或者控股股東為獨立法人時,公司績效往往與控股股東成正相關。因為公司的經驗績效高低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為公司服務的意愿相比其他股東更加強烈;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國有性質時,公司績效往往與控股股東成負相關。因為,由于存在委托代理關系,控股股東無法跨越代理鏈條去選擇具備較高經管管理水平的經理人。同時,也無法為監督經理人而支付的高額代理費用埋單。不難看出,以國有性質為代表的實際控股股東不利于公司績效的提高。
從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性質來看,國家控股的占絕大部分。這不但不利于實現政企分離,保持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很難做到切實維護中小股東的權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出發,做出一些改善。
首先,當上市公司存在股權互相制衡的情況下,為保證內部治理機制有效運轉,作為股東的任何一方在做出決策時都必須經大股東批準方可實施。這樣既避免了大股東在充當實際控制人時的“一家獨大”,也可以很好的避免道德風險的產生。這一方式在發達資本市場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運用,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所接受。
其次,我國的國有經濟正在由競爭領域轉向戰略領域,因此,對于那些處于非壟斷地位、對國家經濟影響關聯不大的上市公司國有控股公司,可以逐步降低其在整個公司的股權集中程度,改善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增加其他非國有股權占比,積極培育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是改善當前國有股過于集中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降低國有股占比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協議或競價轉讓、配售、回購等方式。
最后,從前文的論述可知,控股股東所持股權比例與其對公司經營管理付出的努力呈正相關,其所持股份越高,對公司整體績效的積極影響越大。而當控股股權的股權過于集中,其他股東無法與之相制衡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控股股東因決策失誤影響公司整體績效,甚至會因為經管管理上是失誤使公司出現經管危機。而減持國有股,打破目前國有股、國有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的對比關系,有利于形成“將錯誤扼守在搖籃中”的糾錯功能和“防患于未然”的股權結構和董事會的利益平衡體,逐步形成股權結構的制衡狀態。
[1]郝云宏,周翼翔.基于內生性視角的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06)
[2]譚利,陳琪華.股權分置改革下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4)
[3]陳珩,貢文竹.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基于滬市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J].財會通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