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明 王 燕 宋 明 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近五年,從目前的形勢上看,全球的經濟發展尚未走出其的影響,并因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四年多的時間里,我國的企業和社會生活受到了嚴重沖擊。從東南沿海地區以從事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倒閉、大批農民工被迫返鄉,到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爆出的企業高利貸資金斷裂、老板“跑路”,再到2012年初常州市豐島置業公司因資金鏈問題被迫遭破產清算、2013年3月20日,全球四大光伏企業之一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被法院實施破產重整(導致其破產的原因,不僅僅包括歐盟一直以來進行的反傾銷調查這一外在壓力,同時也包括應收賬款和銀行債務高企導致的資金鏈緊繃等難題。而后者也是光伏業共同面臨的難題)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新問題、新特征。這些特征主要包括: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依存度、關聯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日趨復雜。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早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就已經提高了。只是到金融危機爆發后才為人們所深刻認識。金融危機的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復雜的衍生金融產品交易。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政府為了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采取了很多措施。這些措施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組合拳”式的,并且這些措施要么是以往沒有采用過的,要么是以往雖然曾采用過,但力度和幅度都有所不同。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大大增強,市場經濟的經濟規律被人為的改變,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經濟活動的復雜性。
前已述及,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為了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采取的很多措施都與以往不同,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程度也大大提高。這些綜合性的措施由于以往并未如此集中地使用過,而現在的經濟狀況也與以往的任何歷史時期都有所不同。因此,這些措施密集推出之后,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極具不確定性,是否會造成經濟泡沫或其他問題、泡沫破裂的風險程度都難以預料。正如2008年金融危機剛剛爆發時,許多學者和經濟學家們都曾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能持續的時間進行過預測——有人認為1年,有人認為3年,有人認為5年,也有人認為10年或更久——卻沒有人能夠預測準確一樣。前所未有的復雜經濟活動和經濟形勢、經濟政策,都使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勢變得撲朔迷離、難以捉摸。
會計界的人常說,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發展形勢復雜而多變,牽一發而動全身,蝴蝶效應隨處可見。會計在企業管理與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單從企業資金周轉方面存在的問題看,就已經透視出中國企業現金流意識的淡薄和對復雜經濟關系的無所適從。資金管理無疑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擔負著記錄、監管、報告企業資金運動全過程的職能,及時為企業自身和相關各方經濟決策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這些職能的履行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依賴信息進行決策者的決策和判斷。而會計職能的履行情況、會計信息的質量,無不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有著密切、直接的關系。傳統的服務于“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的總結”的職業素養已經無法滿足決策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后金融危機時代錯綜復雜的經濟活動過程和經濟關系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無疑對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構成和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企業的“管家”、“參謀”、決策者左膀右臂的會計人員,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其職業素養,除了傳統的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良好的職業道德之外,還應當包括職業判斷能力、職業謹慎、職業敏感三項新的內容。同時,傳統職業素養中的職業道德,也應當增加新的內涵。
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是會計人員職業素養建立的理論基礎。40年前,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Bell)在其著作《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中說到,后工業社會復雜的支柱是知識和技術的發展,預示了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今天,丹尼爾貝爾的預言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現實。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化。沒有知識,沒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將寸步難行,很難建立其從事會計工作應當具有的眼界和觀念。
職業道德對于任何一個行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會計行業尤其如此。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新經濟特征,決定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應當與以往有所不同。除了傳統的職業道德規范,還應當包括誠信、獨立、可靠。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我國,將誠信引入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是十分必要的。當前我國已經陷入了嚴重的社會誠信危機。2013年1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指出,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社會的總體信任指標在2012年進一步下降,社會總體信任程度的平均得分為59.7分,已經跌破及格線。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如何能夠保證其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不具備可靠性的會計信息一文不名。
獨立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以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為準繩、根據本企業的情況做出獨立的判斷,其判斷過程不受任何機構或人員的影響。否則,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就可能因人為干預(如領導的授意、指使、暗示、甚至威脅等)而無法完全落實。
可靠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實事求是,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很難貫徹會計準則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各項要求。
關于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定義,我國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并未作出規定。比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對于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的定義,我們可以先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做如下定義:職業判斷,是指在會計準則、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和職業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會計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技能和經驗,作出適合企業和會計業務具體情況、有根據的行動決策。據此,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可以定義為: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準則、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和職業道德要求的框架下,面對不確定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的理財環境和生產經營特點,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事項和交易采用準確的會計處理原則、方法等進行合理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的能力。
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廣泛存在,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水平大大高于以往,這些經濟特征決定了會計估計是現代會計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顯然,會計已經不能再局限于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的總結”,而應當更多地突出前瞻性,更好地立足現在、著眼未來,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環境,對未來做出更加準確的估計和判斷,從而幫助企業預防風險和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因此,職業判斷能力成為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職業素養之一,也是與傳統的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組成的最大不同之處。
職業判斷能力要求會計人員在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處理時,應當充分考慮實質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則。對于各項交易或事項,能夠準確判斷其形式與實質,全面分析其重要性,并在實質與形式不統一的情況下,能夠準確把握形式背后的實質,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從而做出恰當的會計處理。
職業謹慎是與職業判斷能力伴生而來的職業素養。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復雜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更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流動資產的流動性、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商品的售后服務、新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開發、業務擴張或轉型與行業發展戰略調整、新經濟政策的預后、當前與未來融資條件的變化等等。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這一要求不僅僅應當體現在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上,更應當成為會計人員在執業過程中的執業理念和職業素養,成為一種職業習慣。否則,將損害會計信息質量,扭曲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
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環境與經濟形勢復雜且變幻莫測,充滿不確定性。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要做出恰當的、具有前瞻性的職業判斷,除了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還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職業敏感。
職業敏感是指會計人員在面對復雜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和經濟形勢,面向未來進行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并及時作出必要的反應。
職業敏感有助于會計人員及時敏銳地捕捉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及其產生的各種可能影響,從而提早做好必要的準備,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風險。
傳統會計偏重事中監督和事后記錄。現代會計則更多著眼于未來,強調前瞻性,強調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和復雜的經濟形勢時如何謹慎判斷和應對。可以想象,未來世界經濟格局仍將風云變幻,挑戰、競爭、合作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三大主題詞。國與國、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觀念的競爭。在這樣的環境下謀求生存與發展,必須有能夠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的會計專業必須加強對應用型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目前各大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基本上都是從本科或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沒有在企業財務崗位工作的實踐經歷。一些地方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師甚至自身都不具備應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理念,缺乏職業道德(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等素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教師在教學、實踐環節中的意識滲透,很難培養和構建起學生的職業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教育。從會計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開始,就應當有意識地進行職業道德、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方面的教育,通過滲透職業素養要求來潛移默化,使學生能夠耳濡目染。目前的會計專業教學中,重理論傳授、重技能培養,輕職業理念培養的情況普遍存在。必須改變這一狀態。
目前各大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基本上都包括實驗教學環節。一般由手工模擬實驗和財務軟件應用實驗兩部分構成。但具體的實驗內容都是簡單給定一個企業的基本資料,然后以給定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完成記賬憑證的填制和賬簿登記、會計報表編制工作。實驗所涉及的內容都是確定的經濟業務,缺少市場和企業實際經營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因而難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態度。因此,應當改革實驗環節的模擬操作背景,更多地模擬市場環境,將模擬實驗的企業放到市場環境中,增加實驗環節的不確定性因素,才能訓練學生在復雜的、不確定的環境條件下,遵守職業道德,本著職業謹慎的態度通過職業判斷來進行賬務處理。
加強教學與實驗過程中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學生能否通過該課程和實驗環節最終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可將教學和實驗過程中考核結果的占比提高至總考核成績的50%。考核方式方面,應當改變傳統的筆試方式,筆試方式下,從考試題到實驗憑證、賬本都可以抄襲,無法判斷每個學生的理論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可以采用面試、答辯、現場操作等方式對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其是否通過測試。
目前我國會計行業雖然要求持證上崗,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取得相對比較容易,門檻較低。其考試資格包括,考試科目包括:《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三科。從考核內容上看,已經涵蓋了從事會計行業所必要的要求。但從考核題目上看,《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考試對于判斷考生的職業道德,并沒有明顯的效果,難以保證進入行業的人的職業道德是符合要求的。
要提高會計行業的準入門檻,需要改革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考試方式和考試題型。同時,必須嚴肅考試風氣,對于在考試(包括專業學習過程中的所有考試)過程中存在作弊行為的考生,實施會計行業禁入制度。
此外,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的一項重要而有用的舉措;加強職業生涯培訓對學生正確看待未來的職業生涯,培養從業必備的職業素養也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1]任正昆.加強會計人員職業素養建設的思考[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0.10(26)
[2]施玖芳,王世海.淺談新形勢下會計人員職業素養建設[J].商場現代化,2009.10
[3]劉偉娟.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7
[4]許延明.重建誠信:防范和治理舞弊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8
[5]茅于軾.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第二版)[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