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桂英 紹興縣杭衢高速公路連接線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成分日益多樣化,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促進了經濟市場競爭,增加了人群就業的機會,完善了經濟市場需求,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小企業靈活、反應快的特點是大型企業無法相比的,小企業的存在有效的補充了市場缺陷,但是由于存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問題,從而使會計核算正常化實施步履艱難。
1.靈活,反應快,創新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由于小企業具有機制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幾乎在每一個被大企業忽略或沒有提供有效服務的市場空白的行業中,都有著憑借自己靈活快速優勢拼搏的小企業,并游刃有余的填補著大企業忽視或不宵的一個個產業空白點。
2.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雖然行業涉及面廣,但業務單一,競爭力不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
3.組織結構簡單,組織制度和專業人員缺乏。大多小企業是由最初的小經商業主憑借自己積攢數年的資金創立的,他們對會計體制的制度結構、組織制度了解不多,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也讓他們也忽略了這方面的制度建立。
4.逃避納稅和債務的行為較多。我國大多優惠政策都偏向于國有企業,對小企業考慮較少;在面臨自身資金不足,稅收資金等優惠政策又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為了積累更多的資金,攢取更大利潤,大多不小企業不得不鋌而走險,逃避納稅和償還債務。
1.會計核算主體無法界定。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小企業主投資者和經營者兼任,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不可分割,無論實行任何一種會計核算形式,由于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不明顯,都會因存在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的問題,使會計核算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2.無視會計機構設置的規定。為節約不必要的支出,許多小企業在設置會計機構時,多數只是為了應付性虛設,違反了《會計法》等會計法律法規規定,審核、記賬、出納由一人兼任。有的即使設置了會計機構,也因小企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導致會計機構層次不清、分工不明。甚至一些小企業根本置規定于不顧,不設會計機構。
3.內部會計控制缺乏。因為小企業大多數是依靠家庭或家族成員共同經營創建的,在經營上一般采取家庭式經營,所以出于某些方面的考慮,這類小企業都會選擇自己人來管理一些重要部門。但因家族式的經營方式容易使小企業內部管理較混亂,特別是資金管理方面,由于所有權與管理權不分,導致報銷審批制度不嚴,容易出現貪污舞弊現象。
4.原始憑證不合法,記賬依據不充分。由于在購買商品物資時要不要發票價格差異較大,索要發票的商品物資價格較高,兩者的差價是稅款。由于用于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原始憑證取得需要繳稅或支付一些費用,為了節約成本,在購買商品物資時多數小企業往往會不索要發票,結果將造成企業記賬失去真實的原始依據,在會計核算時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致使核算不規范。
5.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低,賬務管理問題較多。由于小企業賬務管理一般都實行家庭式管理,會計從業人員一般專業水平不高,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常出現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原始憑證不真實、不設置總賬、使用過期作廢發票及收費收據、會計記賬憑證摘要寫得過于簡單等問題。甚至一些企業設置兩套甚至更多賬簿,以應付不同部門。而且在賬簿登記發生錯誤時,因為會計專業知識較低,常出現更正方法不規范,有挖補、涂抹、刮擦和數字書寫錯誤等低級的錯誤。
6.內部會計監督乏力。《會計法》規定企業會計人員要行使對本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的權力和責任,但因為我國小企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業財務與家庭財務混淆不清,而且企業會計多是企業管理者的家人,導致會計人員受利益驅使,編制虛假的會計信息,致使在企業核算中不能真實反映企業情況,使會計行使內部監督職能成為一句空話。
1.現有法律法規監督乏力。由于我國小企業發展時間不長,國家對小企業會計核算進行監管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許多執法環節和執法力度還比較滯后,法制環境營造的還不夠濃厚。當前《會計法》、《稅收征管法》等相關法規,雖然對會計核算工作有著許多比較嚴格的規定,但隨著發展的需要,一些規定和標準已不能適應會計核算新形勢工作的一些要求,特別是應對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方面的條款,已不能適應小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2.會計人員管理方式欠缺。由于我國對小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管理還沒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小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原因,小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即是管理者,又是投資者,要從根本上對小企業從業會計進行管理,難度較大。
3.企業會計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小企業多是家族式管理,大多數不愿聘用家族外的人員管理自己的帳務,而且由于企業財務與家庭財務往往不可分割,小企業的管理者對會計法規規定的內容基本漠視,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知識不學習,不研究,更不用說用科學的理財理念去管理了。即使設置了會計機構,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在管理過程中體現的也是經營都的理念,科學規范的會計管理理念根本無法貫徹執行下去,導致會計專業知識缺乏,會計核算業務水平不高。
4.企業管理過度重視利益收入。由于小企業的經營模式的限制,企業管理者對企業內部成本管理及利潤分配具有絕對的支配權,且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高度一致,致使企業在會計核算和企業經營上以追求利益為最終目的,對會計核算的是否規范化遠遠低于關心企業利潤和成本的程度。在會計核算中雖然使用計算機雖然對小企業處理賬務上更方便、更科學,且能提高財務處理的工作效率,但由于應用計算機會使企業財務賬目更清楚、系統,更能方便稅務稽查部門對企業進行檢查,使企業做假逃稅工作受阻,所以小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很少使用計算機進行財務處理。
1.健全關于小企業法規體系。在健全和完善小企業相關法規時,注意相互間的銜接和執行時混亂,同時還要對其配套措施科學健全,在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時,要切實進行充分調研,真正切合實際制定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使會計事務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法可依,從而有效地堵住不規范會計核算漏洞。在健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會計法規的監督和懲治職能作用,強化小企業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除及時按要求進行整改外,還要追究企業主要責任人責任,如果觸及法律法規形成犯罪的還要移交司法部門,從而嚴肅會計法規威嚴。
2.嚴格執行會計核算原則,正確定位高層管理人員的角色。在會計核算中要嚴格遵循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實質重于形式、相關性、一貫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權責發生制、配比、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謹慎性、重要性13項基本原則。在推行這13項基本原則的同時,要立足于小企業主的利益,教育企業管理者自覺讓企業會計人員保持獨立,同時接受企業會計對自己的監督,同時嚴格做到按照會計原則從財務部取錢,會計對期使用資金也要嚴格按照企業財務預算執行。
3.吸引高素質會計人才到企業擔任會計主管,并針對企業內部財務情況,制定和完善一套內控嚴格、切實可行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從而嚴格企業現金的管理、企業財產的采購供銷審批、固定資產的管理、財務審批權限、財務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等,做到各項制度堅決執行、堅持始終。
[1]榮樹新,楊楚義.民營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2008,(4):62-63
[2]李軍改,彭智軍.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會計制度[J].現代商業,2007.(4):223
[3]孫世攀,徐霞.加強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建議
[4]鄧宜春.關于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問題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