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瑩 黑龍江大學
財務報告是會計信息的載體,是企業正式對外揭示或表述財務信息的書面文件,更是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可以通過財務報告了解自身的生產經營及發展前景,并且以此為依據,作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科學決策。但是,如今人類已跨進新的經濟社會,財務報告在許多方面已經滯后于整個經濟環境的要求。因此,對其進行重大的改進及發展勢在必行。
1.財務報告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現行財務報告把重點放在有形資產上,而知識經濟從更廣的范圍上拓展了企業的經濟資源,使企業資源觀念日趨多元化。財務報告作為一個公司的根本資金去向記錄,必須具備完整性。然而目前大部分公司所面臨的最常見問題就是財務會計模式缺乏完整性。現行財務報告往往只關注過去,不注重未來;只重視貨幣性信息,忽視非貨幣性信息;只反映公司經濟活動結果,不能反映公司經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不能提供給使用者有價值的相關信息等。
2.財務報告的信息具有不準確性。現行財務報告所包含的信息內容多數無法真實有效的反映出實際的情況。只要現行財務會計模式確認以權責發生制為主,財務會計處理過程之中的估計和判斷就是無法避免的。現在,信息的不準確性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過于看輕經濟實質,注重法律形式:而事實上如果想要真實的反映會計材料,那就只有根據其經濟實質,而不只是依據法律形式進行反映和核算。所以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發生背離時,會計核算應當根據經濟實質來進行會計處理。重視成本,輕價值:近幾年來會計學者提倡重價值卻是處在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相關性立場或角度上的。因此說,現行財務報告重成本輕價值是不適宜的。在實際工作中重利潤核算,輕現金流量:對于盈利的核算過分注重;過分強求收入、費用的配比而導致忽視資產計價;且過分注意最終的利潤數據,從而造成對代表企業實際支付能力的現金流量狀況長期不重視。
3.財務報告的信息具有不及時性。信息的最大特點在于時效性。報告反映的內容不及時,似乎是很多人都不會關注的問題。其實,不及時性帶來的后果更加嚴重,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報告不及時,可能會使事態發展變得嚴重,并且會給追查事因帶來很大的困難。信息的不及時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重視定期報告,而輕視實時披露: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披露不能滿足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及時性要求,此外現行財務報告的披露的周期過長,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而實際工作中,過時的信息不僅對決策沒有幫助,甚至有害于決策。重經濟活動記錄,輕及時預測事態發展。
4.財務報告項目結構不合理。會計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估計和判斷受執業者的素質和水平制約,不確定性風險覆蓋整個會計處理過程。同時對于未來可能發生的經濟活動則無法體現在報表中,信息使用者只能依據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來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不同的信息對報告使用者作出決策必將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對未來經濟活動作出決斷而產生的需求。
1.擴大信息記錄范圍,使信息完整化。為了更加完善記錄的信息,在內容上可以加以改進。因此,可以在現行財務報告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信息所披露的內容適當進行擴展。盡量做到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相互結合;確定的信息和不確定的信息相互結合;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相互結合;歷史信息和預測信息相互結合以及整體信息和分部信息相互結合。
財務報告的內容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要增加對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信息的揭示;要重視對企業知識資本、人力資源以及企業文化等軟資產信息的披露;要加強對企業未來價值預測信息的披露;要注重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信息的披露;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
2.制定相應的會計準則。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想要對現有的模式進行改進,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方面要擴大會計確認的范圍,確認的標準要及時更新。另一方面計量屬性必須要重新解釋。此外還需要適當拓展計量標準的范圍。由單一計價模式向多元計價模式轉變,由歷史成本計量向現行價值計量轉變,與此同時要還要考慮通貨膨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來進一步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3.縮短報告時間間隔,提高及時性。按照財務報告的充分揭示原則,應完整提供公正表達企業發生的所有經濟事項的信息,即財務報告揭示的信息應為相關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報表披露不夠及時,不僅不利于股東據以做出明智合理的投資決策,而且弱化了股東對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監督,不能對公司經營狀況等做出及時反映。縮短報告周期是解決會計信息及時性問題的有效途徑。
提高及時性的具體做法:建立一套可以提供實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定期報告作為財務成果分配的依據,編制實時報告作為有效決策的依據。在時間上采用季報編制形式,在內容上要重點突出,這樣可以大大縮短報告輸出的時間間隔。必須建立和完善實時財務報告系統,通過互聯網發布企業會計信息成為企業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手段,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問題揭露。
4.使用靈活多變的會計報表方式。在改進財務報告時,可以充分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兩張財務業績報表的觀點,即在保留現行利潤表的前提下,增加一張與之同等重要的全面收益表,來更有組織地列示那些已經得到確認但直接在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中進行報告的未實現利得項目。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披露的表達方式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報表、文字信息以外,還會輔之以圖形、圖像化信息等多種表達方式;除了紙質的報告之外還會通過計算機網絡和電子技術實現非紙質報告的實時傳播。
[1]北京會計學會.《會計改革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08.
[2]張延波.《高級財務管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07.
[3]北京會計學會.《會計改革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