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慧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102206)
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與傳統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同點,因此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出現的問題,要想正確解決問題,了解其特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新科技企業的特點:
第一,發展迅速,規模大,投入高,現在高新科技企業廣布全國,發展趨勢日新月異,規模廣大,以中關村為代表。在投入上,高新科技產品由于新技術、新知識的不斷涌現,其生命周期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而縮短,在前期,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知識技術等去不斷的追趕世界的潮流,較高的投入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負擔。
第二,高風險,企業投入創新研發中的財力、人力、物力可能會由于缺乏技術上的發展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滯不前,就會造成較高的失敗率,是企業瀕臨破產等風險。
第三,高收益,一旦企業的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那么這個企業就可能會壟斷整個市場,并且產生較強的擴張,產生較高的收益。
第四,具有較大的人才優勢,近年來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大學學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用的人才,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鮮血液,為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支撐。現在人才進過實踐以后進入企業,所創造的價值不可估量,每個人才都具有豐厚的底蘊和發展潛能,中國重視教育活動對以后的人民、企業都有著較大的好處。人才優勢是企業發展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企業也應該吸納海外的留學生,給予他們豐厚的條件,留住他們,讓他們為祖國做奉獻。
高新科技發展的前景及建議:
第一,高新科技企業要通過市場化改革,去除傳統經濟留下的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等弊端,充分發揮出高新技術產業的力量。
第二,高新技術產業因當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儲存的資源力量,把有限的資源進行重組,以便發揮最有效的力量,企業還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的競爭,在世界國際上占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位。
第三,資金是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和血液一樣重要。進過筆者的研究發現,許多企業都是因為確實資金的緣故而止步于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此多方開辟資金來源,解決資金問題,是發展高新科技所必需的。
第四,提高技術含量,發展創新研發,擁有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現在大多數高新科技企業使用的依舊是國外的技術,國外的材料器件,企業沒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對企業未來長遠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企業應該重視科學研發的投入。
第五,人才必不可少,筆者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人才是企業的動力,好的人才有豐富的知識、專業的知識素養、敬業的精神,才可以為企業做出較大的貢獻,所以企業要吸納人才,并留住人才。
融資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高新科技企業面臨的大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資金短缺已經抑制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所以解決融資問題是當務之急。
第一,科技資金缺口較大。國家為扶持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每年都會投入高額的科研經費,但是國內生產總值卻是相反的,逐年下降的生產總值讓國家財政的投入入不敷出。許多企業因為沒有充足的資金做基礎,不得不中斷科技的研究。科技資金投入不足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的科技開發和成果的轉化。
第二,投資與融資途徑過于狹窄。我國科技資金來源構成大體為:銀行貸款15%,財政性撥款27%,自籌資金43%,委托開發等資金15%,可見科研資金來源十分有限。雖然現在多渠道融資已經代替了單一的國家財政撥款,但是企業資金依舊緊張,使大規模的科研活動難以進行。在此同時,銀行對風險較大的科技投資有很大的顧慮,不一定會給予融資貸款資助。
第三,投資融資體系制度有待建立完善。科研開發到研究成果的商業化要進過一系列的流程,里面有諸多因素會造成科研項目的失敗流產,例如:管理水平、市場變動、成本結構、資金調動等。而科研項目的失敗流產就會直接給投融資者帶來利益上的損失,甚至更大的風險危害。這也直接影響到融資者對科研事業的熱心和信任度,也有可能造成其他投資者對科研項目缺乏一定的積極性。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投融資體系制度,并且有效規范的實行,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科研風險,刺激投融資者的信心。著將有效地促進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有多種融資方式,主要包括私人借貸、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政策融資、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等。其中自籌資金和中央地方科技投入是最主要的方式。下面給出其他幾種可供選著的方式。
第一,銀行貸款。對于擁有先進技術,需要長時間科研,并且投資金額較大的工業或者農業科技研究項目,可以向中國開發銀行、農業銀行進行貸款,進行科研項目的繼續開發研究。民辦高新科技研究企業可以向城市合作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貸款。如果企業研發的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較大的投資而一家銀行有無力貸款的時候,企業可以申請向多家銀行進行銀團貸款。
第二,各類投資公司。這類投資公司是非銀行金融投資機構,通過對科研項目進行合資或股份制來資助企業。這類融資方式適合于那種投資少、市場廣闊、資金流動回收較快、有較高收益的科學研究項目。
第三,金融租賃。金融租賃是出租人購置承租人所需的儀器、設備、機器等生產必需要素,在租賃給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一種中長期融資方式。金融租賃可以減少承租人購置設備的中間環節,后期可以根據開發研究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繼續租賃,具有靈活性。但是,承租人需要支付高于貸款利息的租金,所以承租人一定要提前權衡利弊。
第四,創辦高新科技股份制企業。這種方式是解決高新科技企業資金缺乏的有效途徑,它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確定了一條新的道路,其中最優組合是科工貿的組合,研發、生產、銷售形成良好的內部循環,通過資金快速回收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第五,利用外資。資金的籌備當然不僅僅只限制于國內,借用外資,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儀器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有些企業需要大量的外匯來維持發展,可以通過中央部門爭取到外國政府的信貸。
融資不僅僅在局限于原來老舊的方法,依舊可以變更,開拓出新的更有效的方法。一下介紹幾種新型融資渠道。
第一,建立信用擔保基金和擔保公司。在我國最主要的融資途徑是銀行貸款。根據中華人民銀行制定的《貸款通則》,如果銀行要借貸給企業,則企業必須要有一定的擔保物,鑒于實際情況,高新科技企業貸款的風險已超出了銀行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圍,銀行對其貸款都很嚴格和謹慎。所以建立信用擔保基金和擔保公司,為高新科技企業進行擔保,解決融資問題是一種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第二,建立風險創業投資基金。許多企業家都止步于高新科技,因為他們無法預知高新科技產業所面臨的風險和危險。在一些國外的企業家看來,風險創業基金為創業者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在科技企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需要政府和人民一起參與,根據不同的市場結構而有不同的風險投資模式,如果這種風險投資模式建立完善,并加以有效的利用,那么高新技術企業的蓬勃發展指日可待。
第三,建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這個方法主要用于技術和資本的交接,建立健全使資本市場和投資渠道多元化,它給高新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提供了多種選擇,不再單一的按照傳統模式發展。1999 年12 月,上海科技產權交易所正式建立,為風險資本的進入和推出提供了保障。隨后,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交易中心,為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高新科技的發展是世界潮流的趨勢,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知識、技術都在飛速的發展,由于高新企業所具有的風險太大,資金缺乏就成了一個難題,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對高新科技企業融資問題的探析,可以給一些處于困境中的高新科技企業一些啟發和幫助。
[1]趙雪芹.中國證券市場結構化與制度創新[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89.
[2]盧瑋,汪浩.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及相關問題[J].華東經濟管理,2002:64-66.
[3]歐陽凌,歐陽令南.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研究—一個關于產權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的分析.框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4):48.
[4]張捷,王霄.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成長周期與融資結構變化[J].世界經濟,2002,(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