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偉
(建設銀行雙鴨山分行,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
本文筆者結合個人多年從事金融業務的實踐工作經驗,從調整金融結構入手,對金融結構與不良貸款的關系進行粗淺的探討,并提出調整金融結構,促進不良貸款下降的全新設想,旨在研究不良貸款下降的路徑,從而為降低不良貸款做出有益參考。
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不良貸款始終是銀行界不可小覷的重要金融難題,其出現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體系、銀行體系脆弱,所以對不良貸款的研究始終是金融界的首要難題。尤其是從不同的視角對金融結構與不良貸款進行觀察,可以發現不同視角下的金融結構與不良貸款其表現也不盡相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對其關系進行闡述。
第一,可從銀行業、保險業以及證券業的結構來看,不良貸款存在與銀行業之中,因此只有銀行可以承擔貸款這項業務;第二,可以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分為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不良貸款屬于間接融資,也只有間接融資才會產生不良貸款;第三,從業務結構來看,不良貸款可以說是銀行傳統業務中的產業遺留,而現代融資業務并不以貸款為主線,也就不會產生過度的不良貸款;第四,從城鄉結構和數量來看,不良貸款主要以城市為主,農村為輔,因為城市的資金更為集中,而農村資金較為分散,也多以農戶小額貸款為主;第五,從區域結構劃分來看,不良貸款多出現在經濟欠發達的非沿海地區,傳統計劃色彩較為濃重的重工業地區,換句話說也就是說不良貸款主要出現在經濟運行不正常的地區;第六,從所有制結構來看,不良貸款主要存在于共有制度較高的金融機構,而公有制較低的民事銀行勢必其不良貸款率要低很多;第七,從人員結構來看,不良貸款多易發生在傳統業務人員身上,而擁有現代化金融知識,現代化金融理念的人員往往不易觸發大規模金融貸款,而造成不良貸款。
而無論從任何一個視角進行觀察,通過系統的總結,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金融結構中,不良貸款的存在,是可以通過金融結構變動,而有所改變的,也正因如此,金融結構與不良貸款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基于此點,我們提出“調整金融結構,促進不良貸款下降”的設想,并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研究不良貸款的下降路徑。
根據上文對金融結構與不良貸款關系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金融結構與不良貸款之間存在莫大的關聯。因此,在此提出“調整金融結構,促進不良貸款下降”的設想,并且對此作出相對應的金融結構調整,以期找尋不良貸款的下降路徑,以下筆者粗淺地從兩個方面入手對這一設想進行闡述:
第一,可以從銀證保結構入手,進一步調整我國金融機構。銀行、證券與保險作為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的三大支柱主體,其在金融發展中,主要以銀行為主,證券與保險業為輔的基本模式,而這種結構模式,恰恰是誘發不良貸款出現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目前,我國正處于企業穩步回升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應該多運用市場化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不斷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把握好信貸投放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所以,調整金融結構,勢必成為逐步降低不良貸款的有效途徑。我國可先從調整金融機構業務入手,將現有從事銀行業的金融機構一部分脫離銀行業務,開始做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也就是說從源頭上降低銀行業務的比例,而銀行業務下降,貸款也勢必會下降,貸款下降了,不良貸款也相應會得到減少。也許有人會擔心銀行業務比重下降后,會影響到放貸,其實在經濟運行中,貸款只不過是融資方法中的一種,貸款的融資方式減少了,完全可以用證券等融資工具謀求新的融資方式來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由此同樣可以解決經濟運行中微觀主體所需的資金問題。所以,此種方法可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
第二,可以從金融機構入手,進一步調整我國金融機構。我國通過對金融機構的實際調查可以得知,目前在發達國家中,其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結構比例大約在4:6,而我國則在1:9 左右。可以說,我國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結構調整上,還具備相當大的空間。尤其是通過上文我們可以得知,直接融資不會產生不良貸款,所以,要想降低不良貸款,可采取調整金融機構,也就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降低間接融資比例的方式,從而最終向發達國家靠攏的趨勢。因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比,其優點相當突出,主要是融資速度快,融資成本低,其根本優點還在于直接融資是釋放小風險,避免大風險。例如:證券融資是直接融資,證券市場的風險天天有,但天天有的風險,只不過將小風險每天都釋放出來,不會積聚大風險,相反的情況是間接融資掩蓋了小風險,積聚了大風險,如貸款融資,存款人和貸款人的關系被金融機構隔斷了,存款人以為把錢放在銀行里風險不大,實際上銀行把錢貸放出去后,有的貸款利息收不到不說,本金的收回也感到無望,由此不良貸款金融機構每天在積聚,存款人卻無從發現。所以,對融資結構進行調整之后,直接融資比重加大,也會使存款人以全新的面目出現在市場經濟運營中,直接接觸金融市場,從而實現風險自擔的目的。而金融機構無需夾在中間承擔風險,那自然也不會有過大的不良貸款增加之憂。
綜上所述,本文筆者從金融機構與不良貸款之間的關系入手進行粗淺的探討,并提出調整金融結構,促進不良貸款下降的全新設想,也使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要想降低不良貸款,不僅僅單一從銀行調整經營策略出發,更應該進一步改變企業自身的金融戰略發展方針,并且不斷加強對降低不良貸款的研究,從而解決這一國際銀行界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1]馮建強.論金融結構的調整和不良貸款下降的關系[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4(05).
[2]江春,沈潤濤.中國經濟失衡的金融結構視角[J].開發研究,2009(12) .
[3]張立強.轉型時期我國金融結構優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4]劉波.中國貸款效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1.
[5]羅煜.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約束:金融發展的政治經濟學[D].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