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米華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市場經濟不斷朝著縱深方向發展,拓展市場、擴大銷售的必要手段就是商業信用。我國企業的應收賬款逐年增加,呆賬和壞賬比例也逐漸提高,這已經成為了企業良好運轉的一大弊端。這不僅對企業的資金周轉帶來損害,而且會加大企業的財務和運營風險,導致資金鏈斷裂,甚至令企業破產。所以,應把收賬款管理列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大部分產品是以買方市場為主,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延期付款等方式來提高市場占有率。采用賒銷方式,也可以提高了存貨周轉率,增強企業短期償債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減少倉儲費、保險費等,這就是應收賬款存在的根本原因。
激烈的市場競爭往往使企業的管理者盲目地追求產品的銷量,而對銷售成本的比較分析和客戶的信用程度高低無暇顧及,這就令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難度大大增加了。我國大多數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不科學,風險意識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獎懲制度不具體有效。要提高業務人員的收款積極性,應把貨款回籠與職工的業績優劣和獎罰直接掛鉤,但多數企業未做到這點。二是企業內銷制度不嚴密。例如客戶的信用信息不及時更新,對賒銷企業的情況未能登記在冊,不及時和客戶對賬,普通銷售人員擁有的賒銷權高達幾十萬元等,都容易被銷售人員鉆空子或是發生壞賬提供了機會。三是對客戶的資信審查制度不完善。賒銷不科學,只靠個人感情或經驗進行。
國內企業對應收賬款多以事后控制為主,例如形成壞賬時的處理方法:為了降低風險,作提取壞賬準備;要催收賬款,先成立清欠小組。往往十分被動,而且收效不大,更令應收賬款不斷攀升,回收壓力越來越大。
目前來看,多數企業根本沒有建立起明確的信用政策和客戶信用等級制度。企業的財務部門在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時,往往出現無據可依的現象,從而加大了應收賬欠管理的壓力。加之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對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整合,沒有明確催賬責任,造成兩部門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容的現狀。這些都將使企業應收賬款的問題長期存在。
1.加強全體員工風險意識的教育。
2.制定合理的、正確的銷售目標,樹立正確的業績觀。
3.提高銷售合同的履行率。
4.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5.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和應收賬款回收責任制。
應把貨款回籠與職工的業績優劣和獎罰直接掛鉤,這樣人人對應收款項的清收情況都會特別關心,將壞賬的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明確清收責任,如果逾期未收起應收款項可采用以下措施:收款發薪、停職催款、限期收款等。
企業應經??刂坪头治鰬召~款的運行狀況,有問題及時發現,防止惡化,對策應提前制定。
1.催收手段應采取有效的。應收款項如果超過約定期限未能收回,視具體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清收方法:(1)將應收款項轉為對債務人的投資,爭取債轉股;(2)債務抵償,和債務人協商,用有價值的貨物來抵償債務;(3)運用法律武器起訴債務人,要求法院判決其償還債務;(4)把討債的重任委托給討債公司。
2.應收賬款的賬齡要高度重視。賬齡的長短和催收的難度成正比,賬齡越長,成為壞賬的可能也就越高。所以,企業要高度重視應收賬款的變化和回收進度并及時分析賬齡,在分析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應放在過期債權款項上,對信用政策不斷調整研究,把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努力提高一個層次,更要防止出現新的拖欠,對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加強監督。
3.追蹤分析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能否按期足額收回是企業必須著重考慮的問題。因此,賒銷企業追蹤分析應收賬款的運行過程尤為重要,賒銷商品的變現更是分析的重點,這些工作都要在收款之前做好。企業要防患于未然,應特別關注信用質量差、掛賬金額大的客戶的欠款,把他們作為考察的重點。分析客戶能否滿足兌現的需要,包括調劑程度和現金的持有量等,要深入調查賒購者的償付能力和信用質量。
4.進行應收賬款風險轉移機制,對部分不能收回的款項行實行風險轉移。(1)實行方向上的轉移。企業可以采用資產抵償的方法,一旦出現賬款難以收回的情況,可向客戶購置需要的資產對賬款進行抵補,從而實現了方向上的轉移。(2)把應收賬款回收中存在的風險全部或部分轉嫁給金融機構,擔保品是應收賬款的全部或部分,將應收賬款全部出售給金融機構,或在規定期限內向金融機構借款。(3)如果賬款無法及時回收,為了防止發生壞賬的損失,可以考慮將其轉化為應收票據。
應收賬款對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賒銷雖然可以擴大銷售量,搶占市場,但是也會導致壞賬額度增加,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利于企業現金流的周轉。盡管如此,我們企業在正常的運營當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銷售量從而忽略了應收賬款的風險性。因此,我們應該在保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加大應收賬款的管理,運用合理的制度法規,將應收賬款的風險降到最小。
[1]郭建華.應收賬款的事前控制.[J].會計之友.2011年第3期上.
[2]李姣姣.淺析應收賬款的風險.[J]會計之友.2008年第3期中.
[4]徐微.分析我國應收賬款的管理.[J].價值工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