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霞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1)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
王晨霞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1)
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本文分析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及企業社會責任的現狀和重要性,提出了如何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途徑。
企業 社會責任 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在1924年被首次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活動經歷了從少到多、從單一到全面、從企業被動接受到企業主動承擔的發展過程。早在工業革命之后,現代意義上的企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社會責任觀,當時的小企業主會常常捐助一些教堂、學校甚至窮人。社會生產力飛躍,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較大
程度的發展,但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出現過消極發展。盡管如此,隨著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勞動階層維護自身權益的要求高漲,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新要求,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的出現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企業作為社會中重要的組織形式,其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環境,與其他社會組織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積極承擔并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是提升競爭力、實現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企業在其運作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和客戶、政府、競爭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接觸,力求平衡各方利益。因此,企業要注重內外平衡,內部完善管理并優化結構,充分利用并創造或保護有利的外部經濟社會環境,最終達到企
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這一過程就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而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發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成熟的標志。
現代企業中存在的社會責任問題主要有:部分企業提供不合格的服務產品或虛假信息,欺騙消費者;盡量逃避稅收以及社保繳費,無視其社會保障作用;唯利是圖,較少考慮環境保護,一味追逐利潤,忽略其企業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較少考慮社會就業問題,對公益事業不管不問等。
新聞中不斷報道:諸如富士康的連續“12跳”事件;某某企業的廢水不經任何處理,偷偷直接排放到江湖之中;企業為了私利不顧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生產并銷售有毒食物或藥物等。經常看到此類的標題或內容,消費者深感自己生活于各種不安全甚至危險的環境中,這些企業直接或間接的行為正在并可能長期嚴重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環境。
企業發展,不能盲目追逐短期利益,這是不可持續的一種發展模式和短視行為。也有很多人對企業責任存在著誤解,誤認為這是成本,是沒有回報的,其實并非如此。企業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非常眾多,處理好企業與這些相關者的關系顯得十分重要。
如何正確處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如何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到底應該肩負起哪些社會責任?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是為了解決企業與消費者的矛盾。企業如果生產并提供假冒偽劣產品,就可以不正當地攫取消費者的利益,而相反的如果生產銷售優質產品,就可能會減少利潤。如果企業注重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也會相應地減少部分利潤。這是一對矛盾,是企業在做社會責任投資和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之間的沖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依賴法律的保障,更要有一定的倫理道德來保障。企業的社會責任可分為經濟、法律、倫理和和諧責任等幾方面。企業的首要責任就是經濟責任,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物質產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企業還要為自己的員工提供適宜的勞動環境,教育規范其職工的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生產經營過程符合環保要求。
要讓企業更好地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條款,形成綜合管理體系,規范約束企業行為,使企業社會責任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中,政府有必要加強法律監管,引導并積極倡導和開展企業社會責任活動。
其次,企業需要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比如可以包括權益責任、環境責任、誠信責任、和諧責任等指標。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現在身處新經濟時代,是以人為本的經濟,應努力將利潤最大化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統一。通過評價體系的考核規范和監督,企業可以更多地立足長遠,從促進整個社會發展角度來衡量利益得失,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企業應注重做到:對社會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堅持公平競爭;在產品、技術和服務上不斷創新;堅持循環經濟和節約經濟;顧客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產品;積極維護員工權益,為員工提供穩定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公平公正的提升機會;注重環境保護,采取科學有效手段減少污染和浪費,堅持可持續發展,支持城市建設和發展;關愛并扶持弱勢群體,對殘疾人、兒童和婦女組織做出一定貢獻,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活動。
企業既然置身于整個社會之中,屬于社會的有機部分,就不能罔顧自身利益,只考慮賺錢獲得利潤,而讓其他相關方利益受損。其實,企業在做社會責任投資和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之間并沒有沖突,而是有著一致性。企業可以借鑒并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先進的理念,給企業員工在安全方面一些投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可以獲得更多利潤。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塑造更好的企業社會形象,從而有更多的消費者喜歡并愿意購買該企業的產品,還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品牌價值。也許一時之間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要立足長遠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家有責任感的企業,需要具備“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認真履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很多外國企業把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當作是一種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工具,主動積極地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而相比之下,我國企業在這方面顯得比較被動和消極。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面臨國內外企業的激烈競爭,我國企業應該更多地考慮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這樣才可以取得持續而長期的發展。
[1]李立清,李燕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張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8.
王晨霞(1982-),女,工作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