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鴻雁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假設某一市場中有一個小份額企業A,企業決策層瞄準某一未開發產品,決定進行項目投資。同時,該市場中的一個大份額企業B 放出消息,其在一年后有可能也進行該項目投資。若企業A 進行項目投資將得到一系列正的現金流,且凈現值大于零。請問:現在企業A 是否應該投資呢?
如果單從題目來看,從凈現值的結果可判斷企業A 應該進行投資。但是,企業的最佳投資時間是“現在”嗎?因而,企業A面臨一個選擇:現在投資還是一年后投資?
理所當然,假設B 企業一年之后不投資,考慮到該投資項目在未來市場中沒有強勁的競爭者,則企業A 若選擇在“零”時點投資,會得到一系列大的現金流;如果選擇在一年后投資,則會有一年等待的損失(折現期數減少一期)。所以理性投資者都會選擇現在投資。第二種情況:假設B 企業一年之后進行投資,則對于A 企業而言,假設選擇現在投資,由于與B 企業競爭中的不利因素會導致A 企業只可能得到一系列較小的現金流,巨額的投入很可能無法彌補,最終導致A 企業虧損;如果等待一年,A 企業將會明確看到由于B 企業的投資而致使自身沒有利潤可圖的境況,這時A 將會放棄投資,從而也避免了初始投入的損失。
綜上分析,企業A 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虧損最小化),就必須全面考量B 企業是否投資的概率、等待的時間以及市場的利率等多方因素,對投資的風險和收益作出權衡之后再決定要不要投資,什么時間投資。一般而言,等待的損失往往小于初始投資不可收回的損失,所以,企業在選擇時通常會等待一定時間,然后依據市場情況進行投資決策。
追加投資在房地產行業中較為普遍。正如我們所熟知的那樣,樓盤的建設一般是分期完成的,一次性投資的損失風險極大。作為房地產投資商,假設有100 億的資本,若將其全部投入運作,一旦損失則毫無挽回余地;若前期先投入25 億,在期滿時根據需要追加投資,就大大降低了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所以,類似于房地產商這樣的投資者,握有“追加投資”的權利十分重要。
選擇權在撤銷投資的決策中同樣重要。假設麥當勞老總公布其從今年開始將關門停業,那么,如何對其資產進行合理估價呢?通常而言,我們將其未來可能的現金流折現之后得到。
但是,麥當勞的價值遠遠要大于這一估值,因為它做得不僅是餐飲,它也在“默默地”做房地產。留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在各個大中小城市,麥當勞基本上都處于交通發達、人流量大的繁華地帶,因而其房產的價值也不容小覷。因此,在是否撤資的選擇上,麥當勞早有“預謀”,如果撤資,麥當勞同樣可轉而投資“房地產”。
品牌效應是企業競爭的一項有力武器,一般情況下,企業通常采取品牌擴張的手段擴大品牌效應,但是,這種手段也是值得商榷的。以派克鋼筆為例,最初,派克鋼筆以其高價吸引了很多高消費者的眼光,一時間,派克鋼筆成為一種身份和財富的象征。后來,企業希望擴大自己的品牌效應,于是針對不同消費人群設計研發了不同價位的鋼筆,從幾萬元到幾十塊錢不等。但是不幸的是,由消費人群的廣泛帶來的效益并沒有超出決策者的預想,相反,派克鋼筆卻失去了在高端產品市場的絕對優勢,再想重塑雄風已經力不從心了。
如何在“以稀為貴”和“品牌擴張”之間做出選擇也是企業應該認真權衡的問題。
不同性質的企業管理方式不同,因而其投資理念不同。激進的投資者應該及早進行風險預防,在風險尚未造成實際損失時建立應急方案,握緊選擇權是其中一項極為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樣,對于風險規避者,選擇權為增加其獲取更高收益的籌碼。
對投資者不僅要善于運用現有選擇權,同時要善于發現和創造,這就要求企業對于信息的整合和分析以及市場的運作狀況進行一系列的判斷和預測,在此基礎上,羅列自身的有利因素,并充分與其他企業進行差異化發展,例如技術研發與創新等,當企業在某一方面獲得談判的優勢時,實際上就掌握了選擇的權利。
企業要將選擇權看作一種投資機遇,只有充分“榨取”選擇權帶來的最后一分價值,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正如軍事家善于在戰爭中置于“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一樣,企業也應該將自己置于投資的“十”字路口。好的投資可增、可減、可放棄和可等待,于選擇中出擊,投資企業才能在最小的風險中獲取最大收益。
[1]陳瑜芬,吳明政,賴銘娟. 應用寶貴選擇權探討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人力運用策略[J]. 中華萬里評論國際學報,2006(12).
[2]肖隆平.將選擇權還給企業[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3(01).
[3]顧乃康. 戰略選擇權理論與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時機選擇[J]. 學術研究,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