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濤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大工程越來越多,如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工程、城市地鐵工程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施工工藝復雜、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等是這些大的工程項目的特點,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因素較多,參與者各方將不可避免的面臨各種風險,通過工程保險有效的控制和分散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
風險是人類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客觀現象,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活動的復雜化使得風險變得越來越普遍。工程建設項目由于自身的復雜性、個性化和較長的生命周期也增加了項目的不確定性。風險管理和保險成為了提高項目成功率,有效規避風險的關鍵因素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工程保險是指以各種工程項目為主要承保對象的保險。一般而言,傳統的工程保險僅指建筑、安裝工程以及船舶工程項目的保險。
我國的工程保險起步較晚,1979 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才開始正式辦理工程保險業務。2006 年,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工程建設中各種風險的承保及工程保險的總體建設提供了發展指引和政策支持,標志著我國工程保險業務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工程保險在我國部分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的管理中已開始應用,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仍處在初級階段存在著許多問題。
作為我國建筑行業基本大法的《建筑法》并沒有給工程風險管理問題以應有的地位,國家相關部門也沒有將工程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加以推廣,工程保險在行業中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中小項目由于投資小、工期相對短、參與方少等特點,對于參加工程保險缺乏積極性。大中型工程長期以來是以國家投資為主,發生損失由國家財政承擔,加之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淡薄,因此投保率也較低。
工程保險的特點決定了要有較高的經營技術要求,從業人員既要熟悉保險與工程保險的相關理論和實務,還要學習并了解工程建設與管理方面的知識。然而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滯后性,相關的復合型人才極其缺乏,阻礙了工程保險的進一步發展。
在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過程中,保險中介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11 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554 家。其中,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32 家,區域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1791 家,保險經紀機構416 家,保險公估機構315 家。這些中介機構的出現對我國工程保險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國保險中介起步較晚,仍處于初級階段,中介業務不規范現象較為嚴重,理賠檢驗人員知識背景較為單一,對于保險和工程保險的知識有限,直接影響了賠案處理的速度、質量以及對于被保險人的服務水平。
推進工程保險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中國工程保險發展的現狀,綜合分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對我國的工程保險市場的發展與完善起到有益的作用。
1.推進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加強國際合作,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理論,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研究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風險管理理論。
2.完善法律制度,為工程保險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中國近代以來法律制度的發展長期滯后,與經濟的發展不相適宜,對于工程保險這一新的發展領域,我們的國家法律制度涉及的較少,所以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勢在必行。
3.積極促進保險市場的深入發展,鼓勵保險公司開設差別化險種,豐富市場選擇。工程領域涉及到多個行業,各種工程項目差別度較大,因此對險種的選擇上側重點也大相徑庭,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對于工程保險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加快工程保險中介的發展。保險中介機構在工程保險的發展中具有獨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險中介不但能夠作為投保人利益的代理人,利用其專業優勢協助客戶確定更加完善的保險方案,選擇保險公司,而且可以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查勘和理算服務,還可以為工程保險的承保提供風險檢驗和評估服務。積極引導保險中介結構向專業性發展,培育我國工程保險中介機構,進而促進工程保險的健康發展。
5.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要經歷一個過程,我國保險業停辦了有20 年之久,客觀上造成了人才斷層,而保險業發展迅猛,需求缺口巨大。因此,應該加速大中專院校的工程保險學科的建立與完善,只有堅持人才培養,在學習、研究、應用方面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才能逐步解決人才問題。
[1] 鄭功成,許飛瓊.財產保險[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2] 王和.工程保險—工程保險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3] 中國保險年鑒編委會.中國保險年鑒[M].北京:中國保險年鑒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