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坦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阜新分行,遼寧 阜新 123000)
在全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之下,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金融機構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正在不斷增加農村金融產品的數量和種類,并革新服務方式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勢。但是農村存在著缺乏抵押擔保物等問題,導致部分地區的農民缺乏獲得貸款的途徑,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國家多部門曾于2010 年下發《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的創新工作。從實踐中,我們發現,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為農村各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涉農銀行機構對“三農”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增加,政策性銀行職能發揮越來越好,市場定位也變得更加科學。從全國范圍來看,農業貸款的增加會促進農業的產量、產值、GDP 的增加,從而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為了減輕農村資金的供求矛盾,降低融資成本,人民銀行應該對支農再貸款的規模和流動進行合理調控。通過這種措施能夠有效減少民間借貸,推動農村產業機構的調整。農村信用社的性質決定了其在保持自身經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必須推動農民的增收步伐。只有不斷地完善經營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和制定有針對性的農村金融產品才能提升資產質量,獲得良好的經營效益。農業發展銀行的主營業務為保障糧食收購貸款,有著重要的政策性銀行職能。但在新形勢下,農業發展銀行必須拓寬支農渠道,將農業產業化企業、糧食加工企業等納入到體系中來。
農村的經濟基礎薄弱,農民面臨著貸款難的問題。為了獲得貸款扶持,衢州成立的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綜合了種糧個人、農機合作社和糧食加工企業等的力量,實現了支農資金的集中化和重點化使用,在糧農貸款擔保基金的保障下增加了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貸款難的問題與金融機構對其償還能力的質疑有很大關系,為此可以嘗試三級信用聯保的貸款模式,將鄉鎮政府、村委會與貸款農戶納入到貸款使用和歸還等環節的責任體系中來。還有部分保險公司進入農村金融產品領域,提供新型服務方式,如太保公司推出的“安貸保”。為了緩解農民貸款難,應該創新思路,如可以將土地經營權、林權、水域灘涂經營權、商標專用權、知識產權、股權等作為貸款抵押。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深入,農村信息化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階段,為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撐。農業銀行在農村金融服務市場推出了惠農卡,該卡能夠提供電子金融服務,有著較高的創新度。不少銀行相繼在農村開設自助銀行、自助設備終端和轉賬電話等,同時農民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的數量激增,為新產品和業務的推廣提供了支持。
縣級金融機構提供創新金融產品服務,需要經過上級領導機構和省級監管部門兩級部門,并且操作程序極其復雜,周期長,并且有時候需要進行會計核算操作程序的修改工作,難度較大。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推廣難度大,這與農民的思想意識落后與操作技術匱乏有關。同時,在缺乏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激勵制度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員工推廣的積極性不高。
創新意味著打破常規,其風險也會相應地增加。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由于缺乏實踐,會存在著內控和操作上的缺陷,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必須注意風險。在社會公信力普遍缺乏的背景之下,信用共同體貸款等信用貸款形式,也會出現問題,如貸款人債務危機發生后會首先將銀行貸款作為違約選擇。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中,法律滯后會帶來一系列風險,如《擔保法》和《物權法》中就沒有對收費權質押的成立要件作出規定,極容易引發爭議。
市場化是農村金融產品服務的導向,但也需要來自政策上的支持和正向激勵機制的推動。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社會媒體等都要營造一個支持農村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的氛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電子信息技術已經將世界連成一個網絡,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已經離不開電子化平臺。因此,要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依托,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進行新種類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推廣,增強其附加功能。
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工作千絲萬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協調好部門工作,由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部門共同構建一個工作協調機制。重視保險公司在其中的作用,發展多樣化的信用擔保,分散風險,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
[1] 焉越強. 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難點及對策[J]. 吉林金融研究,2009 (09): 23-24.
[2] 鄭良芳. 創新金融服務產品, 有效扶持 “三農” 和中小企業發展[J].經濟研究參考,2011(24): 002.
[3] 趙敏.濟南市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研究[J].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0 (02): 125-127.
[4]楊麗紅,胡海文. 西山區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要適應新形勢[J]. 時代金融(中旬),201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