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夢瑤
(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9)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國伴隨著貿易聯系的日益緊密,彼此間的貿易競爭也相應加劇。各國為最大限度地發展本國經濟,一方面極力倡導貿易自由和市場公平,加強相互間的貿易合作與聯合,以推動出口業規避貿易壁壘;另一方面又在眾多貿易領域推行貿易保護,利用各種關稅和非關稅手段,對國外進口加以限制阻礙,以保護國內產業和市場的發展。從我國來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關稅壁壘日益削弱,而非關稅壁壘中的綠色壁壘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出口業的發展。綠色壁壘,是世界各國為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動植物安全與健康而采取的以環保為借口,以貿易保護為實質追求的直接、間接限制甚至禁止進口的行為或出口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1.世界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和資源供給壓力促使國際性的環保浪潮興起,為綠色壁壘的產生提供了必然性。近幾十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利用世界市場這一平臺將很多重污染型的工業生產轉移至發展中國家,而眾多發展中國家又因為技術水平和生產理念的落后,缺乏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在傳統生產模式下以“高耗能——低產出——高污染排放”的方式尋求GDP 增速和增幅,從而導致自然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這種壓力下,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紛紛制定環保協定和規則,倡導綠色開采、綠色生產、綠色包裝和綠色消費。
2.各國對外貿易缺乏統一的環保標準和生產技術指標。目前,發展中國家在技術水平、生產理念和環保資金投入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要制定國際范圍內統一的環保標準難度很大;另外,各國出于對本國利益的考慮,傾向于制定利于本國經濟發展的環保標準,而這種標準通常都具有對內保護對外排斥的特點,所以現階段要推動標準統一實屬不易。
3.發達國家基于自身生產力水平的先進性,利用環保為限制進口捏造合理借口,為本國有關產業和市場尋求貿易保護。二戰后,許多發展中國家充分發揮自身在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稟賦上的優勢,使經濟迅速崛起,其出口產品對發達國家的同類產業造成生存和發展上的巨大沖擊。發達國家利用自身在生產技術上的優勢,極大提高綠色產品的相關指標,對國外進口品實行嚴格甚至苛刻的綠色準入機制,從而巧妙隱蔽地實現了貿易保護。
4.GATT 和WTO 中有關環保方面的規定和漏洞不但為綠色壁壘的實施提供了合理性,而且為某些國家利用綠色壁壘實行貿易保護提供了可趁之機。GATT1994 和WTO 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農業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眾多協訂中均含有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貿易條款,但這些條款基本上未對環保問題作出具體規定和制定明確衡量指標。這使各國可基于自身需要制定保內排外的環保標準,又導致許多國家在進行相關維權和處理爭議時常常缺乏法律依據,做不到公平公正裁決,從而白白蒙受損失。
1.從數據來看,自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出口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關稅明顯降低,但同時遭受非關稅壁壘尤其是綠色壁壘的阻礙越來越大。據統計,從2000 年起中國出口產品中每年因綠色壁壘收租的金額可達450 億—500 億美元,每年被退運或銷毀的貨物價值可達數百億美元,造成的損失相當于當年出口總額的20%左右。
2.從范圍來看,綠色壁壘對中國產業的影響范圍較廣且呈明顯擴大勢態,其實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動態性。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受其影響的產品逐漸從在世界市場具備明顯比較優勢的水產品、畜產品、毛皮制品、茶葉、花生和水果等動植物類產品和紡織品等加工類產品擴展至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產品,其對出口業造成的損失和壓力可見一斑。
3.從實施源頭來看,對中國實施綠色壁壘的國家主要是歐盟、美國和日本。這三大市場恰是與中國貿易聯系最緊密頻繁的市場,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份額最集中的市場,是關系到出口業發展水平最為重要的市場。
4.從遭遇綠色壁壘的形式來看:(1)實行綠色市場準入制度。即設定進口產品的環境技術指標,不達標準不準進口;(2)征收綠色反補貼稅、綠色反傾銷稅;(3)推行國內PPMS 標準;(4)實施繁瑣的進口檢驗檢疫制度;(5)強制要求綠色認證、綠色標志。
綠色壁壘對中國出口業的影響存在正負兩個對立面,但其消極影響遠遠超過積極影響。
從現狀來看,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業的積極影響雖然較小,但卻極為深遠。(1)綠色壁壘使“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使企業開始重視從產品設計、生產到運輸、營銷等各個方面的綠色化管理,有力地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轉變革新;(2)優化并改良了出口結構,提升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并進一步推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3)加快了中國產品認證標準和環境技術指標與國際接軌的進程,為中國產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制度約束。據資料顯示,我國出口產品采取國際前沿標準的還不足一半,這種制度上的落后使中國當局在出口面臨的嚴峻形勢下必然會加強自身改革,促進先進標準的制定和加強產品檢驗檢疫制度的嚴格化,從而使出口企業以更科學的標準進行生產,更好地突破國際市場的綠色障礙。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綠色壁壘已經成為中國遭受非關稅壁壘的最重要方面,它對我國產品出口帶來的沖擊之大、打擊之重不可小覷。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阻礙了出口業國際市場份額的維持和擴大,進而影響到出口貿易增速的減緩。據國際統計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主要出口的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導,而出口目標國主要集中于美國、日本、歐盟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其出口的比例占到國內貿易出口總額的80%之多。然而這些國家大都是WTO“貿易和環境委員會”成員,他們自身的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較高,且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都是其國內用來維持就業的重點保護產業,而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此類產業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所以這些國家經常有針對性地出于保護主義動機對中國方面的進口品規定很高的環境指標,將產品阻擋在外,因其涉及的范圍廣,從而大大影響了出口業的市場份額。據數據顯示,2002 年我國20 多種農產品出口減少5 億多美元,特別是歐盟對我國100 多種動物源性食品實施禁令,使我國農產品出口減少4億多美元。多年來,我國的牛肉、豬肉基本不能出口美國,歐盟也完全禁止我國該類產品進入。
2.提升了出口成本和費用,削減了出口利潤,使眾多出口企業舉步維艱。目前,我國出口產品優勢主要為低成本、低價優勢,大多在技術上還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發達國家通過向我國企業征收綠色反補貼稅、綠色反傾銷稅和進行繁瑣的產品檢驗檢疫,大大增加了出口成本,使低價優勢減弱甚至被抵消;另外,因為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占全國企業的99%以上,他們自身實力不強,資金不雄厚,應對風險和沖擊的能力較弱,所以很多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在綠色壁壘的壓力下更是生存艱難。
3.易引發連鎖反應,進而廣泛影響中國產品的國際形象和聲譽,削弱出口品的國際競爭力。當我國某一項產品不達標準時,其他多國會對來自中國的同類產品提高防范警惕,通過增加質量檢驗檢疫程序和提高標準來阻礙我國產品向這些國家轉銷。這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產品留下了不環保、不綠色、不清潔的壞印象,又使企業在多國市場上接連碰壁,產生了很多衍生性危害。最典型的是2002 年初歐盟將中國出口的蜂蜜退回中國海關,理由是“十萬噸蜂蜜中不得含有一克氯霉素”,緊接著,日本、加拿大等國就加強了對來自中國的蜂蜜檢驗。2001 年3 月,歐盟對茶葉的檢驗標準由26 種農藥提高到62 種,美、加等國也紛紛效仿,使我國茶葉出口遭受重創。
1.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政府支持促進循環經濟生產營銷體系的構建。具體來說,一是要加強對循環經濟的宣傳,讓企業普遍認識到“循環經濟”不但可以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還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益的長遠之計,更是出口企業應對“綠色壁壘”的根本途徑,從而使企業積極主動地革新生產方式;二是政府要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并以優厚政策鼓勵和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低能耗、無公害、清潔健康的生產技術開發。
2.積極加強對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實施方式和規律的研究,知己知彼,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如今國際上綠色壁壘的表現形式多樣且隱蔽,各國對出口產品的限制標準參差不齊、限制對象不盡相同,只有全面了解其實施原因、原則、方法和差異才能更有效、更低成本地規避風險,減小阻礙。
3.積極發展和維護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和貿易大國地位,并利用國際組織這一平臺,加強雙邊、多邊貿易談判與合作,促進出口目標國的多元化發展和做好積極主動的維權工作。具體來講,首先,要積極參與和協調國際技術、環境等標準的制定工作,堅持促進標準在健康環保的基礎上向著合理化、公平化方向發展,為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尋求貿易利益;其次,要有方向性地開展貿易談判與合作工作,注重開發能規避和減少綠色壁壘的新興市場,尤其是進一步發展與一些經濟技術水平相近國家的貿易關系;另外,在我國出口遭遇不合理、不公平的綠色壁壘時利用此平臺積極維權,堅決抵制外國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蓄意破壞。
4.有關當局做好標準的改良革新工作,將中國生產技術的具體國情和國際標準更好地結合,階梯型逐步促進中國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在更多貿易領域更廣泛地采用國際先進標準。
5.在消費者中加強對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理念的宣傳,使該理念深入人心并成為一股潮流驅動力,有力地促進企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革新生產技術,改良生產工藝,最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6.企業轉變經營方式,采取與外商合資經營和合作生產的方式,巧妙規避壁壘。這是因為,外商的加入可使企業更了解國外市場的需求和質量要求,從而使企業能更有針對性、更科學地組織生產,在之后向目標國出口時可更輕松地跨越壁壘。
[1]謝嵐平,謝磊. 多邊貿易體制下的綠色壁壘分析[J]. 中國水運(下半月),2008(08).
[2]李佳琳.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貿易的影響及對策[D].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0.
[3]郭琰.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J]. 改革與理論,1998(10).
[4]盧授永 ,柳培文. 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貿易與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N]. 國際商報,2002.
[5]楊愛君,李靜茹.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影響[J]. 現代制造工程,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