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健
(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著資金短缺的難題,單一的政府撥款對高校今后的生存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高校對經費不斷增長的需要與資金的短缺相沖突,因此,積極爭取政府的撥款、主動向社會籌措辦學資金,從而逐漸形成多元化的籌資模式,以極大地滿足高效自身的資金需求,進而有效促進高效的發展。我國當前普通高校的經費來源渠道正在逐漸呈現多元化,當然也凸顯了很多的問題。
高校經費籌措,就是高校籌集辦學資金的活動。例如:為湖區校友、企業的捐助而展開的游說活動,為得到學費、政府撥款及捐款等資金而主動開展的活動等,都屬于經費籌措活動的范疇[1]。
準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非競爭性或非排他性,既堅持公益性原則,又有經營性質的物品[2]。高等教育是準公共物品的一種。
教育經濟學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中最為重要的原則為能力支付和利益獲得兩條原則。利益獲得原則,是指從教育中獲益的人應當為此支付一定的費用;能力支付原則,指支付費用的人也需要看其各自的能力予以支付[3]。
高等教育可以提供獲利的機會促使高等教育投資的誘致性制度變遷形成[4]。我國政府對教育資金提供能力的下降,使得政府不得不下放資源分配的權力,也為其他資源主體提供了獲利機會。
在高校籌集資金涉及很多方面,已經逐步發展成一門新學科。資金籌集的內容涵蓋了多種學科知識領域,譬如怎樣選擇籌資運作模式、如何建立信用、怎樣使用籌資專家以及如何確立籌資戰略等;想要以最低的資金成本與財務風險,實現高校可用資金籌集的最大化,就必須對各個來源渠道的性質、資金來源的結構、籌集方式的成本及增減變化等正確認識和分析[5]。學校經費來自于很多方面,其中大部分包括:
財政撥款指政府撥給高校用于高等教育方面的款項,其設計了各級政府撥款給各級別教育部門,各級別教育部門撥款給各級各類的學校。
社會捐贈:是社會對高校的捐贈與贊助,其主要是指法人實體及自然人等捐贈人,以對教育事業的資助為目的,自愿將其持有的財產捐贈給高校使用或管理的行為。社會捐贈的來源分為個人和企業,內容包含現金和實物,主要用途為學校建筑物的建造、圖書設備的購置及科研活動需要等。
1.融資租賃,實質上是指與資產所有權相關的全部風險和轉移,以及報酬的租賃,也被稱為現代租賃或資本租賃,其所有權最終可能會轉移,也可不轉移。
2.BOT 模式,是快速籌集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的一種有效的模式,其有利于高校規模發展中“資金瓶頸”問題的有效解決,尤其有利于高校后勤的經營與管理。
3.銀行信貸。主要是指高校為了獲得教學、產業、科研等方面的有償資金來源,而向銀行借款的行為。據相關數據分析顯示,當前只公辦高校的銀行貸款就已經高達1500-2000 億元[6]。高校以銀行貸款方式進行資金籌措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國內銀行貸款;(2)國際金融組織貸款;(3)民間委托貸款;(4)信托資金貸款。
1.學生繳納的學費。是個人或其家庭為了接受學校教育所必須支付的費用,主要包含學費、住宿費、代辦費等雜費。
2.校辦產業收入。作為高校經營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可以為學校帶來部分經濟收入,有效緩解銀行融資造成的壓力。
3.置換資產。主要是對高校本身資產的經營所獲取的用于學校建設的資金,比如:閑置資產的出讓、設備出租、老校區的轉賣以及技術的轉讓等。
《高校籌資優化選擇研究》一文運用層次分析原理(AHP)建立了高校籌資方式優化選擇的數學決策建模,為高校籌資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科學決策依據[7]。為了實現復雜問題的簡單化、定性問題的定量化處理,其詳細提出了問題的處理方法與過程,同時根據資金潛力、時間限制、資金成本及風險大小的考察標準等提出多種可能的籌資方式,并進行層次排序,以對各種籌資方式進行權重排序。
依據排序結果,領導者實施決策。需注意一點:籌資方案的優化如應用層次分析法,那么就需要綜合分析高校的實際狀況,成立不同類型的專家組,以有效實現多方面、多角度的籌資分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每個人對不同高校的不同實際情況會做出不同的判斷,給出不同的判斷值,所以會出現不同的排序結果。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透徹了解問題矛盾,明確周邊環境,獲取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排序結果。
首先,本文介紹高校經費籌措與運營機制的內涵以及選擇原則,然后重點分析我國高校經費籌措與運營的現狀,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我國高校經費籌措與運營機制的特點,指出高等教育經費的籌措應當向著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邁進,不斷提升高校的融資能力,改變以往單一的籌資模式。
[1] 任華.高校籌資優化選擇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6.
[2] 于蘊芳,張兆瑋.從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籌措方式看其發展出路[J].商業文化, 2007(06):229-230.
[3] 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盛洪.現代制度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 代蕊華.美國高校的資金籌措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71-73.
[6] 王憲良.我國高校融資的困境及其解決路徑[J].高教經費,2007(06):39-41.
[7] 郭洪波,劉明久.高校財務管理方法創新初探[J].現代經濟,2009(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