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霞
(大豐市機關事業社會保險處,江蘇 鹽城 224100)
自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國務院發布國發1986 77 號《國務院關于發布改革勞動制度四個規定的通知》發布后,在全國各地市、縣成立了企業養老保險機構,并在實踐中得到了完善和鞏固。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公務員、事業單位和農村先后進入了社會保險行列,并成立了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機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既有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已經越來越不能是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不同人群之間養老保險水平的巨大差異成為了造成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主要因素,盡快的規范現有的社會養老體系成為了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必然要求。
由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起步早,力度大,企業及企業職工的保險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企業減輕了負擔和壓力,職工得到了安全和實惠。特別是企業改制后,企業退休人員能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并隨著物價指數的提高,養老金每年也有所增加,基本滿足了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企業職工看在眼里,樂在心頭,增強了企業職工的參保、投保積極性和自覺性。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一直由地方財政經費支付工資,在人們心目中公務員是鐵飯碗,退休后同樣享受“吃財政”的權利,自然而然這部分人員的參保意識淡漠,參保積極性就比企業職工差一些。最大問題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是由企業和職工分別按一定比例交納,即企業與個人同擔保險責任。而公務員個人繳納比例較少,個別地區個人甚至不繳納養老保險費。給財政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造成有的地區養老保險積累較少,支付能力較脆弱,防風險能力較差。
農村保險起步遲,而且享受養老保險的人數少,待遇較低,不能極大地提高農村人員的養老保險積極性和自覺性。
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保險機構大部分地區有三個養老保險機構,即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機構,目前的現狀就是一個險種三個機構管理,三個管理機構各行其道,不能統籌規劃,不能公平參保,不利于縮小退休人員生活待遇的差距 。
社會保險的發展方向,應更人性化、合理化。公平參保,和諧發展,逐步減少繳費差距 ,逐步減少退休人員養老金生活待遇的差距,這是社會保險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興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指出:“社會保險費實行統一征收”,這就從法律的層面理順社會保險費的征收體制,為解決多年存在的因征收體制“不統一”導致規劃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建設難的問題。
社會保險制度經過幾十年的改革,不少地區已初步形成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險制度的框架,但在推進社會保險事業發展過程中,解決影響社會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統一”問題任重道遠,雖然國家連續幾次上調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縮小了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差距,但仍然有“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來罵娘”的現象,改變這種局面,根本的是各地政府必須按中央經濟工作的會議精神,腳踏實地抓好當地的經濟工作,增加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投保基數,退休時養老金自然大為增加,這自然就與公務員相比縮小了差距。公平、合理、和諧的目標就逐步得到實現。
2006 年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指出“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黨的十七大報告更進一步明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體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這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就成了最重要的關鍵詞。
“基本養老保險”從城市走向農村,全國各地全面落實2009年9 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農村養老保險列入議事日程,各地先后成立了農村養老保險機構,參保人數和覆蓋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企業職工和農民三者相比差距較大。
溫家寶強調“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和新農保制度,是開創性的重大社會保險制度建設,標志著我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來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指出:“十二五開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應該從普惠到公平普惠,這種公平主要體現在城鄉統籌制度方面,只有通過城鄉統籌的制度安排,才能逐步理順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只有這樣 ,幾千年來中國人“老有所養”的愿望,就從主要由家庭和個人負擔,轉移到主要靠政府和社會負擔。畢竟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的人口機構、家庭結構、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家庭養老的功能正在不斷的弱化,老無所依成為了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只有社會化的大保障才能與其相對應,這樣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無后顧之憂地合理消費來支持市場經濟的運行與社會經濟發展。
[1]賈艷麗.淺談實行社會保險統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促動[J].現代經濟信息,2011(19).
[2]孟穎穎.中國社會保險行政管理體制的歷史變遷及改革方向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1(09).
[3]王福友.社會保險全國統籌論略經濟[J].研究導刊,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