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榮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7)
建設現代農業是對于農村經濟的促進和農村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甘肅省經濟水平欠發達,因此更加需要通過現代農業的建設來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增加農業經濟效益。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總面積1.59 萬平方公里,荒漠半荒漠化土地面積占94.51%,是典型的沙區農業縣。隨著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項目的實施和關井、壓田、水資源配置方案的全面落實,民勤縣農業配水面積和灌溉用水量都將較大幅度減少,為提高現有土地資源、水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縣上把發展日光溫室產業作為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農民節水增收的基本模式來抓,為民勤農業的發展找到了一條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新出路。
民勤縣從1993 年起開始探索建設日光溫室,2007 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開始實施后,取得突破性發展,至2011 年底全縣累計建成日光溫室9622 座,16131 畝,品種結構發展為瓜類、茄果類、豆類、蔥蒜類、食用菌、水果類等6大類20 多個品種,逐步形成了以甜瓜、西紅柿等名優新特稀瓜菜為主,以精細瓜菜為輔,以果樹、葡萄、花卉和食用菌為補充的生產結構,由過去的冬季一大茬調整為秋冬茬、冬春茬和越冬茬等茬口布局,實現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處理商品化、銷售品牌化以及經營產業化,做到了周年供應,均衡上市。根據2008-2011 年日光溫室生產年度效益調查,全縣日光溫室畝均產值12000 余元。
只有加速農業標準化的推廣應用,推進農業標準化進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出符合進口國質量、安全、衛生標準要求的農產品,才能進一步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保證農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國內市場,擴大產品的對外銷售。
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優質瓜菜生產基地,發展蔬菜產業。同時,發展優質蔬菜標準化生產也是鞏固民勤縣生態建設成果的措施之一,是貫徹落實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的需要。
民勤縣是一個沙漠型旱作農業縣,實施保護地栽培和小畦灌溉技術,既能合理利用水資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又能提高生產效益。
民勤縣地處沙漠腹地,主要氣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瓜菜品質較好,瓜菜類作物能通過越夏延至深秋,葉菜類作物7-8 月上市,加之民勤縣屬西部貧困地區,經濟基礎差,工業化程度低,化肥施用量相對較少,無土壤污染和灌水污染,符合優質蔬菜生產的要求,具備發展優質蔬菜的優越環境條件。
近年來,民勤縣農業技術部門經過反復的試驗、示范和研究,以無公害蔬菜為目標,建立全縣無公害蔬菜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技術和管理標準,以甘肅省地方標準(DB62/T915—2002)為主,執行DB62/797—2002 (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DB62/T798—2002(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標準)和 DB62/T799—2002(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并且根據市場需要,篩選出區域優勢明顯、市場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種,運用育苗、節灌、微生物等技術,試驗成功了辣椒、甜瓜、洋蔥等無公害化栽培。
由于當地土地面積較多,農民多年來廣種薄收,對化肥、農藥的投入較低。隨著近幾年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家庭養殖得到進一步擴大,肥源充足,農家肥投入較高,只要指導農民正確運用化肥,推廣生物肥料、生物制劑和高效低殘留農藥,嚴格輪作倒茬制度,就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產出符合部頒標準的無公害瓜菜產品。
目前民勤縣日光溫室瓜菜生產畝純收入可達到7600 元左右,最好的可達到2 萬元,是大田作物收入的7-20 倍,通過蹲點示范,使日光溫室反季節瓜菜2010 年產量比2011 年平均水平增長10%以上,畝效益達到1 萬元左右,單位產量節本10%以上。示范戶平均畝產值由現在的6800 元增加到8400 元,畝新增產值1600元;輻射帶動戶平均畝產值新增800 元;拱棚示范點每畝年均收入4500 元,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通過項目的建設,瓜菜具有明顯的增產、增收的作用,是一項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成熟度很高的栽培技術。因此,實施綠色瓜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不僅能夠改善品質,降低成本,提高農產品國內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且能夠顯著提高瓜菜品質和食用安全水平,為爭創和打造民勤綠色瓜菜出口創匯示范縣奠定堅實的基礎。實行六個統一,即統一種植模式,統一種植品種,統一育苗移栽,統一施用無公害的農藥,統一按無公害栽培技術種植的方法生產出無公害的農產品。創建名牌,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借助各種媒介,不失時機地宣傳民勤縣的產品,力爭使民勤縣的優勢產業實現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經營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