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斌 賀小芳
(1.中國人民銀行邵陽市中心支行;2.中國工商銀行邵陽市分行,湖南 邵陽 422000)
十八大報告最新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能力。我國農村人口占比超過50%,廣大的農村地區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能。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系列拉動農村消費市場的政策,在推動工業生產和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我國的農村消費還存在許多問題,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占比不足20%,在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時期,投資消費在農村大有作為。金融支持農村消費發展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要發揮金融資本的杠桿作用,撬動起農村消費市場。
1.農村消費支出水平緩慢提高。邵陽地處湘中偏西南,農業人口占比為83.78%,城鎮化水平落后,是個典型的農業大市。2011年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2007~2011年邵陽市農村居民人均總收入年均增長10.98%,農村居民人均總支出年均增長9.22%,但生活消費類支出年均只增長7.88%。生活消費類支出增長水平遠遠落后于收入增長幅度。
2.農村消費支出結構呈現新變化。食品消費支出、居住消費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占據八大類消費支出的前三名。近年來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結構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醫療保健支出取代文教娛樂及服務支出成為農村居民的第三大支出項目。二是衣著消費、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支出占比逐年遞增,2007~2011年間年均占比分別達3.93%、4.49%。三是文教娛樂及服務支出占比大幅下降,5年間下降了4.9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的文教娛樂及服務類負擔大幅減輕。此外居住消費支出占比又迅速上升。
3.農村消費支付方式多樣化。邵陽市農村居民的消費支付方式仍以現金支付為主。盡管近年來邵陽市金融系統采取了強有力措施,鄉鎮非現金支付工具的覆蓋率已達到100%,也開始在個別鄉村試點投放電話銀行、POST機及ATM機,提供農村居民存取款、轉賬等金融服務。2007~2011年,農村消費支付方式出現喜人的變化,使用刷卡支付的占比從2007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4.8%,網絡支付占比也從2007年的0.1%上升到2011年的0.8%。
4.農村消費潛力有待開發。邵陽市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速落后。從2007~2011年間,邵陽市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增速分別為11.04%,-0.61%,0.48%,20.6%,年均增幅為 7.88%,消費支出年度間極不均衡,2009年出現了負增長,但2011年又大幅增長20.6%。從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來看,2007~2011年均系數為52.71,按照聯合國的劃分標準只處于溫飽水平,表明邵陽市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占比居高不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1.農村金融服務機構量少面窄。邵陽市僅有銀行類金融機構10家,其中地方性股份制銀行1家,農商行2家,村鎮銀行1家。2007~2011年間,新引進銀行金融機構僅1家,改制設立的3家。在農村金融機構布局方面,上述10家金融機構只有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信機構在鄉鎮一級設點,鄉鎮一級金融機構網點設置數占比僅為68.7%,機構設置單一。在引進金融資本方面處于落后地位,尚未有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邵陽市設立營業機構和網點。
2.農村消費貸款出現下滑趨勢。近年來,邵陽市銀行金融機構逐年加大了對農村貸款的投入,農戶貸款、農戶消費和其他生產經營性貸款也逐年增加。2008~2011年間,三類貸款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8.1%,26.19%,11.90%。農戶貸款占農村貸款比例逐年升高,但農戶消費和其他生產經營性貸款占農戶貸款占比則逐年降低且在2011年首度出現下滑,比2010年下降了15.71個百分點,表明邵陽市消費和其他生產經營性貸款的發展不容樂觀。從信貸滿足率看,認為滿足信貸需求的只占10%,部分滿足的占50%,不能滿足的占40%,約90%的農戶不能滿足有效信貸需求。
3.農村消費信貸創新有待細化。近年來,邵陽市各銀行金融機構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加大了創新農村消費信貸產品的力度,根據農村經濟的實際特點設計了系列的信貸新產品,有力地推動了邵陽市農村消費經濟的發展。如推出了汽車信貸、置業裝修貸款、電子數碼產品貸款、農機具貸款、家具貸款等,發放量在逐年提升,但比較粗放。
4.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有待深化。業務集中在存、貸、匯,創新推動較為緩慢,服務方式有待改進。一是當前農民難以滿足借貸政策咨詢、投資理財、兌換錢幣、真假幣識別等金融服務需求。二是農村貸款審批手續復雜,在貸款的發放品種和發放數量方面受到較大限制。2007年開始,國家相繼推出的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下鄉、摩托車下鄉、建材下鄉等活動有力的拉動了邵陽市的農村消費,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一些下鄉產品價格較高,如果不貸款即使國家給予補貼也購買不起,因此迫切期望消費信貸也能進行下鄉,讓廣大的農村居民也享受到金融業發展帶來的便利和福利。
邵陽市農村居民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衣著、醫療、教育和交通領域,屬于居民基礎消費范疇,且超前消費、負債消費行為較少。在對農村居民進行的消費觀念的調查中,認可“儲蓄防變”的占比70%,認可“量入為出”的占25%,認可“超前消費”的只占5%。認可“量入為出”和“超前消費”的主要為年輕人,這些人或在外經商、或在外打工,容易接受新的消費觀念,而且消費能力也相對較強。總體來看,當前邵陽市農村居民“儲蓄防變”消費觀念占據主流,不輕易負債消費,這一傳統消費觀念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改變。
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有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有限。邵陽市農村居民以打工收入為主,約占整個農村收入的80%,家庭生產經營收入不足20%。由于受技術、知識、學歷等要素的制約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打工的收入波動較大。2011年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增長了20.46%,但同期農村居民的家庭經營費用支出增長20.65%,超出了工資性收入的增速。二是家庭負擔重。在食品、衣著、醫療、交通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例超過了80%,由于針對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尚在構建當中,農村居民仍然需承擔較重的基本生活支出。三是消費價格相對較高。家電、汽車、農機設備等一次性支付金額較高,許多農戶有消費意愿,但由于一次性支付不起制約了農戶的消費需求。
邵陽市各銀行金融機構雖然創新推出了各類消費貸款,但是針對家電、汽車、農機、建材產品設計的消費信貸產品仍十分有限,由于金融機構普遍以盈利為目標,實行“農村存款、城市放貸”的經營理念,金融機構對農村信貸產品的創新缺乏內在動力。金融機構所設計的消費信貸產品也主要針對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很難享受到相應的消費信貸服務。以最為普遍的農村小額信貸為例,由于申請辦理手續繁雜、利率定價相對較高、放貸數量受限、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原因,小額信貸的投放量非常有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參與各種經濟社會活動都需要講信用,信用等級越高,就越能被社會所認可,其開展的社會經濟活動也越廣泛。由于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數據量龐大,采集農村居民的信用信息相對困難,且提供的信息不健全,許多農民對自己的信用記錄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如何維權。迫切需要結合信用評級針對廣大的農村居民設計一套專門的征信系統,將農戶的信用信息更為詳實地納入到數據庫,同時與個人信用信息庫進行對接,方便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市金融機構使用農戶征信系統。
需要針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所需設計一批新產品,加大國家補貼力度,加大對農村市場各類產品的投放力度。在上一輪產品下鄉政策推動之后,農村居民普遍面臨著產品售后服務的問題,服務下鄉迫在眉睫。調查顯示,約90%的居民表示急需構建和布局農村產品售后服務中心,加大對售后產品的服務力度。解決好產品售后服務的問題,農村居民才能更放心地消費,金融才能更好地介入。
一是加大產業轉移承接力度。沿海地區日益受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雙上升的約束,戰略轉移勢在必然。邵陽市作為緊鄰開放大省廣東的內陸地市,應該搶抓有利機遇,主動創造條件承接適用邵陽市資源稟賦的產業,進一步壯大邵陽市的二三產業,引導農村居民在企業就近務工,增加勞動力就業率,提高居民的工資性收入。二是加大對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政策支持力度。邵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大戶層出不窮,這些組織和個人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貼息等政策應得到進一步落實。三是細化補貼制度,繼續加大對農戶生產經營各環節的補貼力度。四是加大對農戶理財等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促進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增值。
農村信貸是一片藍海市場,值得各金融機構去探索挖掘。金融機構應加大對涉農信貸產品的傾斜力度,針對農村消費的新特點,及時發現和挖掘農村消費的熱點和趨勢,設計出品種多樣、擔保方式靈活的信貸產品。當前,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仍然比較強烈,建議國家推動新一輪產品下鄉活動,金融機構針對農村消費需求設計出更豐富更適用的信貸產品,必能受到農村居民的青睞,要有把農村消費信貸做實做細做強的信心。農村消費信貸的發展既能增加金融機構的盈利點、提升盈利水平,又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一是健全農村居民養老保障體系。養老保障體系不建立,農戶就有后顧之憂,手頭有點錢都想存起來以應對未來之需,還談何超前消費?因此,必須將養老保障做實。二是健全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療價格逐步推高,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新型合作醫療的推出緩解了看病難的程度,但是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報銷體制的不靈活等問題仍然存在,急需有關部門研究解決。三是健全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加大對貧困人口、喪失勞動力人口、失業人口的補助,提高全社會的福利水平。
一是健全消費信貸的法律法規,規范銀行和消費者行為,保護金融機構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消費信貸的發展打好法律基礎。二是加快農戶征信系統的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的、完備的農戶信用制度,為農戶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信用保障。三是金融機構內部必須加大對授信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四是人民銀行加強引導和管理。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充分開發農村消費信貸產品,同時對其風險進行警示。
[1]韓俊等著.中國農村金融調查[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
[2]羅振華.中國農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梁莉.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機構支持農民消費問題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