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白
(沈陽工學院,遼寧撫順113122)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轉方式、調結構步伐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金融產業越來越成為引領發展的先導產業,金融資源越來越成為支撐發展的戰略資源。國務院批復的《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把沈陽建設成為東北區域金融中心,這是我們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面振興的難得機遇,對沈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吸引各類要素聚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全市上下一定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氣魄,加快金融中心建設步伐,努力在壯大金融產業規模、增強金融市場活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讓沈陽在堅實的金融平臺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沈陽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金融領軍型城市,近年來在存貸款余額、保險深度及密度、金融機構數量、上市公司數量、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額、金融開放度等主要金融指標方面均居東北地區前列,而且其區域性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業務中心、金融調控中心的地位不斷強化。目前,以沈陽為核心的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發展已經納入國家戰略。未來5 年,沈陽市金融業發展將進一步強化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積極開展國家級優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金融機構能級,發揮中心城市功能,增強沈陽金融業對沈陽經濟區及東北地區的金融輻射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沈陽創建國家級中心城市提供金融支撐。
2012 年,沈陽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00 億元,比上年增長11%,比2007 年翻一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在26430 元,比上年增長13%,是2007 年的1.8 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3260元,比上年增長15%,是2007 年1.9 倍。經過改革開放30 余年的快速發展,沈陽市的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大,輻射省內及遼河流域,逐步發展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業等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產業發展正在向制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的新階段邁進。同時,金融機構聚集程度不斷提高,金融市場輻射能力得到強化,金融產業化程度較高的區域性金融中心框架逐步形成。沈陽市“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建設以綠色金融為特色的,與沈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經過多年的努力,沈陽市金融中心的框架構建已初定,目前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已經完成60 余幢總計500 多萬平方米商務樓宇的開發建設。正在規劃和建設的商務樓宇120 余幢,投資規模890億元,建筑面積1300 多萬平方米,商務樓宇聚集度居東北地區前列。同時,開發區已聚集各類金融機構68 家,其中包含了在沈的全部中資銀行,香港東亞銀行等在沈的全部10 家外資銀行,英國恒安人壽保險公司等29 家國內外保險公司,以及香港華富嘉洛證券、銀河期貨等9 家證券、期貨公司。2011 年,開發區內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已分別占沈陽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的55%和53%,開發區的金融輻射能力迅速擴大,金融洼地效應加速顯現。
雖然沈陽市的經濟與金融發展水平在不斷增強,但其金融業規模實力與城市經濟地位仍不相協調。目前沈陽市金融業發展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比,還處于總體適應,相對落后的局面。從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規模來看,缺乏有影響力的大型和獨立法人金融機構。2012 年末,全市法人金融機構的數量仍遠遠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國內金融業發達城市和經濟水平相近城市。法人保險公司、法人期貨公司,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以及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貸款公司等也較為缺乏,雖然金融業對經濟貢獻逐年提高,但距離成為支柱產業還有很大差距,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仍不明顯。同時,金融產品和服務領域仍然缺乏特色。在產品和服務領域,金融創新的技術含量較低,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不能充分滿足客戶對新型理財產品和金融工具的需求。在金融服務領域,企業融資渠道過于依賴銀行信貸,直接融資比例偏低,資本市場的作用為得到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此外,金融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社會信用意識有待提高。金融市場整體還不夠活躍,金融競爭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金融機構與擔保評估咨詢等中介機構之間的協調配合要進一步加強,扶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力度不足,與先進城市相比,沈陽市金融業政策還顯得較為保守,在人才引進激勵培訓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制定傾斜扶持政策;專業人才匱乏也在嚴重制約金融行業的長足發展,金融專業人才層次不高,儲備不足,高級復合型人才缺乏。
當前,盡管在一段時間內,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仍然存在,但仍將催生以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加速國際產業轉移。沈陽市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其金融業發展可以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服務新興產業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快速推進,金融業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提升,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深化;此外,國家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沈陽市可以抓住機遇,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社區銀行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等領域,這必將快速擴大現有沈陽市金融市場的規模,極大提升金融市場的功能。未來幾年,經濟轉型發展的加速和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將進一步提高對金融服務的要求,我國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和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將日益豐富完善,金融改革創新在部分省市深入推進,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職責和體制將不斷強化,綠色經濟區建設將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沈陽地區的經濟發展要積極跟進轉型步伐;突出新興,培育新的支柱產業;突出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發展綠色經濟和產業轉型需要構建暢通的投融資渠道。這些都需要金融提供有力支持,這為金融業擴大服務領域,開辟新增市場,增強創新能力,優化資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沈陽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和金融認識水平的提升,各地對金融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其他省市地區對有限金融資源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爭奪的范圍已從金融機構,擴大到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綜合配套改革金融中心建設等各個領域。國內多城市在規劃建設金融中心。就國家級金融中心而言,已經獲得或接近于獲得此地位的內地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天津市已經被國務院明確定位為北方金融中心,其他城市多數定位于規劃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如重慶市規劃建設長江上游和內陸地區金融中心,大連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性金融中心等。各市圍繞金融中心建設,積極規劃、定位,制定發展目標、支持措施和實現步驟。未來一段時期,圍繞市場人才、技術發展、環境政策支持等各個層面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省內及周邊城市不斷趕超崛起。東北地區如大連、哈爾濱等城市都在積極進行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發展勢頭強勁,當地法人機構不斷向外延伸拓展,針對資金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沈陽市面臨省內多城市各層次、各方面、各領域的競爭威脅日益嚴峻。
構建國家級優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在金融生態建設方面進入全國最優地區前列。推進信貸結構調整,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優勢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新興產業及縣域和“三農”經濟發展。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繼續推進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構建場外資本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區域產權交易市場,大力發展期貨交易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債權融資。拓展保險服務領域和功能,支持保險資金發揮投資功能。健全金融機構體系,重點設立法人金融機構,引導地方產業資本參股、控股法人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全市金融業發展布局,加快建設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和沈陽金融街,構建工業金融、科技金融、農村金融成長區。
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沈陽經濟區金融網點布局,均衡金融服務。推動沈陽經濟區內各城市商業銀行加強業務合作,開展異地抵押貸款業務,發展銀團貸款業務。加快金融電子化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網上業務。進一步加強沈陽經濟區各城市間的金融合作,發揮沈陽資本市場及要素市場的區位和基礎優勢,共同搭建各類交易平臺。增強駐沈金融機構、投融資機構和產權交易機構對沈陽經濟區的服務能力。增強沈陽經濟區各城市的金融凝聚力。
以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重點,在設立場外資本市場、非上市非公眾股權交易市場上尋求突破,在構建鋼材期貨、大宗商品交易等資本要素市場上尋求突破,在推動私募股權投資領域規?;l展上取得突破。增強沈陽對東北乃至全國的金融輻射力。強化沈陽與其他城市的金融合作,共同拉動東北區域經濟發展。
[1]朱閏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文獻綜述,世界經濟文匯,2004,(6)
[2]周立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1978—2000)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劉睿.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度分析.海南金融,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