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修斌
(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 蘭州 730000)
2011年9月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作為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實驗區開始規劃建設。試驗區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東南至古浪縣大靖鎮的帶狀區域,包括中心城區,29個鄉鎮,共涉及364個行政村,總人口88.91萬人,總面積2484平方公里,約占市域總面積的7.5%。試驗區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金大快速通道為骨架,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綠洲區域為基地,以中心區域為重點,通過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統籌城鄉發展,最終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服務經濟,作為一種特定的統籌城鄉發展的模式創新,武威市城鄉融合發展過程必然會帶來金融需求的新變化。
首先,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金融需求兼具農村金融和現代城市金融的特征。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體既有較為成熟的城市區域,又有相對落后的傳統農村區域,這就決定了其金融需求必然兼具二者的特征,既有傳統的農戶金融需求,也有現代的城市金融需求,這就要求在金融發展中也必須打破城鄉金融界限,科學統籌城鄉金融。
其次,城鄉融合發展中會產生大量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從而使金融需求迅速增加和多元化。城鄉融合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社會效益明顯等特征,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需要較大資金投入的系統工程,這必然就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對城鄉融合發展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
最后,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金融需求部分具有很強的政府色彩,會對金融主體市場決策和風險防范造成一定的影響。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地方政府主導的一種城鄉一體化模式創新,為推動其快速發展很可能會對金融主體產生一定干預,這就要求各金融主體要科學處理好支持地方發展和自身風險防范的關系。
隨著城鄉融合發展的不斷推進,武威的金融需求迅速擴大和多元化,其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農田水利、電力通訊、道路交通、醫療教育、城鄉住宅、工業集聚區、商業網點等基礎設施建設都會產生巨大的金融需求。
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武威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內容,夯實農業產業基礎,做大做強工業,優化提升第三產業都需要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項目的引進建設,聚集發展在武威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至關重要,它是帶動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而對于項目落戶發展來說,無論是規模的擴張還是結構的升級,尤其需要得到金融部門的扶持。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既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保障,面對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中巨大的資金需求,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投入,也需要金融部門給予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金融支持是城鄉統籌的重要支撐,同時城鄉統籌又反過來促進金融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城鄉融合型金融支持體系就是在城鄉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統籌城鄉金融,建立兼具城市金融與農村金融特征的,與城鄉融合相適應的多元的金融支持體系和長效機制。
立足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由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金融、保險機構、證券公司以及其他現代金融機構共同構成的既競爭又合作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集群,最終形成錯位發展、競爭有序、具有持續自生能力的金融服務供給體系。
1.建立健全基礎設施融資的多元支撐體系。在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不斷創新融資方式,充分調動區域內外可用資金,最終形成貸款融資、項目融資、資本市場融資等多元化的融資支撐體系。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系統中居于核心樞紐地位,因此在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融資來源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在現階段仍然居于主體地位,因此一方面應該創新銀行貸款融資模式,鼓勵銀行以多種方式參與基礎設施融資;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對內對外開放程度,通過資產流動和讓渡部分資產收益,激發投資者的投資意愿,增強對民間資本與外資的吸引力,降低民間資本進人基礎設施領域的門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2.建立健全企業融資的特色創新體系。中小企業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力量,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是實現實驗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一是發揮商業銀行中小企業專營中心的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和優惠的一站式融資服務;二是推動中小企業集合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發行等直接融資工具,為中小企業融資拓寬渠道;三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創新貸款融資產品、抵押擔保方式、融資業務流程等;四是加強政府、企業、擔保合作平臺建設,推廣完善“銀政企”合作模式,探索建立發展“銀企保”合作模式;五是強化擔保行業的規范發展,鼓勵和促進擔保融資產品創新,落實對擔保行業發展的補助政策,鼓勵和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的擔保和再擔保機構。
3.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構建新型農村金融體系,切實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對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增強各類金融機構的輻射作用,實現各類金融機構在農村中的功能互補、協調發展;二是鼓勵和支持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優化網點布局,通過增加機構網點,探索建立“金融超市”等措施,切實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三是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結合農業發展特點,開發運用多層次、多樣化、門檻低、手續便利的貸款新品種;四是繼續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大力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積極推廣國庫集中支付和直撥模式,建立惠農資金快速通道。
1.建立健全風險補償和激勵機制。一是要完善創新財稅金融政策激勵機制,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政策支持等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要素流向城鄉融合發展領域;二是要不斷完善貸款擔保體系和農業保險機制,設立市、區政策性農業貸款擔保基金,推廣政府、銀行、保險合作新模式,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有效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分散風險的作用,形成金融支持城鄉融合發展的保障機制;三是要加強防范金融風險工作,加強政府與金融部門的密切配合,建立協調運轉的工作機制和預警機制,有針對性地防范、控制、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良好運行。
2.建立健全金融環境優化機制。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對于創造良好的金融秩序,培養健康金融理念,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提高對金融環境建設的認識,通過制定具體實施意見,設定金融環境建設評定標準,加強金融環境宣傳,營造綠色金融生態環境;二是大力倡導和培育信用文化,提倡金融同業間的良性競爭,對于惡性競爭進行必要的管理和規范,創建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三是推進社會信用標準化建設。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和市場運作的統一,構建漸進式、多元化、多層次的區域社會信用體系運行模式和機制;四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培育和壯大各類信用中介機構,扶持信用調查、信用征集、信用擔保、信用咨詢等信用中介機構的發展,推廣企業信用評級工作。
[1]何靜,戎愛萍.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創新研究[J].經濟問題,2012,(1):126—129.
[2]朱建華,周彥伶,劉衛柏.欠發達地區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0,(4):9—15
[3]伍艷.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2),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