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爾斯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農村公共產品分為純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農村的純公共產品包括農村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義務教育、公共衛生以及社會救濟等;農村的準公共產品包括農田水利建設、農業技術服務和職業教育、農村電網建設、農村醫療等。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以制度外籌資為特征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并沒有實質性改變。這種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既給農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又造成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低效率,抑制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稅取消后,原來的制度外籌資方式開始失效,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及其運行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問題進行探討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是典型的國富民窮,特別是農村的人民。因為國稅和地稅的分稅制,導致我國的國庫現在的錢是越來越多,中央的錢是越來越多,地方的錢是捉襟見肘。如果僅僅是依靠地方的財政來投入到農村公共產品,絕對是杯水車薪。所以這時就必須依靠中央設置專項資金來投入到我國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
我國現在經濟從行政地區上來看呈現二元結構,并且在地域上也是呈現東西二元結構。所以在投入專項資金上,必須切合當地的財政情況來分地區投入,在地方財政很好的地區,可以稍微少量地投入一些,并且當地地方財政可以自己也拿一部分錢來進行投入,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就是必須依靠中央專項資金。
我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遠遠沒有趕上美國、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可以把優質的公共產品覆蓋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城鎮應該是連接城市和農村的一個紐帶,這個紐帶作用是十分明顯的,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提出和建設,農村里的剩余勞動力還要將大量的轉移到這些新型的城鎮上面來,另外從大城市還有一部分城市人及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也會回流到這些城鎮上面來,所以資金的投入的應該優先是城鎮。
現在我國的腐敗問題是比較嚴峻的,特別是在信息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貪污腐敗越嚴重。所以必須要立法,通過法律來嚴懲這些挪用專項資金的官員。并且應該在每個省設立一個小部門,設置專員來監督這批資金的使用。
到了我國已經發展成中等或者是初等發達國家的時候,就應該不僅僅是優先把資金投入到某些地區,應該是把我國所有的地區都覆蓋到,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合法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共產品。
到了這個階段,國家就應該投入大量的資金來保障全民的醫療,保障全民的社保。國家到了發達國家的程度,不僅僅是國家的經濟發達,GDP 發達,更應該是國家的公共產品發達,所以到了那時,就應該實現全民的醫療和社保。
特別是農村的農田水利的建設,我國目前的農田水利還是20 世紀70 年代建設的,很多地方的農田水利都無法發揮作用。而短期內我國受制于很多情況,可能不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重新的建設這些水利設施,只可能是小縫小補。但是如果到了中期,我國的經濟已經是有了一個新的質的飛躍的時候,就必須對農村的許多和農業切實相關的公共設施。
縱觀現在公共產品服務提供的好的國家,無一不是通過了立法來保障公共產品的供給,還設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來保障公共產品的供給。所以我國的未來也應該走一條法制的路線。
今后,國家應該對稅制進行改革,之前由于讓國家有資金集中建設一批大的項目,所以國稅和地稅進行了調整。未來的中國,由于經濟的發展,也應該對國稅和地稅進行調整,要讓地方政府擁有更多的資金,由地方的財政來供給當地的公共產品,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在相應的法律和制度的監管下,在百姓和媒體的監督下,在信息化更發達的中國,地方政府肯定會轉變成一個為百姓服務的政府。
未來的中國應該會是一個市場化很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所以未來的國家無論對城市還是農村的公共產品的供給,肯定會起一個基礎性的供給,以后每一個公民從出生到死亡,肯定都會有國家全套的公共產品的供給,但是更高級的公共產品的供給,肯定是由民間資金、社會資本的進入來完成。這個是社會發展到高級程度一個必然的趨勢。
[1]丁學東.創新財政支農政策、改善農村公共品供給和服務[J].中國財政,2004(06).
[2]財政部農業司課題組.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問題研究報告[J].農業經濟問題,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