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河南工程學院 會計學系,河南 鄭州 451191)
1.會計核算相關知識。財務管理人員要通過財務報表分析等程序才能進行財務決策,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和評估。學習會計學有關課程就是為了掌握通過財務報告分析、借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的手段和技術,了解財務報告的生產及傳輸過程,了解財務報表的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從而為科學地進行財務決策提供依據。
2.財務管理專業知識。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突出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學術特色和執業特色。財務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未來的財務總監、財務經理、財務分析師、財務策劃師、理財規劃師。大學期間的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建立系統理財理念為后續的成長奠定基礎。
3.金融證券相關知識。金融經濟學的學習,可以為以后深入學習理財學課程奠定理論基礎。證券投資管理課程的開設,使學生獲得有關證券投資決策的系統知識和技能;稅收籌劃、金融學課程的開設,一方面適應了現代企業普遍對稅務籌劃的關注,也是滿足社會對金融工具的認識與運用的迫切需要。
4.企業管理相關知識。企業戰略的實施與實現以及企業的正常營運都離不開財務的支持,財務管理人員也是直接關系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層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應了解一般的管理科學的原理(包括企業戰略管理和營運管理等),掌握重要的企業管理技巧可以保證財務管理活動的科學與有效。
5.統計數學核算知識。隨著當前金融衍生工具的日益增多,我們在對企業進行理財時,會涉及較多的定量分析,特別是大部分金融衍生工具都涉及到較復雜的定量分析與計算。我們在高校教育中要強化統計數學方面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使學生掌握進行金融創新所必備的數學工具。
1.理財能力。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人員,理財是其工作的首要職責。包括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財務制度、制定全面預算、投資籌資管理、產品定價、參與公司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等。
2.語言表達能力。財務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通常要對自己的職業決斷和決策建議寫大量的計劃、報告、總結等,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能用簡短的語言文字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同時還要有極強的說服力。
3.組織協調能力。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協調好企業內外部的財務關系、處理好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企業與社會機構之間、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為企業的籌資、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環境氛圍。
4.決策判斷能力。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基本職能是決策,其決策、決斷往往又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能科學預測企業理財環境的演變,從而對企業生存與發展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
5.戰略規劃能力。發展戰略的制定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財務管理人員通過戰略分析、選擇、控制制定出服務于企業戰略的財務戰略,整合企業資源,挖掘企業資源潛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6.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企業內部管理產生了巨大的變革,財務軟件、ERP軟件和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上融資、投資、結算、完稅等在線遠程處理會計事務變為現實。現代財務管理人才必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1.以培養財務管理專門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當前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本科大學生已不再是精英人才而逐步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大學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實用化”,希望企業直接是人才的“用武”之地。對于當前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可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與企業實際緊密結合,滿足企業的這種需求,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2.在課程設置上突出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
財務管理專業除了要開設基礎課(高等數學、英語、馬克思主義理論、統計學等)、財務管理專業課(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等)之外,還要注重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管理學、金融學專業之間的密切聯系,開設和這幾個專業相關的諸多課程,構建完整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3.注重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實習和實訓,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提倡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網絡、錄音、錄像等。通過建立起各種實習軟件和模擬實驗室以及校企結合的培養方式,為學生提供現實模擬和實踐的場所平臺,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建議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0年發布的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與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①
每所院校依據這一基本框架都制定了自己財務管理專業具體的培養目標,根據這一目標產生了不同的課程設置。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把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會計、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跨國公司、集團公司、銀行、證券公司等企業單位以及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財務管理實務及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②。對于普通本科院校來說,以河南工程學院為例可以把培養目標定為:培養適應院校所在區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經濟、管理、法律、理財和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綜合素質優良,能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金融服務業、財務咨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跨國公司和教學科研部門從事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等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在理解及貫徹培養目標時應注意: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側重于服務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要符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財務管理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應體現層次性、結構性和系統性。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做如下安排:
1.通識基礎模塊方面
通識基礎模塊也被稱為公共基礎課,當前管理類各專業開設的課程在這方面大體上是一致的。公共基礎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如英語與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價值觀念、文學素養、書面表達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
2.學科基礎模塊方面
該模塊的教學主要是為拓寬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面并為后續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奠定深厚的專業基礎。主要開設的課程有:高等數學(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統計學、西方經濟學(宏觀)、西方經濟學(微觀)、管理學、經濟法、金融學、市場營銷學、管理信息系統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開闊學生的視野,全面理解和掌握與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各專業的相關課程。
3.專業課程模塊方面
根據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該模塊所開的必修課程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信息系統、審計學、稅法、資產評估等課程。選修課程主要有財務軟件操作、高級會計學、公司治理結構、跨國公司財務、專業英語、納稅籌劃、證券投資學、財政學等。通過系統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方法、原則、實務技術并熟悉財務管理運作規律。
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兩個方面。專業必修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相關原理、方法和技術,以及會計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專業選修課的開設,如高級會計學、跨國公司財務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有助于拓展學生在某一職業領域內的才能,為學生自我設計和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4.實踐模塊方面
財務管理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實踐課程是其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為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參與到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并真正了解企業的籌資、投資決策情況,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財務管理專業在該模塊的課程設置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實訓、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財務管理實訓、財務信息化實訓、審計實訓、稅務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方面。
財務包括公司理財或者財務管理、投資學、金融市場學三個部分,財務管理專業側重于公司理財。財務管理專業往往是設在會計學院下的,市場地位是培養具有一定國際視野的CFO人才,在此市場地位下,教學計劃要靈活設置,通過專業選修課的開設來為不同興趣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具有相近性,可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中級和高級財務會計、投資學等會計學專業和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為一部分喜歡會計學或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可選菜單。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可以通過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以及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設置上來體現。
以河南工程學院為例,在《河南工程學院學科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規劃》中,明確了我院的辦學特色:“經過若干年建設,把礦業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建成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會計學系有長期為煤炭、紡織企業服務的辦學歷史,了解煤炭、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熟悉煤炭、紡織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需求的特點,具有獨特的煤炭、紡織行業特色。因此,在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上、課程設置上、教學實踐等方面能夠體現煤炭、紡織特色。
財務管理專業應以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為主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為基本目標,進而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在培養中突出強實踐、善實務、知工藝、能創新。因此,要格外重視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對實踐性教學環節內容體系的設計和安排。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安排應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部分。校內實訓主要通過課堂單項實訓、課堂綜合模擬實訓以及案例教學來實現。
1.校內實訓:包括專業技能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財務信息化實訓、審計實訓、稅務實訓、財務管理實訓、ERP沙盤模擬對抗實訓。
(1)專業技能實訓:包括會計書寫、點鈔捆鈔、會計憑證整理裝訂、小鍵盤錄入、臺式計算器運用等基本技能。
(2)財務會計實訓:包括各種銀行結算方式應辦理的結算手續和結算票據的填列方法、收付款業務辦理流程及手續、出納賬簿的登記等出納崗位技能;編制、審核、匯總各種記賬憑證;編制各種報表;了解銀行對賬單格式,核對銀行存款及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3)成本會計實訓:包括使學生能夠明確成本核算前提,熟悉成本核算操作技術處理程序,材料采購成本計算、產品生產成本計算和產品銷售成本計算。
(4)財務信息化實訓:包括了解會計軟件的開發思路、會計核算數據的處理流程及會計軟件各個模塊之間的數據聯系;了解制造業產品的制造過程和生產工藝流程;正確使用會計軟件,運用所學知識提高會計軟件維護和二次開發能力。
(5)審計實訓:包括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冊、會計報表,熟練運用檢查、計算、分析、復核等審計方法,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方法和匯總審計差異,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
(6)稅務實訓:包括了解整個企業創辦流程以及年檢等業務,在稅務局辦理稅務登記證、購買發票、申報納稅等業務,在銀行開立賬戶、辦理繳納稅款方式等業務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7)財務管理綜合實訓:包括資金需要量預測(資金成本與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方法、最佳資本結構的選擇方法、現金管理與現金持有量的決策方法、應收賬款管理和信用政策的決策方法、存貨的管理與決策方法)、籌資決策(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方法、債券投資、股票投資的評價與決策方法)、各種股利分配政策、計算各種基本財務比率并進行財務分析。
(8)ERP沙盤模擬對抗:在仿真實踐環境中親歷一個企業完整經營的完成流程,承擔實際業務角色,親自操作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及其協同;理解企業實際運作中各部門的相互配合,親驗團隊的力量和自己的作用;提升其策略性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下屬溝通的技巧。使學生了解企業的經營運作、企業的競爭力以及企業資源的有限性,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如何做出有效的資源規劃及決策。
2.校外實習:包括課程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
(1)課程認知實習。在進行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到企業中去參觀、調查,使其身臨其境,獲得感性認識。如:《成本會計》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安排學生到一些典型的工廠、企業參觀其工藝流程,了解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專業實習。是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也是綜合性實習,即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跟班或頂班參加會計和財務管理實務相關工作。專業實習是教學環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內容涉及面廣,包括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稅收、金融等諸方面的業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有很好的鍛煉效果。
注 釋:
① 李建軍:《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淺談》,財會月刊(理論版),2006年。
②http://kjxy.znufe.edu.cn/rcpy/bk/pyfa/200608/t20060826_9903.htm。
[1]李世輝.基于新理財環境的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學財務管理培養模式[J].現代大學教育,2009,(2).
[2]李志斌.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3).
[3]王旭.關于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經濟,2009,(8).
[4]田祥宇.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企聯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