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敏華 申一村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河北的外貿企業中,小微外貿企業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群體。本文擬在研究河北小微外貿企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其發展對策,以促進其良性發展。
小微外貿企業,是指從事外貿業務的小型和微型企業。2011 年6 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財政部聯合下發文件《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把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首次增加了“微型企業”這一企業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為了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國務院隨后出臺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扶持政策。2012 年3 月,國家政策性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推出專門針對小微外貿企業的“小微企業信保易”,即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簡易承保方案。該承保方案將小微外貿企業界定為“上一年度出口額300 萬美元以下的出口企業或符合《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認定標準的出口企業”。此后的實踐操作中,各地對小微外貿企業的界定,多以年出口額300 萬美元以下為標準。本文研究的小微外貿企業,也以年出口額300 萬美元以下為統計口徑。
(一)小微外貿企業數量眾多,成為全省外貿企業的主體。根據石家莊海關的統計數據,2011 年河北省年出口額在300 萬美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共有6,188 家,占全省出口企業總數的81.2%;2012 年年出口額在300 萬美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共有6,825 家,占全省出口企業總數的79.4%。從企業數量來看,小微企業占到了全部出口企業的80%左右。小微企業已成為外貿企業的主體,在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就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二)小微外貿企業出口貨值低,抗風險能力差,有明顯的弱勢經濟特征。從出口額來看,河北小微外貿企業出口貨值占全省比重并不高。2011 年年出口額在300 萬美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出口總額42.84 億美元,占全省出口額的14.89%;2012 年年出口額在300 萬美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出口總額46.024 億美元,占全省出口額的9.1%。這些企業的普遍特點是出口貨值低,經營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差,帶有明顯的弱勢經濟特征。
1、產品缺乏競爭力,利潤空間小,創新能力差。河北小微外貿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多數沒有自己的品牌,主要靠貼牌生產或者為大型企業提供上下游產業鏈服務維持生存,處于生產鏈的低端,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同時,長期以來我國生產要素價格低廉,小微企業習慣以低價戰略贏得利潤。但近年來原材料、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勞動者工資也水漲船高,一方面是用工和材料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全球性經濟放緩帶來的訂單量和價格的降低,導致小微企業利潤空間不斷縮小,小微企業往往不肯在研發創新上投入過多資金,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2、融資困難,用工困難。雖然各級政府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的信貸向小微企業傾斜,但是由于小微企業存在規模不大、抗風險能力較弱、財務管理不規范、貸后管理難度大等先天不足,與金融機構放貸的審慎性原則沖突,致使很多小微企業難以及時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陷入嚴重的融資困境。
另外,多數小微外貿企業存在工作環境差、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員工福利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導致企業招工難、留人更難。而且由于規模、資金的限制,高技術人才更難流向小微企業中。
3、管理水平較低,客戶依賴度高。大多數小微企業目前還處于從創業到提高的發展初期,沒有健全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管理水平較低。從發展歷程看,小微企業往往帶有小作坊式的個體經營的烙印,在形式上具備了一個企業的架構,但在經營決策中容易出現家長式的一言堂、隨意性情況。企業內部管理粗放,財務制度和用人制度混亂。多數小微企業發展缺乏有效規劃,無法適應當今復雜的經濟環境。
在對河北小微外貿企業的調研中,發現此類企業對傳統出口市場依賴過大,對老客戶依賴度高。目前,美、歐、日等傳統出口市場環境不斷惡化,但多數小微企業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依賴性仍然較高,特別是小微企業對穩定客戶形成長期依賴,市場開發缺乏前瞻性,新型市場開發缺乏動力。
(一)企業層面
1、加強創新,進行產品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對產品核心技術進行突破性創新,對于存在資金與人才限制的小微外貿企業來說,是很難實現的事情。但是,這些企業可以從小處著眼,研究國外用戶需求心理,對產品進行微創新,以此來提升競爭力。對于“微創新”,360總裁周鴻祎是這樣認為的,企業產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動用戶心里最甜的那個點,把一個問題解決好,有時候就是四兩撥千斤,這種單點突破就叫“微創新”。微創新也可采取小微企業之間聯合創新的方法,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共同分享創新成果,提高這些企業在行業內的整體地位。同時,小微企業也可與高校、科研院所結成戰略聯盟進行微創新,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通過微創新,小微外貿企業就可以不斷推動產品轉型升級,形成有競爭優勢和區域特色的轉型產品,增加附加值,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采取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融資難題。由于小微外貿企業存在綜合實力弱、可抵押資產少、融資需求旺盛、額度小且信息不對稱的特點,在解決資金問題時,應采取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相結合的方法。一是間接融資。許多小微外貿企業認為銀行門檻很高,看不上小客戶。其實現在許多銀行都推出了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銀行產品。如果小微企業沒有合適的資產作為抵押或者擔保,可以采取抱團貨款的方式。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石家莊市分行推出了“互助貸”,小微企業只需以借款人繳納的資金集合所設立基金質押作為主要擔保。基金中有小微企業出現問題,對銀行的補償由互助基金完成,不再對其他企業進行追償,小微企業只承擔有限連帶責任,風險最多為損失自身繳納的基金。民生銀行的“互助合作基金”操作方式與郵儲銀行類似。建設銀行則推出“助保貸”,采取銀、政、企三方合作的方式,由政府的風險補償資金、企業繳納的助保金共同組成“助保金池”為企業貸款增信,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三方共享信息資源,協同控制風險。除了抱團貸款,許多銀行也推出了專門針對優質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如民生銀行的“結算貸”,建設銀行的“商融通”等。小微企業要主動到各銀行獲取相關貸款產品信息,向銀行介紹自己真實的生產經營情況,并提供合格的財務報表,爭取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二是直接融資。小微外貿企業可以通過股權交易、融資租賃等方式進行融資,或引進風險投資者進行投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小微外貿企業聯合起來,發行小微外貿企業集合債券、集合短期融資券、集合票據等創新型直接融資工具,解決融資問題。
3、加強人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內外銷并舉,開拓新市場,發展新客戶
一是加強人才建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的待遇及發展機遇一般低于大企業,因此要建設一支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隊伍,除要采用一定的物質激勵引進人才,還要通過自身正面的企業文化建設留住人才。如通過員工及家屬生日會等活動在感情上留住人才。另外,還可以在高校中發掘品德優秀的在校生作為儲備人才,每年向其提供一定的助學費用,待學生學成后為企業服務。這樣的學生一般與企業的感情較深,能真正與企業同舟共濟。
二是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小微外貿企業應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摒棄不規范的企業管理方式,提高經營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提高內部管理的有效性,健全采購、工資、成本核算等各項基礎管理制度,加強財務管理與經營預測,提高管理水平,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三是深入探索以內外銷并舉為主要特征的轉型升級,運用電子商務、信用銷售和信用保險,大力開拓新市場,發展新客戶。調研表明,目前河北的小微外貿企業90%以上都在做內銷業務,但是做內銷渠道開拓也比較困難,一些渠道還要收取不菲的進店費、進場費。小微外貿企業可以和本地知名的流通集團如北人集團等通過兼并、聯合等方式合作,快速進入本地市場,實現內外聯動。
另外,小微外貿企業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信用銷售和信用保險,通過B2B 平臺或者網上展會去尋找新客戶,通過投保“小微企業信保易”進行信用銷售,開拓金磚國家等新的國際市場,不斷發展新客戶,逐步降低對歐盟國家等老客戶的依賴。
(二)政府層面
1、落實好各種優惠政策,讓優惠政策真正落地生根。為了促進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各級政府陸續推出了許多利好政策。2012 年4月19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 號);同年,河北省出臺《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但由于配套機制不完善,對政策執行不到位,有些地方和部門幫助扶持的具體措施少、力度小,政策執行過程中“梗阻”現象依然存在。根據課題組對河北小微外貿企業的問卷調查,許多小微企業都稱申請了優惠政策卻未兌現。因此,各級政府部門一定要真正讓優惠政策落地生根,惠及小微外貿企業。
2、以河北省貿促會為主體,建立適應小微外貿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融資難是小微企業的最大困境,因此要加快建立適應小微外貿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合理反映小微外貿企業的償債能力,為小微外貿企業的融資提供依據。信用評價體系可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河北省委員會牽頭建立,把小微外貿企業的經營范圍、經營者的素質與能力、交易情況、結算方式、貨款結算、市場潛力、歷史融資情況等指標均作為評價體系的組成部分,建立河北省小微外貿企業信用檔案中心。
[1]王俊峰,王巖.我國小微企業發展問題研究.商業研究,2012.9.
[2]江暮紅.新經濟形勢下的中小微企業發展路徑.光明日報,2013.1.27.
[3]周鴻祎.歡迎來到微創新時代.中外管理,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