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環環
(德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山東·德州)
稅務籌劃是指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稅務籌劃貫穿于企業籌資、投資、經營和分配整個循環過程,不是片面地少繳稅款,而是在事前完善經營,取得最佳方案,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一)企業在稅務籌劃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重要性,并且開始關注稅務籌劃,但我國企業的稅務籌劃還處在較低水平,在實行稅務籌劃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1、稅務籌劃意識不強。不少企業片面地認為稅務籌劃僅僅是為了少繳稅,甚至有不少企業還將稅務籌劃等同于偷漏稅款。
2、稅務籌劃水平低。不少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只關注短期效益,缺少長期納稅籌劃,未顧及到企業的長期發展。
3、缺乏稅務籌劃風險意識。不少企業并未充分認識到稅務籌劃中的風險,沒有樹立風險管理意識,未對稅務籌劃中的風險采取有效的規避措施。
(二)企業籌資活動與稅務籌劃。企業籌資方式主要有:向銀行借款、向非金融機構或企業借款、企業內部籌資、企業自我積累、向社會發行債券或股票、租賃等。從稅務籌劃的角度分析,可將上述籌資方式分為負債籌資(包括向銀行借款、向非金融機構或企業借款、企業內部籌資、發行債券)和權益籌資(包括企業自我積累、發行股票)和其他籌資(如租賃)三種類型。不同的籌資方式會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資本成本以及相應的財務風險,也為企業籌資活動的稅收籌劃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企業在進行籌資活動稅務籌劃時,應比較進行收益和風險的綜合評估,權衡利弊,才可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一)企業債務籌資的稅務籌劃
1、發行公司債券籌資。發行債券可以為公司籌集資金,支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固定利息根據稅法的規定可以在稅前列支,公司可以獲得所得稅收益,資金成本較低,具有財務杠桿作用。公司債券的付息方式有定期還本付息和分期付息兩種方式,當公司選擇定期付息時,債券利息按規定定期支付,公司計提應付債券利息,并在稅前列支債券發行時的折價和溢價及其他發行費用分期分攤,減少企業資金占用。因此,在還本付息的方式上公司可以考慮選擇定期付息。但是,目前發行企業債券在我國控制比較嚴格,其發行主體僅限于股份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由此可知,發行債券的“節稅”效果最好,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2、銀行借款籌資。銀行借款的成本主要是利息。一般情況下,利用利息攤入成本方法和資金往來雙方的關系及所處經濟活動地位實現有效避稅。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銀行借款利息可以稅前扣除,具有抵稅作用。
例:某企業欲購買一臺2,000萬元設備,該設備投資收益期為10年,每年可得到盈利200萬元,企業利用10年時間才積累起2,000萬元資金,如果企業改為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每年貸款200萬元,年利率10%,共貸款10年,假定企業適用所得稅率為25%。
(1)企業自我積累籌資:
該企業盈利后每年平均納稅:200×25%=50(萬元)
10年納稅總額為:50×10=500(萬元)
(2)企業銀行貸款籌資:
企業每年納稅額為:(200-200×10%)×25%=45(萬元)
10年納稅總額為:45×10=450(萬元)
(3)兩種方法納稅差額:500-450=50(萬元)
由上可知,自我積累籌資方式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于銀行借款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適宜銀行借款方式來進行籌資。相比之下,銀行借款可以使企業提前籌措到所需的資金,而且承擔風險小,稅負輕。
另外,利息的支付方式有按月、按季、按年和一次還本付息,企業應將不同還本付息方案的應納所得稅總額作為主要選擇標準,應納所得稅總額最小的方案應該優先考慮,同時要將不同還本付息方案下現金流出量的流出時間和數額作為輔助判斷標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付息方式。
(二)權益資本在籌資活動中的稅收籌劃。發行普通股票籌集資金,能提高公司的信譽,為使用更多的債務資金提供有力的支持。股票沒有到期日,沒有利息負擔,且不用償還本金,籌資風險小,但是普通股的發行費用較高,籌資成本高,投資者要求有較高股利作為回報,股利不能在稅前列支只能在稅后利潤中支付。但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再投資時應盡量以企業出面而不是個人。
例:一個由企業員工出資組建的股份制企業,股份額為1,000萬股(原始股)。一年以后企業取得稅后利潤100萬元。
(1)如果采用每股1元的配股方式發給股東個人,則股票持有者將為新增的股票每股支付0.1元稅收。
即:個人股每股交納稅額:0.1元
企業應繳稅額:100萬×20%=20萬元
(2)如果現在企業改成四六開配股,60%為集體股,40%為個人股。
個人股每股交納稅額:0.1元
集體股可享受的免稅額:100萬×60%×20%=12萬元
(3)企業節稅20-12=8萬元
由此可見,方案(2)比方案(1)能為企業節省資金。
(三)其他融資方式的稅務籌劃
1、融資租賃籌資。融資租賃一般是租賃公司按承租者的要求出資購買設備,在較長的契約或合同期內提供給承租者使用的信用業務。在融資租賃中,與租賃資產所有權有關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已全部轉移到承租方。通過融資租賃,納稅人不僅可以迅速獲得所需的資產,而且租入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折舊作為成本費用,減少所得稅的征稅基數,少納所得稅,并且支付的租金利息可在所得稅前扣除,也可以減少納稅基數。
例:某集團有A、B兩子公司,所得稅率分別為15%與25%,A公司擬處置一臺年經營利潤100萬元(折舊已扣)的閑置設備給B公司,方案一是出售獲300萬凈收入,方案二是以每年50萬元出租租,如果不考慮營業稅,則:
(1)方案一集團應交所得稅:(300×15%)+(100×25%)=70萬元
(2)方案二集團應交所得稅:(30×15%)+(100-30)×25%=22 萬元
(3)方案二節稅:70-22=48萬元
2、利用商業信用籌資。商業信用是指企業間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而形成的借貸關系。商業信用籌資的前提取決于在商品交易過程中購貨方是否取得了銷售方給予的延期付款條件。在先付款后到貨和貨到款即付的情況下,賣方都未允許買方賒賬,此時企業就不存在商業信用籌資的條件;只有當銷售方允許購貨方在購得貨物后的一段時期內付款,在此期間購貨方如果提前付款可享受一定的折扣優惠,這時購貨方就可以利用商業信用進行籌資決策。商業信用融資的優點在于容易取得,無需正式辦理融資手續,如果沒有現金折扣和使用不帶息票據,商業信用融資不負擔成本;其缺點在于期限較短,放棄現金折扣時所付出的成本比較高。
總之,稅務籌劃是一項系統工程,籌資活動中的稅務籌劃作為企業整體稅務籌劃的一部分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各個環節。企業只有放眼公司全局考慮,才能夠控制整個籌劃進程的風險,確保籌劃成功。企業籌資方式的選擇要與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和外部經營環境相適應。同時,企業還要注意籌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建立健全預防機制,防范風險于未然。
[1] 梁秋明,吳光潔.籌資活動的稅務籌劃[J].商業經濟,2006.7.
[2] 屈國華.企業籌資和經營中的稅收籌劃[J].冶金財會,2006.10.
[3] 王峰娟.稅務會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