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衛平 曾 麗
(贛州技師學院 江西·贛州)
目前,我國開設有旅游專業的院校眾多,旅游專業學生從多,以2013 年為例,開設有旅游專業的各類院校1,000 多所,各類旅游專業在校生人數近百萬,這個數據伴隨著不斷發展的旅游業,總體上處于一個不斷增長的態勢。但是規模雖然在增長,旅游專業在辦學理念等方面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對實踐能力要求不夠,對創造性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專業學習過程中的針對性不強及與時代聯系不緊密等,培養的旅游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對旅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多年從事旅游專業教學,認為旅游專業教學改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國內各大中專院校旅游專業的培養目標大多定位的較為廣泛,以贛州技師學院為例,培養目標表述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強的理論基礎,掌握旅游行業基本管理技能及業務級管理常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體魄和較強業務本領的旅游行業工作者及各旅游行業的初、中級管理人才”。這種目標定位培養的旅游專業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受歡迎。這樣培養的學生理論功底較淺,專業技能較為單一,且在就業后做基層服務員又不甘心,做管理人員又難以勝任。要想真正培養出社會急需的旅游專業人才,就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合理進行專業設置。明確專業設置定位,根據目標定位設計專業方向,再按專業方向進行能力與技能分解,并進一步進行課程設置和開發,使培養出的人才有明確的專業就業方向,成為某一領域內的專門工作人員。
要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我國的旅游院校長期以來在人才素質的培養上定位不清,不同辦學背景的院校在人才的培養上側重點不同。“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在教學過程出現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獨立和完備、忽視相鄰學科的兼容和滲透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專業思想的兩極分化,造成了旅游人才培養質量的隱性失控。旅游專業是一個應用型的新型專業,不同層次的旅游教育必須有明確的人才培養定位,在不同人才培養定位的指導下,構建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國外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在能力培養方面國外的旅游院校大都重視操作能力,實踐性很強;而中國的旅游院校綜合性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同時培養,往往造成學生理論與實踐都不強的結果。在課程設置方面,國外的旅游院校通常專業方向廣,課程設置門類很細,課程設置與專業方向結合緊密;國內的旅游院校往往各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很相近,普適性強,但往往造成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不強的結果;在課時分布上,國外的旅游院校課時量大且集中在專業課上;而國內的旅游院校在課時量本身就少的前提下,還要開設許多與專業無關的思想教育課,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少得可憐,幾乎不可能完成與國外旅游院校同樣的專業知識。
筆者認為,中國的旅游教育應結合當今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科學設計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可以采用模塊式課程體系,即課程體系主要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拓展課程模塊組成,以基礎課程為基礎,以專業課程為主體,以相關學科課程為延伸。要根據專業方向優化課程設置,每種專業方向都應開設本專業獨有的課程,而不是普適性的課程。例如,要培養酒店管理方面的人才,就應該開設餐飲服務管理、酒店設施管理、客房服務管理、酒店銷售服務、酒店投資可行性分析等課程,而不是每一種專業方向都開設旅游學概論等。
在課程優化方面,還要特別注意協調好專業課、技能課與實習課之間的關系。旅游是個應用型很強的專業,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和實際經驗,大部分專業課和技能課應考慮減少課堂講授,通過搞好實踐調查和增加模擬教學的途徑實現教學目的,適當調整拓展課程體系,增加拓展知識課和選修課的比重,開設選修課以彌補學生天文地理及歷史人文等知識成了必然的選擇。可以考慮通過考取“職業資格證”考試來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壓力,并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加強教學。
教學大綱是針對一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教學時間、學習參考等做出完備安排的綱領性文件,教學大綱要能夠體現人才培養的要求和規范性。要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教學大綱的制定一定要科學,執行一定要嚴格。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旅游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其發展也日趨多樣化。旅游業的發展和新經濟時代的挑戰,給旅游專業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因此,掌握旅游業的發展及對人才需求的特性,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保障我們教學不落后于旅游業的發展,并為我國旅游業做出貢獻的關鍵所在。旅游教學應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以達到在學中練、在練中學的效果,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現場教學、情景教學、實驗教學、模擬操作等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現教學的靈活性。
近年來,中國旅游教育與培訓業不斷發展壯大,隨之而來的問題即師資力量的匱乏。優化師資結構,建設好一支教學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旅游院校實踐性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只有一流經驗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實踐經驗的學生。要想學生動手能力強,老師的動手能力及其經驗是相當重要的。要充分利用現在國家正大力推行的“國培”、“省培”及行業培訓等培養旅游專業師資。
在旅游院校,校內實訓基地是指圍繞著旅游行業的實踐要求而在校內開設的各種專業實訓室。例如導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要求有模擬導游實訓室,酒店管理專業要求有模擬餐廳和客房,旅游景區要有景觀景點沙盤,還包括學校自辦的相關產業,如旅行社、酒店、酒店管理公司、旅游規劃設計院等。校外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通過與旅行社、酒店、餐飲企業及旅游景區簽訂協議,由旅游企事業單位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滿足學生頂崗實訓需要的校外實訓基地。關于校內實訓基地,在籌建、使用、人員配置、收入分配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動作模式。關于校外實訓基地,應有適當的合作模式。既要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也要確保雙方有合同確認彼此的責任和義務。旅游院校為企業提供合乎要求的實習生,對實習內容、安排及實習教學的目標提出具體的要求,并在實習過程中加強對實習生的管理;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符合實習教學要求的實習場所,保證在實習期間實行崗位輪換,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補助及福利條件。要建立實訓教學指導小組,委派專門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實習,保證實習實訓目標的完成。學生的畢業設計應該與其實習崗位工作實際相結合,注重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搞理論研究。
同時,還要鼓勵旅游專業院校與旅游企業集團或科研機構合作辦學,保證旅游專業結構和布局得到調整和優化。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的理論與實踐優勢互補,不僅可以促使旅游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使理論更好地指導服務于實踐。要重視與國際的交流,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旅游教育領域展開多方面的合作,創造政策扶植的有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