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婁晶晶 許本強
(德州學院 山東·德州)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中小企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指相對于大企業而言,其人員規模、資本規模、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經濟單位。我國對主要行業的中小企業作了明確界定。工業企業中小型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 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 萬元以下;建筑業中小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 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 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 萬元以下;交通運輸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 人以下,銷售額30,000 萬元以下;餐飲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 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 萬元以下。
(二)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中小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在各國的經濟發展中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也越來越重視中小企業的作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西安舉行的“2010中國(陜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總數已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朱宏任說,占全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80%的城鎮就業崗位,上繳的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這充分表明,沒有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的平穩較快發展,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中小企業以自身的實力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一份力量。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
企業融資主要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企業自籌、向關系人借貸、企業自有資金的積累等方式。外源融資是指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方式。內源融資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存在很多弱點,例如規模小、盈利能力差、人才少、信用差等弱點,發行股票和債券對中小企業來說是有難度,所以說中小企業融資離不開內源融資,通過向親戚朋友,和向民間的非正規借貸組織去籌集企業所需資金。另外,外源融資中的銀行貸款也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但是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卻比較苛刻。近年來,政府開始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全國商業銀行普遍增加了貸款額度,降低了貸款條件,然而投放給中小企業的比例仍不盡如人意。中小企業融資難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在我國這個問題尤其突出。
(一)企業內部原因分析。首先是中小企業自身的一些特點導致了融資渠道窄。大部分中小企業為家族式經營,生產規模小、資產不雄厚且成立時間較短,企業存續的變數大,經營風險大;企業缺乏人才、生產技術落后、創新能力差,使得企業的發展緩慢;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不透明,缺乏可信度;企業自有資金不足,貸款的風險化解和補償能力較弱,再加上他們實物資產少且一般流動性差,負債能力極為有限,不能提供銀行貸款所需的抵押擔保條件;中小企業信用意識淡薄,信用程度低。據統計,全國的小企業不良貸款率高達11.6%,而整個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平均水平只有2%左右,由于中小企業忽視了自身信用的重要性造成商業銀行貸款風險偏高,銀行對中小企業存在貸款歧視。所有這些都阻礙了他們融資渠道的拓展。
(二)外部宏觀環境分析
1、政府扶持中小企業力度不夠。在觀念上,一部分政府官員沒有對中小企業予以足夠的重視。這部分官員認為國有大型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只要把這塊搞好,經濟就好了,殊不知中小企業貢獻了超過60%的GDP 以及大量的就業機會,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都有長足的作用。從法律體系建設方面看,政府做得還不夠。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制定得不盡如人意,比如在民間借貸和私人信貸市場方面的法規存在空白,法律向大型國有企業傾斜等。
2、信貸體系不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不完善,缺乏專門對應中小企業的中小商業銀行和信貸機構。中小商業銀行的存在對中小企業來說十分重要。中小商業銀行因為與中小企業關系密切,可以有效降低因為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交易成本,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然而,我國的銀行體系主要是以國有大型銀行為中心,這些銀行主要為大型的企業服務,對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貸款歧視。近幾年,雖然地方性銀行漸漸增多,但是這些銀行的運營模式向大型銀行看齊,審批要求嚴格、利率高、貸款困難,并沒有做到有效地為中小企業服務。社會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使中小企業失去貸款的支撐和后盾。金融擔保機構不健全,因為利益存在部門壟斷情況,各部門間的信息無法共享,中小企業為了獲取貸款在幾個部門間來回周旋,進行重復登記評估,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中小企業能否從銀行獲得貸款與其信用擔保情況密切相關。
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中小企業是維護市場競爭活力、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和保障充分就業的重要基礎。所以,各國都非常重視中小企業,以國家立法、出臺優惠政策等形式給予扶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以美國為例,美國國會于1953年通過了《中小企業法》,該法是美國扶持中小企業的基本法。隨后,美國聯邦政府又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傾向中小企業的法律。美國通過制定這些法律來促進中小企業的投資,為中小企業的投資搭建一個公平的平臺。美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以市場為主導,因此政府不會直接給中小企業資金。美國政府間接地給予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為中小企業成立專項基金,用于鼓勵中小企業進行產品、技術創新、吸納就業。政府對企業進行采購,為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美國的這些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學習。
(一)完善中小企業內部環境。首先,要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盈利能力。企業自身發展潛力和還款能力是申請銀行信貸的根本依靠;其次,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規范企業財務制度,做到財務透明公開,避免會計信息的失真;最后,中小企業要積極推動創新,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抑或是銷售模式的創新,都對企業生產力有十分強大的推動作用。創新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提升企業生產力的關鍵力量。只有通過創新提升企業實力,才能為企業的融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發揮政府的宏觀調調控作用,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各地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適當減免中小企業的稅收,通過降低稅收來減輕中小企業的壓力;成立政府基金,利用政府成立的政府基金對中小企業進行人才培訓、自主創新,提高中小企業的自身實力。政府適當地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補貼,例如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鼓勵中小企業出口。政府為小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讓信貸機構對小企業有信心。同時,完善民間借貸和私人借貸在法律方面的空白;鼓勵民間資本依法設立創立投資基金、風險投資企業或機構,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三)構建有效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首先,改進和完善金融體系,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建立中小企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專門處理小型和中型企業貸款問題。中小企業銀行具有服務質量好、管理水平高、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以及成本低、貸款條件低的優勢,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政策性銀行由國家出資建立,從中小企業的利益出發,可以允許企業具備較高的不良貸款率,由此造成的損失由政府補貼一部分,行成一個良性循環;再次,銀行對中小企業要改變一下信貸管理體制。通常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銀行會對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負債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對不符合貸款要求的企業銀行會拒絕向其貸款。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應對中小企業做出一定讓步,對中小企業降低貸款的門檻。
[1]武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全國商情,2008.2.
[2]賈利平.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及啟示[J].市場研究,2011.2.
[3]梁君.破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研究[J].改革開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