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文超 高 鸞 魯 丹
(牡丹江醫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學校實力因素。大學生就業是用人單位與大學生相互選擇的一個過程。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往往會將自己所在學校的知名度作為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認為其是學校和學生實力的綜合體現,不少大學生在就業時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學校的知名度,而忽視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造成對自身定位不夠準確,選擇就業單位時或畏手畏腳,或盲目自信;就業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也往往會將學校的實力、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與用人單位聯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學校的地理位置等非關鍵因素作為選擇畢業生的一個條件,從而錯過了很多優秀人才。
2、學生學歷因素。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和就業市場壓力的不斷攀升,護理人才的素質與內涵也在不斷提高,從最初主要以大、中專學生為主的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人群,到現在大專生和本科生作為主要就業群體、碩士生層出不窮的就業局面,護理專業學生就業面臨著新的挑戰?,F在的社會是人才競爭激烈、知識水平高、信息發展極快的多元化社會,一些稍具規模的高等級醫院,對待護理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面對這個日新月異,復雜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學歷,才能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才能戰勝當今的護理職場。
3、就業指導因素。大學生都是懷揣夢想與憧憬來到大學校園,尤其是護理專業的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前,無論是從新聞媒體,還是從家人口中,就業容易這一優勢勢必成為了他們選擇這個專業的一個先決條件,從而導致了他們對未來的就業充滿信心。然而,他們對多元化的社會,復雜的就業環境以及對自我的認識與定位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護理專業學生僅僅為了就業,并不困難,然而實現自己對職業的期望,并非易事,所以規范與合理的就業指導必將是他們今后成功就業的不二法門。
4、學生自身因素。隨著我國醫療服務的提升,現在一些級別高、待遇好的醫院對護士的外貌更加注重身高、體重、形象這些外在的條件,使很多優秀的護理專業畢業生被醫院拒之門外。除此之外,文明禮儀、文化修養、素質內涵、基礎知識、臨床操作等也都是應聘單位考核護理畢業生的內容。在學生的自身因素中,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則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培養后天獲得,學生只有認識到了這個因素的重要性,才能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與精力,以勤補拙,提高在未來的競爭籌碼。
1、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即是個人在從事職業之前或職業發展過程,結合自身情況以及影響職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編制職業發展的計劃。一些高校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做得比較虛,未能達到其根本的效果,導致一些學生認為,就業是畢業之際努力就會成功的結果。在大學學習階段,漫無目的,對未來職業發展道路毫無規劃,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所以,在學生入學之初,就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將教育貫徹始終,落到實處,得到學生的認識與重視,讓學生掌握策劃自己職業生涯的本領,不盲目地學習護理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從而達到理想的求職效果。
2、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現在各個衛生部門和各大醫院將護理基礎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比賽作為錄用護士的一個硬性指標,這些基礎知識都是學生大學期間學習的內容,高校教育部門應該側重將學習的內容與應聘考試和職業護士資格考試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提高學生的求職應聘能力。除此之外,護士生的儀容儀表、文明禮儀、文化內涵等內在的素質也是可以通過一些課外活動進行培訓和培養的,學校應該多組織開展一些以“外塑形象,內塑內涵”為載體的活動,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進一步地提高護理畢業生的求職能力。
3、鼓勵護理專業學生發散思維,拓寬就業思路。目前來說,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分布在各級各類綜合醫院、專科醫院、急救中心、康復中心、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從事著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隨著近年來醫療衛生的不斷改革,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領域也隨之拓寬,護理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考取碩士、博士學位,從事護理教育與研究工作,也可以考取公務員、參軍入伍、自主創業等一些非護理專業的就業渠道就業。這些也都能夠滿足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需求,所以我們要正確引導畢業生的就業理念,灌輸給他們新鮮的就業訊息和社會動態,拓寬就業口徑,確保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
4、有針對性地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就業指導不僅僅是指學校為畢業生提供充分的就業信息、舉辦各種招聘會、講授求職及面試技巧培訓等服務。更加需要學校能夠從學生入學開始進行指導,分別根據各個階段不同的指導目標,針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和就業壓力并存的特殊性,長期進行個人定位指導、就業的心理指導等能對學生就業產生長期性影響的指導。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存在個人擇業期望值較高、個人定位不夠明確、盲目自信等特征,應及時完善他們的就業心理,提升他們長期的、穩定的就業競爭力,將就業指導貫穿始終,既能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和自信,又能讓學生找準自身定位,最終達到他們的職業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