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國能
(中共漳州市委黨校 福建·漳州)
“廈門灣發展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培育壯大海峽西岸九個集中發展區之一,該區域規劃以廈門為龍頭,以漳州為縱深,增強高端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功能,提升港灣一體化發展水平,推動形成集裝箱運輸干線港和現代物流中心。廈門與漳州同處一個灣(廈門灣),同飲一江水(九龍江),聯系緊密,深入研究廈漳城市同城化,共同推進廈門灣發展區對臺合作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建立綜合交通網絡對接機制,推進廈門灣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國省道、機場快速通道、市政主干道的規劃、建設和有機銜接。構筑區域信息平臺和完善區域信息體系,完善市政公用設施,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健全完善港口一體化管理體制機制,形成港口群間布局優化、分工合理、聯動發展格局。當前,應優先加快廈漳快速通道、廈漳海底隧道、廈漳跨海大橋、廈漳城際軌道的建設。
1、廈漳快捷通道漳州段。該通道北起廈門海翔大道,南經角美鎮壺嶼村,跨越九龍江,穿過榜山鎮,連接正在規劃中的漳州東環城路。全線按一級公路兼城市快速路、雙向八車道的標準設計。建成后,從漳州市區到廈門只需20分鐘。
2、廈漳海底隧道。廈門的第三條海底隧道,溝通廈門本島和漳州開發區。廈漳海底隧道將是繼正在建設的廈漳大橋之后,廈門和漳州之間的第二條海上通道,已被列為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根據初步規劃,廈漳海底隧道起于廈門大學附近,連接成功大道,南止于漳州開發區南炮臺。一旦隧道建成,廈門到漳州龍海10分鐘以內即可抵達。
3、廈漳城際軌道。根據《廈漳泉大都市區城際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漳州境內規劃城際軌道1號、2號、3號、5號、9號共5條線,線路總長約292公里,其中1號線規劃2020年前建成,2號、3號線規劃2030年前建成,5號、9號線為遠景規劃線路。“十二五”期間應力爭開工建設城際軌道1號線。
1、打造一批同城化產業集群。依托龍頭企業,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延伸產業鏈,重點培育漳州古雷石化產業基地、漳州金屬及深加工產業基地、漳州光伏玻璃及新材料產業基地、漳州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加快壯大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做大漳州光電等特色產業園區。探索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的合作共建模式,建設廈門火炬園漳州分園等。
2、加強與廈門大學對接。2002年廈大新校區落戶漳州,2011年廈門大學提出服務漳州產業發展,制定《廈門大學服務漳州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內容豐富,計劃提到:要著力服務漳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推動漳州海洋經濟強市建設,著力推動漳州南太武高新技術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因此,雙方應該在良好的合作基礎上攜手實現新突破。
3、大力拓展旅游合作。旅游產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正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要整合廈漳泉大都市區內旅游資源,串點成線,聯合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培育“海峽旅游”品牌;打造以廈門為中心的海峽西岸南翼旅游產業集群,構建一體化旅游服務體系。漳州要注重打造世遺土樓游、濱海度假游、文化古跡游、尋根朝圣游、鄉村體驗游、溫泉養生游等六條主題精品線路。引導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兼并重組、連鎖經營、上市等方式壯大實力,帶動旅游產業加快發展。
4、共同推動現代物流業同城化發展。廈漳同處廈門灣,擁有港口資源優勢,要加快建設集疏運體系,拓展港口腹地。加強廈門灣南岸和東山灣7個港區功能布局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廈門灣南岸組合港區13個萬噸級以上碼頭,其中30萬噸散貨碼頭要抓緊前期工作。東山灣著重抓好古雷港區重大石化項目配套建設,進一步推動漳州、廈門兩市港口資源整合。完善物流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共同打造廈門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漳州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服務區域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石化、紡織、建材等產業規模經營需要,加快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1、統籌港口建設,合理分工利益共享。2010年8月,漳州各港區全部并入廈門港,由廈門港口管理局統一管轄,對外統稱廈門港。廈門港一體化管理后,原廈門港港區享受的稅費、補貼、口岸通關等各項優惠政策延伸至原漳州港的所有港區,實現整合后廈門港所有港區“同港同政策”,海關、海事、檢驗檢疫等口岸聯建部門的一體化管理。進出口企業只要在屬地報關報檢,貨物在口岸就能直接驗放,不僅提高了通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通關成本。因此,要以港口整合的契機,對港口的功能進行合理化的分工,充分利用港口岸線資源,避免同一港口內各個港區之間的惡性競爭;兩地的口岸管理主管單位要盡快探索口岸管理新的機制,使整合的效益達到最大化,促進廈門港做強做大,成為國際樞紐港。
2、推進金融服務同城化。要建立金融同城化聯席會議制度,作為促進三市金融同城化總的協調機制;廈門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已經獲得國務院批準,應直接向國家申報“建設廈漳泉金融配套改革試驗區”;三地金融監管部門簽訂聯合監管備忘錄,建立金融業務報備制度、貸款定期通報制度、異地授信監控機制,打造信用信息的公共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與風險管理的同城化;推進支付清算的同城化,推進廈漳泉三市的同城票據交換,統一廈漳泉三市國有商業銀行業務的收費標準,爭取銀聯公司的支持,實現銀行卡使用的同城化;同時,廈漳泉三市政府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通過利益機制引導、鼓勵金融機構跨區域設定機構網點和廣泛開展金融業務。
3、推動保稅港區等相關優惠政策向廈門灣南岸延伸。海滄是我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疊加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乃至港口的所有政策和功能,是福建省首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通關最便捷、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的真正具備加工、物流、港區“三位一體”的保稅港區。要盡快爭取把東渡象嶼保稅區有關“區港聯動”的政策延伸至招銀港區,充分利用廈門象嶼集團多年經營保稅區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廈漳保稅物流園區建設,可由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漳州開發區配合,由雙方政府進行公共建設投入,企業參與運作,爭取早日實現廈門港經濟一體化運作。
1、共同打造廈門灣南岸濱海新區(古雷—南太武新區)。作為福建省十大重點發展區域之一,這里將建成國家級千億元石化產業基地和臨港裝備制造業基地、濱海自然與文化旅游目的地,成為海西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漳州濱海新區東起廈門灣南岸,西至閩粵界,規劃范圍包括龍海市、漳浦縣、云霄縣、詔安縣的部分區域和東山縣全部,土地面積1,725.7平方公里。在空間上,濱海新區將與廈漳共同構筑“T”形區域空間結構。即由廈門、漳州構成發展主軸,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古雷石化產業園區、龍海-漳浦-云霄-詔安沿海一線城鎮、東山等構成濱海發展帶,形成廈門灣南北岸協同發展的新格局。該區依山傍海,土地資源豐富,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港口、交通、對臺、區位等方面的優勢,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且尚未開發的沿海區域,具有獨特的區位、優越的資源稟賦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2、加快建設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臺商投資區的前身為龍海經濟開發區,由角美工業綜合開發區和漳州龍池開發區整合而成的。2011年7月升格為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定名漳州臺商投資區,是規劃中的漳州次中心城區,與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接壤,區域內有角美綜合工業開發區和龍池開發區。區內海岸線長3.5公里,可規劃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16個,目前在建2個3.5萬噸級碼頭泊位,是廈門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閩東南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規劃布局為“一心四區”,即中心服務區、輕工食品產業提升區、電子汽車產業區、金屬制品及新興制造業產業區及其拓展區。
3、著力提升長泰生態旅游區。長泰是國家生態縣,是閩南地區唯一一個與廈門、漳州、泉州直接接壤的縣份,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規劃更將其列入核心區。被譽為廈門后花園,在這里,65.8%森林覆蓋下的山川原野,猶如一塊由森林、田園、溪流組合成的自然生態“綠寶石”。長泰縣把“田園風光、生態之城”建設與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相融合,重點推進古湖生態城、天柱山旅游綜合體等一批休閑文化旅游項目,打造泛華博覽園、古山重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扶持培育中華漢文苑、龍人古琴文化村等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體育用品、健身器材及配件制造等文化支柱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新增長點。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2011.3.
[2]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1.18.
[3]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工作方案,2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