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春光
(德州學院 山東·德州)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關稅逐漸降低,非關稅措施日益受到限制和約束,但是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最普遍、最難以對付的貿易壁壘,成為各國保護產業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出口產品受到的技術壁壘不斷增加,研究表明,國外設置的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超過450億美元,占全年出口總額的25%以上。因此,加強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研究,采取相應的對策,對突破技術壁壘,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定義具有以下含義:第一,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本身并不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措施,只有當他們被開發或實施時妨礙他國的國際貿易時,便會形成貿易技術壁壘;第二,形成技術貿易壁壘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歧視性原因之外,有相當數量的技術壁壘是由于系統不同或科學發展水平與技術差異等。不同貿易壁壘的原因,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態度:允許存在的法律技術性貿易壁壘;反對非法的技術協調和客觀性的不必要的技術貿易壁壘的障礙。
(一)使我國農產品出口量急劇下降。(表 1)
(二)加大了我國農產品市場準入的難度。發達國家憑借其技術和經濟優勢,通過立法或其他方式對進口產品制定嚴格的技術法規或標準來限制農產品進口,這使得中國生產的農產品很難達到符合這些嚴苛法規與標準的要求,因而也就無法獲得市場準入。這種情況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顯著增加。截止到2009年7月份,我國農產品出口出現負增長,出口額為88.5億美元,同比下降0.77%,農產品出口總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到6%。禽類出口受挫于日本、韓國與歐盟;而蜂蜜出口更是遭遇到來自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國的限制;水產品也是不間斷地遭到來自歐盟逐漸增高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茶葉、香菇等農產品也紛紛遭受貿易壁壘,大量的農產品被禁止出口、退貨或索賠。這不僅使我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損害我國農產品的良好聲譽。
(三)削弱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表2)從表2可以看到,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以及貿易競爭力指數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中仍然處于不利地位。在農產品制定的嚴苛的技術壁壘措施下,為了滿足進口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要求,我國企業必須進行設備、人力的投入,支付昂貴的檢測、認證費用,從而使我國出口農產品的出口成本大大增加,競爭力大大削弱,大量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業不堪重負,從而使得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逆差不斷加大,雖然中國是依靠農產品出口的貿易大國,但它不是貿易強國。

表1 我國遭遇各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事件

表2 2001~2011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分析
以中國對法國的食品類和動物類產品出口額為因變量,以法國GDP、匯率、技術性貿易壁壘為自變量,擬定回歸方程為:

其中,Y表示我國出口到法國農產品的出口額,GDP表示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EXRATE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TBT表示技術性貿易壁壘,因為它是定性變量,所以在模型中以虛擬變量來表示,2002年之前取0,2002年及以后取1。
Eviews軟件進行OLS計算后得到結果為:

自變量 GDP、EXRATE、TBT 的 T 檢驗值的概率為 0.0013、0.0058和0.0066,都小于0.01,說明GDP、EXTRAE和TBT的回歸系數在99%的概率下不為零,即Y與GDP、EXRATE和TBT的線性關系顯著。可決系數R2和調整的可決系數R2都比較高,表明回歸方程和數據擬合得較好,自變量一共解釋了96%的因變量變化。虛擬變量TBT的系數為-0.403059,表明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技術性貿易壁壘可以使我國對法國的農產品出口額的自然對數減少0.403059。
(一)政府的決策
1、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目前,國內支持WTO農業協議分為三種,即可以避免削減不產生貿易扭曲的“綠箱”政策,這可以避免削減,生產限制的“藍匣子”政策措施(即“藍箱”政策)和貿易所造成的扭曲切割、“黃箱”政策措施。相對來說,多數發達國家已基本上使用了全部的“綠箱”補助措施,而中國尚未全部使用,還有6項空白。再者,我國在農業立法與農業政策上應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業政策,制定補貼條例,穩定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2、完善農產品質量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我國和發達國家的農業相互認證和交流。相互承認協議是從生產地到最終產品的銷售點,直接實現產品認證,大大減少貿易壁壘,從而加快產品在市場上的流動,這對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政府應高度重視與環境相關的認證工作,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宣傳和加強企業咨詢服務的同時,引導企業申請認證,為企業的認證創造有利條件。
3、加快建立農產品市場預警機制。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農產品的出口頻繁遭遇主要進口國的技術壁壘封鎖,在世貿組織成員之間貿易摩擦日漸增多的形勢下,我國必須采取切實的措施,抓緊規劃和盡快建立起國際農業信息發布機制、農產品進出口預警機制和外貿爭端應急處理體系。這已經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課題,只有預警機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才能有效地保護國內農業生產、出口企業以及廣大農民的利益。要建立健全的預警機制,一是要事先對主要農產品的進口確定一條預警線,當國外的同類產品大量涌入我國并達到一定的規模時,政府應該及時采取緊急保護措施,保證國內的農業生產不會受到巨大的沖擊;二是根據世貿組織規則中市場對等開放的原則,在我國農產品出口遇到過多且不合理的技術貿易壁壘時,可以采用適當增加進口農產品的辦法,爭取達到對方為我國的農產品出口打開大門通關放行的目的,以確保我國的優勢農產品能夠穩定占領甚至擴大國際市場;三是政府應該盡快建立并完善我國以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為主要內容,符合世貿組織游戲規則的貿易保護措施、政策,健全反傾銷、反補貼等保障機制,增強我國農業企業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企業的決策
1、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從本質上講,我國農產品在提高自身素質、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還必須不斷地推動技術革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為達到國際上許多認證標準而努力。產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受市場不利因素的影響越小,競爭力越強,受到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也越少。現階段,國內農產品的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農產品消費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農產品質量也應根據不同消費者的要求,加以區別對待。
首先,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并按農產品技術標準組織生產,地方政府涉農部門、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農戶應學習掌握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并按標準組織生產,以確保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標準化。一些基地和龍頭企業還應能按進口國的高標準組織生產。
其次,要建立農產品質量監測和控制體系,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嚴禁生產、經營、使用違禁的藥物。對畜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實行嚴格認證制度,不達標不許生產。
2、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上游供應商的信息溝通。企業一方面可以根據出口商品的特點和選定出口市場,通過行業協會和政府了解目標市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在認真總結主要貿易伙伴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影響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措施,突破壁壘;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加強溝通與交流,認真吸取并總結其他同行業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綜上所述,我國農產品出口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應該正確認識我國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農產品的出口質量,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從而擴大農產品的對外貿易,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1]陳松洲.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
[2]王杰,周磊.我國農產品出口受制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及對策[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全科學版),2003.2.
[3]劉欣.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的實證分析[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07.13.
[4]王漢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J].人民社會科學版,1993.9.
[5]佟家棟.貿易自由化、貿易保護與經濟利益[M].北京: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6]夏友富.技術性貿易壁壘與我國出口貿易發展[M].北京:對外貿易經濟大學出版社,1999.
[7]夏友富.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與當代國際貿易[M].北京:對外貿易經濟大學出版社,2001.
[8]趙禹銘.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濟分析及對策研究[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