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紅霞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北·石家莊)
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產權意識淡薄,資產處置缺乏監督機制,造成國有資產歸屬混亂,使國有資產在處置過程中流失。因國有資產流失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也日趨嚴重。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保護國有資產,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原因:(1)國有資產產權不清晰。目前,我國國有資產采取的是條塊并行,分級管理的模式。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以及處置權脫節,造成產權虛置、管理缺位,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性資產后所有權關系不清,出現賬面資產與實物資產不相符,出現沒有人向經營者追索所有者權益的現象;(2)國有資產管理混亂。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中權力交叉和職能重疊,使得對國有資產流失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造成資產管理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加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沒有實行責任制,無人對這些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負責;(3)國有資產配置不公。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形成、使用、處置大部分由各單位自行掌握,基本上是誰建設誰使用,誰使用誰管理,并在國有資產出租、轉讓、抵押、改變使用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
2、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表現形式。(1)上級撥入固定資產或接受捐贈不入賬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行政事業單位接受捐贈或上級撥入固定資產不入賬,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現象。(2)國有資產處理時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固定資產或其他物資變價處理時“優親厚友”,從低作價;二是在固定資產變價后其收入不入賬,存入小金庫或挪作非法開支;三是能修的不修,能用的不用,提前報廢處理;四是將國有資產無償轉給或借給其他單位或個人。(3)侵占往來款項形成國有資產流失。形成潛在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嚴重。(4)非法捐助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國有單位向非國有主體單位或是個人非法捐贈現金或實物,有的將國有資產以低價處理給個人明賣實送;還有的通過非正常渠道把國有資產轉移到個人公司名下,造成國有資產流失。(5)應計未計固定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一些單位利用工程項目,一方面將在管理費用及銷售費用中無法列支的支出進行列支;另一方面購置大宗物品如空調、電腦等直接計入項目支出,不記入“固定資產”科目進行核算,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1、嚴把審計關,探索審計新方法、新路子。首先,增強內審監督。建立健全的內審機構,在充實內審人員的基礎上,提高內審人員素質,重點抓好國有資產流失的源頭控制,通過事前、事中監督,把國有資產流失的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其次,健全社會審計監督。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有關資產變動時,必須委托社會審計或資產評估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以杜絕虛報盈利或隨意改變產權的現象發生。再次,突出國家審計監督。國家審計機關在結合平時的經濟責任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效益審計、跟蹤審計以及專項調查中發現線索,不斷探索審計新方法,把國有資產流失的“黑洞”阻塞。
2、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機制,配備專職的資產管理人員。由于有些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人素質低下,知識的局限性以及決策的不民主,致使資產管理及財務管理混亂,從而誘發一些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才管理機制,選拔優秀的單位負責人,組建好的領導班子,也是決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和績效的重要因素。另外,會計人員是國有資產的直接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負有重要的責任。如果由于其業務素質不高,使國有資產在核算時發生損失,是萬萬不該的。所以,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看家理財的本領,使他們熟練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政策法規,不斷更新知識,從而提高業務素質以及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3、強化監管部門職責,嚴格按規定執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資產核算總賬、明細賬、序時賬、備查賬,認真進行固定資產卡片的記錄與登記,嚴密核算;建立健全資產購置、接受捐贈、內部轉移以及資產處置的審批制度,做到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實行單位首長負責制,并確立具體資產管理人員,把資產管理納入政府考核和單位負責人離任審計范圍,明確職責,落實責任。要完善清查制度與統計報告制度、檔案制度相結合,建立清產核資制度,堅持做到年度清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大清查,確保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具體辦法:一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方式主要有購置、調劑等。事業單位用財政性資金購置規定限額以上資產的(包括用財政性資金舉辦大型會議、活動需要進行的購置),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經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二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方式包括單位自用和對外投資、出租、出借、擔保等。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事業單位以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出借、擔保,需經主管部門審核,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取得的收入應當納入單位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三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是指事業單位對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轉讓或者注銷產權的行為。處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讓、轉讓、對外捐贈、報廢、報損以及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科學合理的資產購置、配置和處置方案,達到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的目的。作為資產使用方的各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職責是具體管好用好國有資產。
總之,需要建立事業性資產集中處置與調劑轉讓市場,將行政事業管理與市場經營兩種手段有機結合,制定與單位經濟利益掛鉤的資產處置辦法,鼓勵各單位將閑置資產拿出來進行交流,通過所有權變更或使用權轉讓等方式,將閑置資產轉化為有效資源。因此,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國家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審計監督,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國有資產合理有效地使用,發揮國有資產最大使用效益,就需對審計中發現的各種侵犯國家權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只有這樣,國有資產增值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國有資產流失的漏洞才能徹底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