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文質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河南·鞏義)
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課程要突出專業知識的拓展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是理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理財價值觀,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適應經濟生活的能力。因此,財務管理課程應圍繞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開展多個環節的教學改革。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長期以來,各高校財務管理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滿足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實際操作能力差,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如何改變財務管理教學現狀,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研究與嘗試,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應用型教育是一種與經濟社會緊密結合的、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的教育模式。目前大學本科教育已逐漸轉化為“大眾教育”,本科大學生也逐漸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所以,對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目標必須調整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指導目標,從而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可到底何為應用型人才?可能有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正是因為對應用型人才概念模糊導致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我們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哪些人才是社會所需要的?我們如何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貫穿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去?面對這些問題,尚缺乏明確的認識和總結,從根本上制約了財務管理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偏好理論教學,輕視實踐課程教學。目前,許多高校財務管理教學還停留在以理論教學為主,不能理論聯系實際。部分任課教師在個人職稱和科研雙重壓力下,不愿意改變現有教學模式而在理論教學中插入實踐教學,把實踐教學工作看作是額外負擔。有些高校尚未建立專業的財務管理實驗室,且開設財務管理實驗課的也少之甚少,大多還處在探索研究階段。基于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又沒有專業的實驗室,同時缺乏相關實踐教學高水平的教師,加之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偏好理論教學,輕視實踐課程教學。這些都造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學生對教師純理論的說教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財務管理教學要上升層次是很困難的。
(三)教學內容重復,課程銜接不合理。財務管理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綜合學科,交叉性強,在相關學科的教學計劃中都有開設,其中有很多教學內容在不同學科中都會涉及,如貨幣時間價值在財務管理學、項目投資學、成本會計學中都會講到,金融市場在財務管理學、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和金融學中也會重復講授,造成學時緊張。另外,許多高校在課程安排上存在一些問題,如管理會計學中的變動成本法在財務管理決策中用的較多,但時常會遇到沒有學過管理會計學就學財務管理學的情況。又如,財務管理學中大量運用了線性規劃和概率統計中的理論和方法,但大部分高校并沒有開設這兩門課程。
(四)案例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存有局限。為提高財務管理課堂教學效果,很多高校開設有案例教學課程,其被當作提高學生財務管理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許多專任教師在財務管理課堂教學中,大篇幅地穿插案例分析,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但通常案例是事先進行組織和規劃好的具有理想狀態的事例,相關條件和問題不需學生去分析和確定,只要求學生按照約定的案例環境和條件去解決問題;如果案例篇幅較長,學生容易缺乏對案例背景的現實感性認識,其效果并不顯著。因此,案例教學不能很好地培養、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轉變教學觀念。財務管理教學的目標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知識方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識廣度和深度,能力上要有一定的操作實踐能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素質上要有較高的專業和非專業素養。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就需要將其逐漸滲透到本科教學過程中去,建立以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學課程體系,重塑教育教學質量觀,使學生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與提升,使其具有能自主思考問題、處理日常事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深入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理論研究,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對實踐教學要求更高。自1998 年教育部批準設置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以來,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理論教學研究比較完善,但對實踐教學研究尚且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財務管理教育教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建立并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再者,要提高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水平,首先要具有專業化的實踐指導老師,實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人員分離制度。高校也要加強對專職實踐指導老師的培養,做好培訓、進修、研討工作。同時,還要加強校內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室和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等。
(三)改革調整教學內容,進行分模塊教學。為避免課程授課重復,建議各課程主講教師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提前研究確定授課內容,避免課時浪費。對于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期和不同學時數,可進行分模塊教學,即分為“基礎知識模塊”(屬必將內容,學時要有保證)、“重點應用模塊”(聯系理論知識介紹實際應用,學時可適當調整)、“拓展應用模塊”(可根據學時不同進行增減)三個模塊,有利于在不同課時情況下有效安排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理清思路,增強學習效果。在精簡課程內容的同時要充分注意財務管理學科發展的成果和動態,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
(四)堅持、定期地開展多媒體教學示范性活動。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各高校提高財務管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現代教育手段之一。現代教育手段與傳統教育手段相比,著重突出“現代”二字,其目的是吸收現代科技成果和系統思維方法,使教育技術更具有時代特色,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如何讓更多教師堅持并定期開展多媒體教學示范性活動很重要。首先,課程所屬單位教學主管要將多媒體教學建設與發展列入學期工作日程當中,使多媒體教學質量工作常態化;其次,利用每學期課程結束后將本學期深受學生喜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軟件予以展示,并開展多媒體教學質量評比活動;第三,加強示范性活動后續培訓工作,傳授教學中常見問題的處理。多媒體信息量大,如何使學生思維緊跟幻燈片切換速度,要適當補充必要的板書。板書的好處在于過程清晰,節奏與學生的思維基本同步,因此,在關鍵內容或關鍵過程上,輔之板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錢國英,王剛.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0.9.
[2]龔凱松.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1.2.
[3]李素英,吳永立.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9.5.
[4]陸富彬.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10.12.
[5]王春英.財會案例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解決方法[J].商業經濟,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