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巖 王 新 耿 微
(牡丹江醫學院后勤服務總公司 黑龍江·牡丹江)
科教興國基本國策的實施以來,極大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學校園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建設。在校師生對于學習、辦公、科研的舒適度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巨大的建設任務,在建造和運行中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土地、材料、水資源,所形成的室內環境也將對師生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所以,高校開展校園建設節能環保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采暖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50%以上,現階段節能的重點在采暖能耗上。因此,對我院采暖能耗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根據對裝有采暖設備的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圖書館等建筑采暖的能耗調查結果如下:以年平均單位面積電耗為計量標準,教學樓70.3kWh/(m2.a),實驗室102.6kWh/(m2.a),圖書館68.1kWh/(m2.a),辦公樓84.2kWh/(m2.a);根據現有建筑照明用電能耗的調查結果顯示:行政、辦公及輔助用房11.5kWh/(m2.a),學生公寓7.2kWh/(m2.a);根據本單位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統計,年平均耗水量如下:學生公寓用水12.15kWh/(m2.a),行政、辦公用房用水0.35kWh/(m2.a),綠化用水1.26kWh/(m2.a),其他不可預見0.51kWh/(m2.a)。
(一)建筑用能設備能效偏低。建筑能效偏低除了與現有建筑物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差外,還與建筑用能設備的能效偏低有很大的關系,其主要表現如下:
1、采暖占建筑能耗總量的50%左右,而采暖設備能效比相對較低,且受當時經濟條件限制,均未能采用有效節能系統。
2、住宅和公共建筑未能充分考慮照明的節能設計和選用節能的照明設備。
3、具有人口集中和流動量大特點的校區內食堂、廁所及宿舍等用水量大的公共建筑,設計時沒有考慮使用節水型用水器具,且管網老化及維修不及時,跑、冒、滴、漏現象嚴重。
(二)建筑用能管理不到位。對高耗能的辦公樓、教學樓、實驗室、學生宿舍等公共建筑,沒有建立與用能或節能相關的管理制度。辦公人員對辦公設備的使用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缺乏節能意識,普遍具有“開啟容易、關閉難”的現象。
(一)節能建筑施工技術
1、墻體保溫施工技術。墻體保溫系統的施工是墻體節能措施的關鍵環節。墻體的保溫層通常設置在墻體的內側或外側。設在內側技術措施相對簡單,但保溫效果不如外側;設在外側可節省使用面積,但粘結性差,措施不當易產生開裂、滲水、脫落、耐久性減弱等問題,造價一般也高于內側設置。針對不同的保溫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應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措施。
2、門窗安裝施工技術。門窗框和玻璃扇的傳熱系數及密閉性是外墻節能的關鍵環節之一。木和塑料門窗的傳熱系數比鋼、鋁門窗低30%左右,雙層玻璃比單層玻璃低40%左右。為保證門窗能達到預期的節能要求,安裝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根據設計要求選擇門窗時,要復查其抗風壓性、空氣滲透性、雨水滲漏性等性能指標。
(2)安裝門窗框時,要反復檢查框角的垂直度,變形嚴重、縫隙超標、密封條不密閉的門窗扇不能上墻。
(3)在框與扇、扇與扇之間須設密封條,以防滲水、透氣,推拉窗的軌槽處須增加密封處理,局部縫隙較大的位置可用單組份密封膏擠注。
(4)在門窗框四周與墻或柱、梁、窗臺等交接處,須用水泥砂漿進行嚴密處置,在靠室外一側須結合外裝修進行處理,以防滲水、透氣。
(5)粘貼密封條或擠注密封膏時,應事先將接縫處清理干凈,無灰塵和污物。
3、太陽能建筑技術。對于太陽能建筑技術的選用,可以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因地制宜。對于北方城市的建筑,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所以要提高建筑物的保溫性能,發揮建筑的熱源效率,采取一定措施降低采暖能耗,積極改進供暖設備的調節功能。而對于南方城市的建筑來說,由于南方天氣潮濕炎熱,改善建筑物自然通風技術和遮陽技術則是其重點,以減少建筑物的能耗,這樣既達到了環保的效果,又保證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二)機電系統節能方面。綠色照明節能技術,學校的能耗中照明及其他辦公電器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具體要注意以下五點:一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二是將自然采光與輔助人工照明結合;三是加強照明管理是提高照明能效的重要環節;四是多使用節能燈具;五是實現對各樓層照明系統的分時、分區控制。
(三)建筑節水技術方面
1、給水系統節水優化設計。給水系統節水設計主要包括根據市政用水和再生水的用途和水量平衡測試標準要求設置水表,采取避免給水管網漏損技術措施,采取合理限定配水點的水壓、設置減壓閥等給水系統減壓限流技術措施。
2、節水器具的使用。對校園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節水器具,達到節水器具使用率為100%。
3、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可局部或全部收集校區雨水,利用學校改造的地下池調蓄。滿足學校的綠化、道路沖洗用水。
4、中水技術的利用。其他的污水,如浴室、學生宿舍及辦公樓下水,通過中水處理工藝進行綜合處理,達到標準后,可用于綠地澆灌及冬季供暖用水。
(四)校園能源管理體系方面
1、建立校園能源管理體系。比如實行全過程的節能監控、量化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實現遠程控制;必要的計量措施,盡量做到分戶計量;積極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2、加強節能宣傳力度。校園建筑功能復雜,又有寒暑假,能耗規律難以把握,一定程度上行為節能(管理節能)更重要。這時就需要改變能源管理思路,從“管制”到“服務”,從“限制”到“輸導”,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首先,狠抓節能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節能意識,樹立節能理念,每年定期舉行節能宣傳周活動。其次,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各種節能活動中去。開展節能科研,建立相關研究所;非學術性組織和志愿者自發從事環保活動;舉辦一些節能知識競賽,并對節能先進分子給予表彰。
總之,節能環保的校園環境建設是“綠色學校”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艱巨、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校園公共建筑一定要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生態規律。本著和諧共生、健康安全、永續發展的宗旨,控制對資源的低效益消耗、浪費和過量的攫取,約束人類無度的行為,拓展新技術,鼓勵創新,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為實現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及貫徹國家的政策和法規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