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石家莊)
企業是現代化社會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完善、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生產經營順利運行的根本保障。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企業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在英國和美國,企業資本大部分來自股市,因此內部控制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而在日本和德國,企業的資本主要來自銀行和其他非金融機構,因此強調保護所有利益集團的利益。
當然,內部控制也有失敗和成功之分,一個好的內部控制會使企業走向成功;反之,壞的內部控制會使企業利益受損,更有可能使企業倒閉、破產等。1763年成立的大名鼎鼎的巴林銀行集團倒閉的根本原因卻是內部控制,只是因為里森這名職員,在負責新加坡巴林銀行工作時,既是首席交易員,又是清算部經理。他利用私自保留的巴林銀行的賬戶進行不受任何約束的期貨交易,形成了達14 億美元的巨額虧損,最后虧損額度超出巴林銀行資本,將巴林銀行賠了個精光,導致這座金融大廈轟然倒塌,最終走向墳墓。毫無疑問,巴林銀行內部監督的失敗是其倒閉的根源之一。
每個事情都有他的兩面性,當然風險也是。有收益就會有風險。企業的利益當然也是與風險成正比的,所以企業的內部控制也是與風險管理存在一系列微妙的關系。風險會給企業帶來無法估計的損失,這就要求企業及時開展風險評估,準確識別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確定相應的企業風險承受能力。企業存在內部風險,這就要求我們采取相應的內部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能力之內。
風險管理框架是指在企業中所有的主體都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常常會破壞或增加價值。因而,它既代表著風險,也代表著機會。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就是企業增加利益的相關者價值而奮斗的同時,也要承受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對于企業而言,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或內部經營管理不善,隨時都有可能陷入各種風險之中。企業風險是企業危機的一部分,一旦企業風險增加了,當完全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會演化成企業危機,一句話,企業風險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背面隱藏著風險,一旦暴露轉化成正面,變形成了危機,也即沒有爆發的企業危機稱為企業風險,失去控制的企業風險就是企業危機。企業危機雖然會給其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慘痛的損失,但是也會催生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弄清企業危機,透徹企業危機本質,掌握企業危機管理的基本職能,是我們有效開展企業危機管理,減少危機損失,進而化危機為轉機的前提和基礎。
1、資金與資產控制。資金與資產以及工程項目的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加強對資金和資產的控制有利于保護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資金管理未經審批或越權授權審批,很有可能會有重大的差錯、舞弊、欺詐,所以我們必須明確各個部門經理審批項目的性質,以防止濫用權力,發生舞弊行為。企業中有些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盜取企業的資金,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規范好員工的手中權力,并隨時隨地進行監督,進行必要的資本控制。資金的會計記錄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資金業務的會計核算資料應當準確可靠,收入和支出應當真實記錄和反映。提倡使用崗位責任制和崗位輪換制,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更好。
2、人力資源管理控制。人力資源管理控制也是內部管理的一種管理控制。與其他管理相比,人力資源管理具有能動性、創造性、生產與消費的兩重性、時效性、再生性和社會性。它是指對人力這一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合理利用和科學管理。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重點在于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開放性的管理,它把人才看成社會的資源和財富。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是通過對人和事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有效地配置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做到既不人浮于事,也不因人設崗,這就大大地節約了勞動資本,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直接降低了成本。高生產率企業能通過人力資源管理達到成本領先,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當然,人力資源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還有利于企業持續保持和增強競爭優勢。21世紀,人類進入了一個以知識為主宰的全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與資本優勢的獨特性成為企業的核心技能,人力資源的價值成為衡量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標志。
3、采購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開始于采購業務,結束于銷售活動。企業應當建立、健全采購與銷售的內部控制制度,以防范經營活動中產生的重大差錯、舞弊和企業面臨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采購業務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采購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舞弊、貪污等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做到明確規范職責分工、權限范圍和審批程序等一系列關鍵環節的控制。采購業務循環中需要經常處理物品或勞務采購、款項支付等敏感性業務,因此企業應當建立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權限,確保采購與付款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以保證對采購業務實施的有效控制。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內部管理的一項基本內容,現在已經成為了衡量企業好壞的一個標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在賺取毛利潤的同時,要更多地注重企業的內部管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在這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目前,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隨著全球化的逐步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也會越來越成熟。企業能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經受住考驗,取決于是否能處理好企業內部之間的關系,是否能從職員之間的關系管理的角度來統籌他們各自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