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晨
(河北行政學院 河北·石家莊)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等職業教育在近年來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高校錄取人數的逐年增長勢必導致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長,直接造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激烈的現狀。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高職生就業矛盾更加突出。一名大學生能否順利進入社會并被社會所接受,與其職業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相關。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職業素質高的大學生受到各領域企事業單位的廣泛青睞。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強調職業,強化勞動技能的運用,培養能夠在生產一線完成操作、維護等活動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職業素質的培養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職業素質教育環境不突出,還是局限在傳統的模式上,甚至有一部分高職院校是由中專升格,辦學模式和教育理念都很陳舊腐朽,還是封閉式的傳統教育環境,缺乏現代化、開放式的職業素質教育環境,不利于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素質。另外,學生本身的就業前職業素質準備不足,也是構成因素之一。
1、缺乏工學結合的開放式職業實訓環境。首先,實訓環境基礎設施薄弱,許多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的教學設施等方面難以滿足先進的職業技能培養的需要;其次,實訓課程建設與改革滯后,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緩慢,課程內容不能及時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內容,缺乏學生能力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再次,實訓模式改革滯后,沒有真正構建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實訓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但是,行業企業、廠校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2、缺乏良性的師資隊伍建設環境。專業指導教師應是具備教師素質和工程師素質的雙師型人才,兩者相結合才能實現高等職業素質人才的培養模式,形成優良的職業實訓環境。實訓環境基礎建設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或者擴充,但是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雙師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卻是困擾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影響實訓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說,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與高職教育要求不相適應,無法滿足高等職業素質教育培養的需要。
3、學生就業前職業素質準備不足。學生成才意識強烈,而成才行動緩慢。雖然大學生對事物具備了判斷力,初步樹立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但是行動和思想差距很大,他們渴望求職成功,但缺乏行動,缺乏持久力、專注力,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退縮。沒有職業準備,缺乏職業角色意識。他們不了解崗位要求、崗位職責,以及勝任這份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不注重職業意識的訓練。職業素質認識的缺失和準備的不足,導致學生認知的應聘能力和企業需求的預期產生分歧,使大學生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4、學校職業指導體系不夠完善。職業素質培養離不開學校職業指導。對于學校從事職業指導的人員,近半數接受調查的在校生回答不知道、不清楚,盡管學校對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給予相當的重視,但是在開展過程中并不能顧及到全體學生,離全員化的職業指導尚有距離。學校職業指導很大部分仍停留在畢業前夕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和工作職位的介紹,系統完整的職業指導體系并未真正建立,學校職業指導也尚未達到全程化。
5、工學結合尚待加強。大學生缺乏實踐主要表現在:在校大學生希望學校能多提供實踐機會,到用人單位參觀實習實踐;畢業生們建議能夠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多提供社會和企業實踐機會;用人單位建議讓學生多了解和接觸實際的工作現場;另一方面,學生缺乏團隊訓練、職業拓展訓練、創業訓練、模擬招聘會訓練、模擬實操訓練等。
大學階段是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抓住并利用好高職學生職業觀方面的特點和時機,以適應市場需要和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為原則,充分利用高職學院、企業、行業以及社會的教育資源,積極開展職業觀教育,促進職業觀教育持續、健康、有序發展。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特提出以下建議:
1、科學設置高職院校職業觀教育的課程體系。首先,通過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掌握職業道德基本規范,不僅可以進一步明確職業道德行為養成途徑,陶冶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還可以促使學生依據社會發展、職業需求和個人特點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其次,高職院校應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全面構建專業化的職業觀教育課程。職業觀教育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應綜合利用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倫理學、人類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來揭示職業現象,解釋人的職業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再次,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的另一途徑,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課程教學,可以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畢業實習、校園創業及從事社會兼職、模擬性職業實踐、職業意向測評等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課程訓練。
2、積極創新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觀教育載體體系。首先,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教育中,學生僅通過課堂學習、教師指導來獲取職業知識、能力和素質,是不充分的。在職業教育中實習實訓被視為是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積累職業經驗、提升職業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環節。需要強調的是,高職院校必須對每個參加實訓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實訓要求,并對實訓成果進行檢驗和評估,以便更好地發揮實訓效果;其次,強化與企業的交流合作,要使企業明確職業教育對其發展的積極作用,成為職業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企業從自身需求出發,制定職業培養目標,修訂職業考核辦法和評價標準,提供職業教育最有利的條件。同時,還要擴大企業在職業教育中參與的形式,企業可以通過出資委托學院培養特定專業人才、與學校聯合進行科研開發、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等多種形式,來影響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觀的形成和發展。
3、努力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觀教育建設隊伍。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尚未指定職業觀教育的專職教師,絕大多數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兼任。他們的職業觀指導水平參差不齊,日常事務也十分繁忙,很難保證職業觀指導的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按照學校實際情況,按照學生人數,配備一定比例的專職職業指導教師,他們應具備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資訊學等方面的知識,還應對市場信息特別是人才需求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這樣才能保證職業課程和職業指導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1] 尤君.職業素質基礎教程[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崔國富.大學生職業素質構成與綜合培養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3] 周沛江.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環境建設研究[M].2010.
[4] 蔣靜茹.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