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學院商學院 云南·蒙自)
紅河州地處云南南部,有豐富的物產資源,種類繁多的農副產品,但農產品物流模式十分落后,造成了農產品流通時間長,損失大,效率低,增加了流通成本,降低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阻礙了農民收入的增長。如何提高農產品物流運作水平,增加農產品的競爭力,對發展紅河州農業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具有深遠意義。
1、農產品品種豐富。紅河州資源豐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屬和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全州有三個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烤煙為主,草果產量居全國首位。香蕉、菠蘿、石榴、葡萄為自治州的名產。農產品不僅銷往全國,也是對越貿易的重要商品。
2、紅河州的地理優勢。紅河州是我國西南開展對外貿易的傳統集散地,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國境線長848 公里,始建于1895年的滇越鐵路從昆明經紅河州河口縣可直達越南重要港口海防。境內有河口和金水河兩個國家級口岸。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泛珠三角“9+2”區域經貿合作中,紅河州的地理區位優勢條件得到充分發揮。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越“兩廊一圈”、昆河經濟帶,紅河工業區的規劃建設,紅河州將成為云南省面向南亞的大門,走向亞太的橋頭堡。這樣的區位優勢意味著以蒙自為中心的滇中物流中心必將成為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蒙自為紅河州州府)。
3、政策扶持。長期以來,中國與東盟經濟交往密切,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貿合作從單純的雙邊貿易發展到相互投資、承包工程和勞務工程等更廣闊的合作領域。紅河州物流的發展已引起了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視,在《云南省“十一五”物流規劃》中已明確在全省建設昆明、蒙自、大理三大物流中心,州發改委、州商務局委托編制的《紅河州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現已基本完成,已將蒙自現代物流定位為國際型+轉向型+城市配送型,形成覆蓋滇南和境外的中心點,其核心功能包括貨物集散、貨物中轉、配送、商品配送、商品檢驗、物流信息服務等。
我國農產品物流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市場化運作實力不斷增強,農民收入得到較大增長。但紅河州受現有基礎條件的制約,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物流技術水平低。農產品是具有生命的植物性或動物性產品,“新鮮”是鮮活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所在,但是由于鮮活農產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鮮時間短、易腐爛變質等特點,限制了運輸半徑和交易時間。因此,對運輸效率和流通保鮮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紅河州注重對農產品增產的投入,而在倉儲、保鮮和物流等后續農產品處理加工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致使一些農產品因保鮮、包裝、加工與信息處理等物流技術滯后而蒙受損失。
2、農產品物流主體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物流的有效運作必須依賴于多元化的物流載體。目前,紅河州農產品物流運作比較單一,主要以農戶和物流企業為主,農戶僅依靠自身力量進行一些簡單而分散的運輸活動,物流企業規模小,有的甚至只有一個門面,業務單一,服務水平低。此外,缺乏能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代理人或者中介機構。雖然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發展農產品物流,成立產銷專業合作社,但還很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缺乏競爭優勢。
3、農產品物流信息體系不健全。物流信息系統是農產品物流的神經系統,對農產品的生產儲存、運輸、加工及銷售,各個環節的物流信息進行及時處理,才能從容應對市場變化。紅河州地廣人稀,農戶居住分散,溝通渠道不暢,農產品信息難以傳遞,物流流向帶有盲目性,這些導致了農產品在途損失嚴重、影響農產品保值增值。目前,紅河州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部分邊遠地區還沒實現聯網;二是物流信息網絡缺乏,農產品信息網絡不健全;三是網絡之間缺乏平臺,相互間互不溝通,難以形成整體合力。
目前,紅河州農產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以農戶為中心的直銷型物流模式。直銷方式是最為基本的銷售方式,是指不經過中間環節將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的營銷模式。以農戶為中心的直銷型物流模式主要針對一家一戶小規模農產品。該模式以農戶為物流主體,農戶在物流中承擔多重角色。農戶不僅是農產品的生產者,還是農產品的銷售商和承擔農產品儲藏、運輸的物流商。
該模式的具體流程如下:農戶將收獲的蔬菜和瓜果進行簡單裝筐或裝箱后,放置于運輸工具上。一部分采取銷售方式,直接運到農貿市場或早市銷售給消費者;另一部分采取批發方式,自行送到批發市場,銷售給從事批發業務的商戶。而對于一些特色瓜果,中間環節更少,消費者會直接上門選購。以蒙自石榴為例,由于蒙自石榴有良好的品質和較高的知名度,在石榴成熟的季節,農戶直接將采摘的石榴運到靠近公路處的簡易棚舍進行銷售,前來購買的多是從城區駕車前來的消費者。
這種模式是較為古老的一種模式,也是目前紅河州農產品的主要物流模式,它具有完整的“自給自足”的特征,其結構“小而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并且整個運輸風險全部由農戶自行承擔。
2、以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為中心的物流模式。該模式是由農戶自愿參加,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實行資金、技術、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系列化服務。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組織化程度高,聯合性好,可以與超市、農貿市場、其他農產品需求企業等零售終端進行對接,利用物流信息的傳遞,提升物流效率。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對內部人員的所有產品進行集中管理,通過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運輸等環節到達銷地。該模式下農產品有相對穩定的銷售渠道,但農戶和合作組織是一種契約形式,在談判過程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農民利益易受侵害。
3、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物流模式。該模式物流環節較多。以蒙自石榴為例,農戶將石榴進行簡單包裝裝箱后,由水果販銷戶上門收購,并用自有車輛運輸到各地的批發市場,然后銷售給批發市場中專門從事批發業務的商戶;批發商戶又將商品銷售給從事零售的商戶,如超市、蔬果商店、小商販等;最后,通過這些零售的商戶用自有車輛或是雇傭的運輸工具運輸到銷售地點,最終銷售給消費者。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涉及到販銷戶環節還存在多次倒運現象,小批量販銷戶將農產品賣給大批量販銷戶,再進入批發市場環節。這樣使得物流成本增加,降低了物流效率。
結合紅河州農產品物流運作的現狀和借鑒國內外的經驗,對紅河州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提出以下優化建議:
1、加快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流通的順利運轉,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支持,農村的交通、通訊和物流設施的建設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流通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目前,泛亞鐵路昆明-蒙自段已通車,紅河機場也已投入建設,在紅河州涉外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條件逐步改善的同時,要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做到村村通公路,確保農產品的運輸道路暢通無阻,同時要發展和改進各式農用運輸車。另外,生鮮農產品有自身的特點,要加強保鮮庫、冷藏庫的建設。
2、完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培育和壯大農產品物流主體,發展多元化的農產品合作組織,可以提高農產品物流的組織化程度,解決組織管理效率低下的物流現狀。目前,紅河州農產品市場中,農戶和合作組織表現為一種不完善的契約形式,制約了紅河州農產品發展。完善合作組織功能,使農戶可以直接通過合作組織和超市、農貿市場、其他農產品需求企業等零售終端進行對接,這樣可以降低農戶風險,減少物流成本支出,促進物流信息傳遞,為農戶增加收益提供保障。
3、健全農產品信息網絡平臺。在物流系統中,信息流是帶動整個系統運作的動力。面對全國逐步開放的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學準確的市場信息指導下發展農產品生產。國外農產品物流之所以效率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紅河州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強化規劃協調作用,加快農產品信息網絡建設,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使市場需求和生產供應系統信息對稱,生產滿足需求、需求拉動生產。
4、推動第三方物流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是指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提供的物流服務一般包括運輸、倉儲管理、配送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專業化的物流知識、技術、設備、專業人員以及系統化的物流規劃和管理水平,能為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專業化服務,讓他們來優化農產品物流體系,效果是非常積極的。物流業作為服務性行業,關鍵要體現“服務”二字。目前,紅河州提供全程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沒有,小型物流公司服務功能單一,難以提供綜合的一站式服務。因此,引進和培育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第三方農產品物流服務水平,對提升紅河州整體的物流水平是極其重要的。
[1]凌曉輝,彭蘇梅.江西省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研究[J].現代園藝,2009.1.
[2]楊東星,馬勝春.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14.
[3]王東紅,黃艷.新疆兵團石河子墾區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