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衛澤 夏云姿
(中國人民銀行普洱市中心支行,云南普洱665000)
第五套人民幣2005 年版自2005 年8 月31 日發行流通以來,已經歷了近8 年的時間。目前人民幣現金流通市場主要以第五套人民幣2005 年版為主。為進一步了解公眾對人民幣防偽特征的認知情況,近期普洱中支在普洱市全轄范圍內隨機選擇了216 名調查對象,對第五套人民幣2005 年版大眾防偽特征掌握情況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公眾從多個途徑獲取人民幣防偽知識,經統計從銀行機構宣傳獲取人數最多,占調查人數的49%,其次是人民銀行的宣傳,占46%,再次是親友同事的介紹,占31%。從報紙雜志獲得防偽知識的人數最少,僅為5%。
從上圖示可以看出,調查問卷中列舉的七種主要人民幣防偽特征的知曉率很高,平均知曉率達到了66%,在公眾中最高知曉率的防偽特征是固定人像水印,高達90%;其次是隱形面額數字,達72%;再次是凹印手感線,達62%。而且從統計數據來看,知曉率顯然對公眾使用和認可防偽特征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在使用率、認可率方面固定人像水印、隱形面額數字、凹印手感線這三個特征均位居前三位,其中平均使用率達51%,平均認可率為43%。在七個主要特征里,白水印從知曉、使用、知曉三個方面均排在末位,只有22%的人認可。
在調查的人中,有44%的人表示借助過相關工具或專用儀器來進行真假人民幣的識別,但有56%的人表示沒有使用過,識別工具的使用還不算普遍。
從防偽特征平均知曉率高達到66%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人愛護人民幣意識和反假意識都有很大增強,反假知識和技能也有很大的提高,但筆者認為此項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從調查數據和實際情況顯示,在人民幣知識宣傳中銀行機構仍然作為主力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民銀行在宣傳活動中扮演了指導、監督、親力親為的角色,很好的履行了職責要求,為公眾認知有效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但在實際工作中,宣傳的方式方法缺乏創新和突破,基本停留在過去組織學習培訓,上街發放宣傳資料等模式,與現今的信息社會有點脫節。
在調查中得知,部分人對真假人民幣的識別是通過損壞人民幣的方式進行,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老年人,如揉捻人民幣,將人民幣在墻上進行擦拭辨顏色,撕裂小口辨紙張等,以人為的破壞加速了人民幣的殘損。甚至有些人害怕收到假錢,從而拒收100 元券找零。同時,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只會選擇其中一兩種特征進行識別,隨著制假水平的提高,出現高仿真的假幣不是沒有可能,如果掌握的識別技能不夠就有可能讓販假之人以假亂真。
經了解,人民幣防偽識別工具使用者大都是些個體戶,且僅限于使用紫光的驗鈔筆,這種筆的價格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因為現在沒有統一的制作標準,因此工具的質量可能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為能否準確識別真假幣是否避免公眾的損失帶來隱患。
普洱市地處邊境地區,目前與其相鄰的國家均以人民幣進行結算,因此人民幣現金的使用在邊境地區很被邊民認可。但目前在邊境地區的人民幣知識宣傳工作沒有定期的計劃和固定的地點,因此宣傳的力度還有待加強。
比如人民幣知識宣傳和反假工作,基層央行某些金融服務創新的公告和宣傳等。這樣不僅解決了途徑問題,提高了宣傳工作的效率,還將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提到了應有的高度。
建議以反假聯席會的名義每年設立一個宣傳月,充分利用現在發達的信息媒介技術,開辟公益性的網絡宣傳站、電視滾動播放、報紙雜志分期摘錄等方式,讓宣傳工作滲透到每個眼睛能觸及的領域,將它寫入制度,納入考核,以制度來保障這項工作的穩健有效進行。
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反假網絡建設工作已經深入到了鄉、鎮、村,但如果能進一步把人民幣知識和反假的宣傳與惠農支付點的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在惠農支付點設置宣傳點,發展義務宣傳員,配套驗鈔機、簡單識別工具、宣傳資料等,讓更多的人知曉、使用、認可人民幣的相關知識,不僅實現愛護人民幣的目的還加強了基層人民的反假技能和意識,為實現全民皆反假能手讓制假販假之人無可乘之機的終極目標而做出努力。
由政府相關部門出面建立統一的識假機具的制作標準,設立基金形式鼓勵研發操作簡單、便于攜帶且價格實惠,尤其是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真假人民幣識別工具,最大限度壓縮假幣的滋生空間,保護公眾的利益。
建議由人民銀行牽頭,與邊防武警或者口岸的銀行網點通力合作,在邊境口岸建立長期、定點的宣傳站,結合當地民族情況制作多種語言的宣傳影像和文字宣傳資料,定期對邊民開展宣傳活動,設置宣傳展板,擺放宣傳資料,介紹簡易識別工具的操作等等,從而減少境外假人民幣入境的情況,更好的維護人民幣的國際形象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