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學院 湖南岳陽 414006)
該文基于對新浪圖書館微博使用現狀的分析,重點對微博應用于圖書館信息咨詢、圖書館引進微博的傳播價值、知識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表1 圖書館微博使用情況統計
2011年2月,筆者在搜狐、騰訊、網易、新浪四大門戶網站做了一番調查,發現高校圖書館微博主要集中在新浪。同時,在新浪以圖書館名稱進行用戶搜索,有用戶500多個。機構微博70個,高校圖書館微博40個。到2012年2月17日,在新浪以圖書館為用戶名的用戶數為1000多個。本文把2011年在新浪開有圖書館微博的高校圖書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微博14家,以北上廣和沿海開放城市為主。14家用戶,有12家是高校圖書館,兩家為社區圖書館。樣本統計詳見表1。結合表1,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圖書館微博的應用現狀。
2.1.1 創建時間分析。圖書館微博創建時間短。新浪微博沒有提供用戶開通微博的注冊時間,一般以用戶發布第一條微博的時間定為其開通微博的時間。據筆者的跟蹤調查得知,在新浪開設圖書館微博最早的一批是重慶大學圖書館(09/11/1)、廈門大學圖書館(09/11/17)。這表明微博的作用在圖書館得到重視首先是在高校圖書館中得到體現的〔1〕。圖1是對表1的二次分析。可見圖書館開通微博主要集中在2010年,特別是2010年的下半年,調查的14家中有6家集中在下半年,占總數的42.86%。中國微博的高速發展是從2010年開始的〔2〕。2010年是中國內地的“微博元年”〔3〕。這一年當中微博概念得到空前的傳播。圖書館界微博在這一年開設數量多而集中,說明圖書館界反應敏銳,接受新鮮事物快,緊跟時代脈搏。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內地微博用戶數達到1.95億,較2010年底的6311萬,增幅為208.9%,成為年內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4〕而圖書館界2011年微博開設數量總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只有三家,占調查總數的21.43%。圖書館對于微博功能的反應,顯得滯后,這說明圖書館界對微博基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作用意識不夠,對形勢的發展估計不足。

圖1 圖書館微博創建時間
2.1.2 粉絲分析。(1)區間分析。依據表1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圖書館微博粉絲數量普遍較少,大部分圖書館的微博粉絲數量低于1000個,只有個別管理較好的微博如杭州圖書館、廈大圖書館粉絲超過1000。而其他諸如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粉絲數量甚至不到100個。2012年圖書館微博粉絲數突飛猛進。粉絲集中在1000到5000區間,有5家,1000個以下4家。5000對于圖書館微博來說,是一道比較難突破的數據界限,故5000以上的相對較少。5000到8000的3家,8000到1萬的0家,大于1萬的2家,占調查的1/7。(2)增長速度分析。杭州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2012年粉絲增長異常迅猛。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粉絲增加較緩慢,一年后,粉絲數還不到200個。高校圖書館粉絲增長速度普遍低于公共圖書館和私人賬戶。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粉絲數的增長速度與微博開設的時間長短,學校的知名度及更新頻率有一定的關系。學校知名度越大,開設時間越久,微博更新越頻繁,粉絲數相對較多,增長較快。突發的新聞事件也能引發粉絲的關注,如杭州圖書館。如果原創少,大部分內容未加評論純轉發的,利用網絡技術綁定自動更新的,即便微博更新頻繁,一天發博上百條,也不會引起粉絲關注。
2.1.3 微博內容分析。(1)微博內容單調雜亂。微博內容以新聞公告,圖書推薦、講座通知、圖片新聞,圖書館動態,心情交流為主。對信息整合不及時或者根本沒有整合。深層次信息咨詢服務少,專業性不夠強,且很普遍。14家圖書館微博的內容可歸納為表2所列的6大類(見表2)。85%的微博提供的是圖書館通知、公告。這些內容多半已發布在圖書館博客網站上,微博發布者把信息復制轉發到微博平臺。調查發現有些微博就是圖書館博客網站的縮微版。即便是傳統的閱讀推薦,也只有3家圖書館推出了這項服務,占21.4%。為讀者提供信息導航、讀者培訓、參考咨詢等深層次信息服務的就更少了。而大部分的微博提供的是心情交流,娛樂雜談,生活感悟,占85%。只有1/5左右的微博提供了圖情知識,業務學習交流、參考咨詢服務。接受調查的圖書館微博,有的純粹是自顧自的為發微博而發微博,根本沒有粉絲的評論。說明在微博平臺上圖書館微博發布者與讀者的溝通互動較少。(2)微博信息更新不及時,發布頻率低。微博更新參差不齊,有快有慢。一年過去了,有些圖書館微博用戶幾乎是靜止狀態。北京大學圖書館、二外圖書館、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幾乎沒有更新微博,是典型的“僵尸”用戶。發博頻率,實際上求的是平均值。以每周發布微博數計算,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剛好一周年,微博周發頻率為15.4,還算正常。重慶大學圖書館,微博開博兩年多,微博總數449條,周發頻率7.85,數據偏低。較快的有清華大學圖書館45.45,青浦區圖書館52.5,杭州圖書館80.09。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國內高校圖書館微博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微博內容以公告通知、發布數字資源為主,大多數微博只起到公布欄的作用。微博更新不夠,周末及寒暑假幾乎沒有更新。線上線下的微活動開展不夠,與粉絲的互動少。

表2 14家圖書館微博內容分析
圖書館微博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借力微博的傳播價值,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提升圖書館的形象。杭州圖書館是借力微博提升自身形象的成功案例。2011年1月18日,臺灣網友“賀蘭泰”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微博:杭州圖書館不拒絕乞丐、拾荒者入內讀書,引來了其他讀者的投訴,館長褚樹青回答說:“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此微博發布后被瘋轉1.5萬次,使得杭州圖書館被火爆“圍觀”,被感動的粉絲把杭州圖書館稱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此條微博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圖書館界對圖書館引進微博的學術探討,許多學者紛紛身體力行,開設圖書館微博,進行實踐探索。
微博與生俱來的傳播價值,使事件被無限放大、發酵。此“微博事件”不僅使杭州圖書館名聲大噪,也為宣傳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新的機遇。〔5〕微博用戶在關注杭州圖書館的同時也會關注更多的其他圖書館,很多圖書館借此機會注冊了微博賬號,并積極參與與讀者互動討論。如:北京東城區圖書館,“立人圖書館”等。
微博對技術的要求門檻較低,可以說是零門檻。圖書館在各大網站只要提交注冊信息,即可免費申請成為微博用戶,與粉絲進行交流,為他們服務。微博成為推動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免費技術力量。對圖書館而言,省去了專業人才的經費開支,服務器的購買及維護,交流平臺的研發利用、推廣更新等經費開支,因為這些各大門戶網站都是免費提供使用的。利用微博,能及時、動態地開展更多的服務工作,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6〕
有利于有多校區的大學進行管理。如廈大圖書館漳州校區的通知,只要在微博前面加#漳州校區圖書館#這樣的醒目標題,就可以把本部與漳州校區兩校區的活動內容區分開來。現在的辦學特色,有些學校,不同校區之間不只是相隔十里八里,往往位于不同的城市。不同校區之間聯系非常困難。即便是組織校區間講座這樣看似非常簡單的交流,也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有了微博,就可以輕松了解對方,還可以在網上進行多校區的學術交流研討,且節約大量的經費開支。
微博其實是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利用微博的過程,是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獲取、整理、共享和應用過程,也是對共享應用的知識更新和拓展的過程。〔7〕我們如何利用好這個知識管理系統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微博簡介。這種簡介可以隨時修改,可以附加圖書館的核心理念,圖書館愿景等等。也可以加其他博客、網站的鏈接或者是官方的服務熱線、QQ號、電話號碼。如清華大學圖書館微博簡介:“泡圖書館才是正經事兒!——有事兒你打圖書館總咨詢臺電話:62782137,總咨詢臺位于逸夫館二樓大廳。特別說明:微博內容未經本館同意請勿入新聞稿。”〔8〕微博簡介雖短,信息量卻多,不僅傳遞了咨詢電話咨詢地址信息,還傳遞了清華的維權意識。
其次要為自己量身定做微博頭像:校園圖書館微博,一般選用自己的校徽做頭像。也可設計有特點的LOGO,將自己的核心理念放入LOGO做頭像。官方微博,一般做實名認證。給自己的微博加“V”字。“V”字認證是新浪微博的一項免費服務。防止山寨版的出現。這是對圖書館自身的保護也是粉絲們獲取正確信息來源的保證。目前進行實名認證的圖書館微博越來越多。調查的14家中有9家進行了實名認證,占64.3%。
第三給自己的微博加上標題或標簽:一般用〔〕或者其他符號與正文內容分開。讓人一目了然。微博帶有標題,有利于用戶迅速分辨、獲取信息,檢索信息。也便于圖書館發布者對微博內容的整合和傳播效果的跟蹤。通過“#話題#”題模式將微博的主題單獨列在微博之前,也是給自己微博加標題的好辦法。標簽,是微博的關鍵詞。不同的發布者,可以拿自己的名字作標簽,粉絲一看就知道是誰在管理微博。
許多人上微博的目的,主要是瀏覽一些熱門話題,找找冷笑話、笑話段子,看看超萌圖片,娛樂自己,放松心情。
#早安青圖#、#晚安青圖#、#微薦書#,是清閱樸讀(原青浦區圖書館微博)在微博上推出的專題特色服務。#早安青圖#、#晚安青圖#內容多半摘錄著名經典讀物里的名句,或者是圣人、偉人、歷史名人、著名作家的名言警句。#微薦書#主要用最簡短的語言概括暢銷書或經典書的內容,給讀者起導讀作用。瀏覽這些微博,讓讀者有親臨圖書館的感覺。來這里觀看微博,讓你遠離塵世的浮華,一次次使大腦與心靈得到凈化。而圖書館微博發布者有時發的善意、幽默的小提醒,不僅能博得粉絲讀者一笑,還能讓讀者感覺很溫暖,體現了圖書館的人文關懷,起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圖書館微博就像是一個沒有大門的咨詢機構,可以為不同地區、不同社會層次、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提供服務。
筆者開微博年余,湖南理工學院圖書館微博不僅為讀者提供圖書信息、解答讀者的疑惑,還接到下崗求助、房屋強拆、兒童失學,兒童遺失等方面的求助信息。當然有很多不是我們能力范圍之內能解決的。2011年本館業務知識競賽有一道題目叫首問責任制。首問責任制是指工作中遇到讀者求助,不管求助的事是否自己的管理范圍,都應以責任人的態度來幫助讀者解決疑難。決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者像踢皮球一樣,把讀者的問題踢來踢去。只要讀者找到你、問到你,你就是責任人,哪怕你解決不了,也應由你出面尋找解決的辦法。對于粉絲提出的問題,館員有義務為他們提供服務或者指明服務方向。圖書館微博面向的是全社會,館員不僅為讀者提供咨詢服務還可以利用微博揭露學術不端,尋找被拐兒童等。這是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所在,也是圖書館社會價值與公益價值的體現。
圖書館微博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方面需要圖書館人去努力完善。它的作用、價值,有待大家去挖掘。它的未來不可預測,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圖書館微博將在未來的圖書館咨詢服務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1.李超.國內圖書館開通微博服務的現狀分析.圖書館雜志,2012(2):25
2.中國微博市場2011年度數據分析.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9a26e7c39ec3d5bbfd0a742d.html
3,4.鄧炘炘.“井噴”的沖擊——2011年微博傳播及其指向.傳媒,2012(1):27
5.圖書館借力微博提升服務.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49ca8d2a647d27284b735141.html
6,7.袁納宇.圖書館應用微博客的價值分析.圖書與情報,2010(3):105
8.清華大學圖書館.微博地址.http://weibo.com/thulib?topnav=1&topsu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