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35)
讀者發展一詞1995年由英國開卷公司(Open The Book)提出,除上述定義外,該公司的湯姆弗雷斯對這一術語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即它是讀者文化能力的發展,它傳播閱讀經驗及其為個人帶來的改變,而不是推銷某本書或某個作家。它通過擴展讀者的閱讀視野來提升文化,使其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作家,幫助讀者樹立信心嘗試閱讀新的作品〔1〕。
筆者認為理解這一概念應把握以下幾點:讀者發展是基于讀者閱讀需求的,以讀者為中心,而不是以圖書館為中心;圖書館在介入讀者閱讀過程中是主動介入,并非是被動服務;讀者發展圍繞讀者個人文化能力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具有靈活性、持續性、系統性的特點;讀者發展因為涉及到讀者個人閱讀能力的發展,因而也具有多元化和個性化特征。讀者發展工作應該是以讀者為中心,利用圖書館資源,促進讀者文化能力發展,并最終實現讀者全面發展的閱讀推廣活動。
1.2.1 深化大學圖書館文化功能的結果。2002年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對高校圖書館性質的描述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規程》也對其任務作了詳細規定,主要集中在文獻保障和信息服務兩個方面〔2〕。近年來學界和業界對圖書館的職能和任務多有討論,內涵和外延均有較大延展。因此高校圖書館的職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應該適當地發生變化,否則只能越來越被邊緣化。作為事實上的文化傳承和傳播機構,圖書館在塑造、改變讀者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這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內容。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為圖書館文化功能的深化帶來了發展契機,而以促進讀者文化能力為目標的讀者發展工作可謂是恰逢其時。
1.2.2 大學生讀者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激烈變化的社會生活,使大學生精神世界的空虛和對現實生活的焦慮交織在一起。入學后他們至少要經歷兩道關口,一是實現從高中應試教育到大學寬松教育的轉變;二是實現校園生活到社會職場的轉變。二者實質上都是生活學習方式的轉型問題。除了學校教學的引導,圖書館應該充分挖掘、整合、優化文獻資源和人力資源,建立讀者發展體系,用深入的閱讀指導服務,幫助讀者塑造強大的內心,提高其文化能力,從而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歐美以及日本、印度、新加坡都非常重視閱讀推廣活動,英國圖書館界的閱讀推廣活動被貫以“讀者發展”的名義,約有數十個專業網站策劃該類活動項目,從計劃、實施到最后評估,每個環節都有指導性或規范性的控制系統,業已初步形成體系。
中國大學圖書館的讀者發展工作尚處于摸索階段。主要形式為每年四月份響應全民閱讀活動,集中開展的系列活動,如好書推薦、圖書漂流、讀者沙龍、讀書征文、專題展覽等等,其中同濟大學圖書館的立體閱讀〔3〕、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鮮悅 living library〔4〕、泰山醫學院的閱讀療法〔5〕等活動尤有特色。但與國外同行比較,國內讀者發展活動過于分散,沒有相應的理論支撐,缺乏整體創意策劃,也沒有權威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且沒有形成固定模式,隨意性較大,缺乏長效機制。
筆者從2007年開始以圖書館指導的讀者協會為試點,進行讀者發展工作的實踐,經過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總結出符合本館和本校實際的讀者發展模式。
這個體系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閱讀需求的調查分析,通過讀者座談、調查問卷、網絡投票、訪問、讀者利用圖書館數據分析等方法了解大學生閱讀現狀、特點、問題和趨勢,從而為讀者發展提供依據和支持;第二部分閱讀興趣的持續培養,通過設計各種項目,運用靈活的激勵手段,激發讀者閱讀熱情,幫助其從閱讀中找到人生價值和方向,發展潛在讀者,保持現有讀者持續閱讀的興趣和動力;第三部分閱讀方法的引導,通過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興趣的讀者的不同需求設計不同的引導方法,培訓其閱讀技巧,不同閱讀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提高其閱讀效率;第四部分閱讀對象的推薦體系,通過暢銷書 (新書、好書)和圖書館借閱量等排行榜、征集專家學者和社會名人的閱讀經驗、讀者口碑式的互相推薦、針對某種問題的專題推薦比如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擾對癥書目等方式向讀者推薦圖書;第五部分閱讀經驗的分享平臺,幫助讀者搭建實體和虛擬的閱讀經驗分享渠道,閱讀是個人體驗,需要某種程度的釋放和碰撞,通過讀者個人閱讀經驗的現場交流和虛擬世界的觀點交鋒實現閱讀經驗的共享。
這五個部分層層遞進,構成讀者發展工作的立體化、系統化框架結構,都是為了實現同一個目標,即利用圖書館的一切資源 (文獻資源、環境、館員等)構建起讀者讀書、讀人、讀己的閱讀觀念體系,從而為讀者的全面發展服務。

圖1 大學圖書館讀者發展模式
石家莊學院圖書館在2007年首次設立閱讀推廣崗位,成立讀者協會,由圖書館具體指導,作為開展閱讀指導活動的試驗田,并通過讀者協會的力量,面向全院讀者進行閱讀推廣。幾年以來,通過不斷的探索總結,形成了以下特點:
3.1.1 以讀者協會為媒介,集中開展系列閱讀推廣活動:(1)讀者閱讀需求的調查活動:每學期由讀者協會對在校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傾向和特點進行調查匯總,相關數據的分析為圖書館深化閱讀指導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持;(2)報紙導讀:圖書館指導讀者編輯導讀報紙《友聞報》,目前已經發行至16期,每期都設有好書推薦、國學講堂、精彩書評、原創小文、文獻檢索等欄目,對增強學院讀書氛圍,引導大學生讀者閱讀起到極大推動作用;(3)進行立體閱讀:比如《奮斗李想》閱讀活動,先讓讀者閱讀《奮斗李想》一書,隨后現場觀看相關采訪視頻,邀請學校類似李想的學生講述奮斗經歷,最后進行讀者心得討論,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了解書籍;(4)圖書漂流(交換):集中全校師生閑置圖書,建立起交換、漂流平臺,使圖書流動起來,推動了校內知識流動和資源共享,促進了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5)讀者互薦圖書:通過貼便箋紙寫書評等靈活方式,邀請讀者分享自己喜愛的圖書;(6)舉辦世界讀書日紀念主題晚會:通過經典作品朗誦,表演反映閱讀生活的原創小品、話劇,吸引大學生閱讀興趣,目前已連續舉辦四屆。
3.1.2 面向小團體或個人的個性化閱讀推廣活動:(1)舉辦living library活動,又稱為真人圖書借閱,以“交流讀書心得,分享人生體驗”的主題,根據學生需要征集考研、兼職、國學、禮儀、教育、社團管理等方面的真人圖書,面向全校提供借閱,2009年3月首次開展此項活動,在讀者群中反響良好;(2)開展個性化心理保健閱讀指導,針對讀者的困惑(比如怎樣實現從高中到大學的轉型,如何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怎樣處理與周圍人群的關系等問題)進行心理疏導,開列相應的讀書處方,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目前已積累幾十個成功案例。
圍繞新館建設,對基于讀者發展的主題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進行深層次探討,擬分為三層體系,包括讀者發展所依托的實體空間,設立專門的圖書漂流室、活圖借閱現場、主題書目展覽廳、讀書沙龍區、讀者發展文獻借閱室等;整合讀者發展網上相關資源,自建讀者發展視頻資料庫,構建網上讀者社區,設立閱讀推廣QQ,由讀者進行讀書推薦;建立讀者發展的相關規范、機制和評估體系等等。

圖2 不斷深入的閱讀體系
指導學生建立起讀書、讀人、讀己的閱讀體系(如圖2所示)。根據讀者的不同發展階段指導其去讀不同圖書以靜心、養心;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讀書學習;通過活動的成功舉辦激勵其持續閱讀,從而達到良性循環;通過舉辦活人圖書借閱以及經常性的小組討論,不斷讀人這本不斷更新的圖書,了解不同層次不同背景不同興趣的人群經驗,從而達到成長的目的;通過不斷審視自己,不斷反思、總結,審讀自己的內心,從而達到身心合一,實現心智的成熟,心靈的成長。
建立館員、教師和讀者三層引導體系:圖書館通過自己的文獻保障體系及深入的閱讀推廣服務,引導讀者閱讀;教師通過課上滲透,課下留必讀書目,參與圖書館讀書沙龍分享讀書經驗來指導學生讀書;讀者通過網上和現場的讀書交流分享讀書體驗。
社會對圖書館文化功能的日益重視,為拓展大學圖書館服務職能,深化圖書館讀者發展工作帶來東風。大學圖書館應借此深入討論自身核心價值,改進和更新服務理念和模式,以圖書館全面的發展最終促進讀者素質的全面發展。
1.Open the book.Definition of reader development.〔2011-12-20〕.http://www.openingthebook.com/about/reader-centred-approach/definition/default.aspx
2.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2011-12-29〕.http://202.119.47.5/pinggu-wenjian/%C6%D5%CD%A8%B8%DF%B5%C8%D1%A7%D0%A3%CD%BC%CA%E9%B9%DD%B9%E6%B3%CC.htm
3.同濟大學.立體閱讀.〔2011-10-18〕.http://www.lib.tongji.edu.cn/infoservices/litiyd-index.aspx
4.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鮮悅 living library.〔2011-11-06〕.http://living.lib.sjtu.edu.cn/
5.泰山醫學院.心靈驛站.〔2012-04-01〕.http://web.tsmc.edu.cn/xgc/xinhaigangwa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