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央波
(慈溪實驗中學 浙江寧波 315300)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研究表明:大約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近幾年來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中小學生心理疾病具體分類如以下8種:學習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情緒情感問題;性心理問題;行為問題;智力缺損;心理障礙;自殺[1]。開展心理疾病的治療和調節的研究,主動預防心理疾病,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實用價值。而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使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因此,本文試圖探討體育活動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本研究以體育鍛煉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對象。由于經費和時間的限制,我們抽取浙江寧波地區的3所中學的150名初中學生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涉及初一至初三各個年級以及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別的學生,年齡平均為(14.3±1.00)歲,樣本具有代表性。

表1 體育鍛煉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調查對象一覽表

圖1 初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喜好程度

圖2 對同學所交朋友度的調查
(1)調查問卷法: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48份,回收率為98.7%,其中有效問卷146份,有效回收率為98.6%,具體調查對象情況見表1。(2)訪談法:與調查對象中的20人進行了交流和座談,了解經常參與體育活動或不經常參與體育活動對人的性格特點的影響。(3)數理統計法:回收并整理問卷,將回收的相關數據信息輸入計算機,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并得出結果。
通過實際調研(見圖1)發現初中學生中大多數(有88.9%的人)學生喜愛體育活動喜歡進行體育鍛煉,而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只占少部分(約為11.1%)。
體育活動可以增加社會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際關系。通過圖2可以發現體育活動可以增進同學之間親密的交往,使他們有更多的朋友,也不至于孤獨和不與人接近,使其有很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不喜歡活動的學生在學校中交往的朋友也少,對人的親和力也差。
通過調研(見圖3)發現體育活動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看做是各種觀念、概念或者以一個人的表現為基礎的認知模式的構成物,其中包括社會方面的自我概念、自我體育能力的認知、自我抵抗力及健康狀況的認知等。而建立一個良好的身體自我概念,將有助于提高身體的自我價值和自尊心。初中時期的學生們心理上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由于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受到了沖擊和挑戰,有很多學生出現了不同的心理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退縮、焦慮、抑郁等等外顯和內隱的的心理行為問題。

圖3 初中學生情緒反應的調查統計

圖4 對初中學生自信心的調查統計
看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首先要看他的社會適應能力。目前的青少年普遍受家庭的重壓與社會負面的影響。由圖4可見,體育運動能夠提高自我的知覺和自信心。在學生們運動的過程中由于運動的內容、難度、目的、與其他個體的接觸,不可避免的對自我的行為、能力等進行自我評價。而不運動的同學則缺少了這么一個表現自我和評價自我的機會,從而也導致他們缺少自信心,不注意自己形象,比較容易激動。
人的大腦與肌肉之間的信息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可從大腦傳遞給肌肉,產生相應的肌肉的收縮。相反,做動作產生肌肉收縮,也可傳遞到大腦,使大腦皮層特定區域產生興奮肌肉收縮積極,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多,大腦的興奮程度就高,表現出人的情緒就會高漲。因此,體育活動能有效地調節人的情緒。體育活動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轉移,情感發泄,興趣改變,緊張程度得到松弛,情緒趨向穩定。
(1)本文調研發現,初中學生中大多數學生喜愛體育活動喜歡進行體育鍛煉,而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只占少部分。(2)不經常從事體育活動的學生有87.4%的人性格比較孤僻,缺乏自信心,不與人交往,朋友較少。而經常從事體育活動的86.1%同學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自信心,都十分的快樂,開朗和愉快的心情,情緒穩定,善于交往。表明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3)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的形式,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又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痛苦,消除孤獨感。因此,體育活動對于治療人際關系障礙有積極的作用。
(1)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體育活動對促進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也使同學們認識到體育活動的作用,在體育教育中積極參透心理健康教育,讓青少年學會學習、學會鍛煉、學會生活,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展的人。(2)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同學們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建議學??梢院侠淼脑鲩_體育課和多開展課外的體育活動使同學們有更多機會進行體育活動。同時也希望家長們多支持和鼓勵孩子們運動,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能使自己的孩子想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會耽誤學習。
[1] 張軍平.中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初探[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24):47-48.
[2] 張偉.體育活動對人心理健康影響的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2,2(34):16-17.
[3] 黃華敏,易鵬.析中職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發展模式[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87-88.
[4] 李浩浩.不同體育項目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3):57-60.
[5] 于紅民.學生心理健康與學校體育[J].體育學刊,2004(1):24-26.
[6] 肖建忠,莊弼,何鴻濤.體育新課程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