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成 胡秋菊 王波 周松青
(衡陽師范學院體育系 湖南衡陽 421008)
根據2005年1月11日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辦公室正式公布的統計結果表明: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國現有體育場地850080個,標準體育場地有547178個,其中,體育場地、體育館、游泳館、跳水館等大型體育場館5680個;室內游泳池、綜合房(館)等體育場館共55678個;室外游泳池、室外網球場和足球場等共485818個。在教育系統中高等院校有28741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3.4%,而全國教育系統的7475萬教職工和學生僅占全國人口的17.15%,僅僅依靠體育系統和其他系統的32.55%的體育場地,要滿足教育系統以外的82.15%的廣大群眾的體育活動的需要是遠遠不能滿足的,因此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是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是我國解決社會體育場地不足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高校體育資源最集中、最充分,能否有效地滿足全社會的體育鍛煉需求,與學校體育資源的利用和整合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1]。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推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在了解和掌握衡陽市普通高校體育資源配置現狀的基礎上,對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資源利用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開展調查研究,旨在為改善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資源利用狀況,以及師生與周邊群眾的體育鍛煉條件提出建設性意見。
以衡陽市南華大學、衡陽師范學院、湖南工學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學院、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和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6所高校的體育館利用情況作為研究對象。
1.2.1 查閱文獻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和超星圖書館的檢索,查閱了2001年至今的相關期刊論文、碩博論文和有關著作,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地考察法
對高校衡陽市6所高校進行實地考察并記錄相關數據。

表1 衡陽市高校室內體育場館資源配置情況一覽表
1.2.3 訪談法
以衡陽市6所高校體育系辦公室負責人和相關老師作為訪談對象,主要了解衡陽市6所高校的體育場館資源配置現狀和利用情況。
1.2.4 數理統計法
對獲得的數據用SPSS17.0進行常規統計處理。
1.2.5 邏輯分析法
對獲得的相關資料,運用邏輯學知識和方法,進行歸納、分析與綜合,以達到全面系統的分析本論文的觀點。
2.1.1 衡陽高校室內場館源配置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衡陽市高校室內情況如表1所示,室內田徑場、游泳池、足球場等數量少,基本沒有或者只有一個;因為衡陽師范學院下設有體育系,所以室內體育場館資源相對充足豐富,數量也相對多一些,且師院位于衡陽市市郊區,有較多土地空間來修建體育場館設施;南華大學在校學生較多,無體育系,所以室內資源以球類運動為主;湖南工學院無專門的綜合體育場館,因此室內體育場館資源非常有限,但工學院靠近衡陽師范學院,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這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工學院師生對室內體育場館設施需求的緊張局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學院、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規模較小,因資金問題或因室內場館空間限制,故室內體育場館資源較為有限,種類不多;湖南環境生物職業學院最近在籌建俱樂部項目,所以種類相對來說多一些,還擁有其它高校都沒有的瑜伽教室。
2.1.2 衡陽市高校室外場館源配置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衡陽市高校室外場館源配置的現狀調查如表2所示,由表格可看出室外體育場館資源數量明顯要比室內體育場館資源多,田徑場等日常鍛煉需要的體育場館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具備;南華大學、衡陽師范學院的室外體育場館資源較為豐富,且相對來說師院的種類數量更豐富,資源更為充足;湖南工學院作為一所理工科類高校,男生比例大,所以室外籃球場的數量是6所學校中最多的,但工學院的室外資源種類是最少的只有四種,資源單調且緊缺,但和室內情況一樣,靠近師院可進行共享。
由對衡陽市六所高校的體育場館資源配置現狀調查可看出,各高校的體育場館資源配置基本相同,基本上能夠滿足日常需求,并對外開放。

表2 衡陽市高校室外體育場館資源配置情況一覽表

表3 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開放時間表
2.2.1 開放對象分析
以面向校內師生為主,對外開放為輔。各高校均是在滿足了日常的教學需要以后才對外進行開放(尤其是室內體育場館)??梢姼咝sw育場館的資源配置主要是以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和教職工生活質量為主要目的[2]。但同時也反映衡陽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出面向社會開放的情況不是很理想。
2.2.2 開放時間分析
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開放時間如表3所示,室內體育場館除了游泳池和瑜伽教室基本不對外開放以外,其它的都對外進行了開放;而室內場館又因條件和時間限制,開放時間基本上和學校教學時間同步,甚至受教學計劃影響,多是在教學或者訓練完成以后才開放,如:體育舞蹈房、健美操房、體操房等;開放時間較長的場館資源是乒乓球、籃球和羽毛球,說明這三種項目開放受限制較小,時間較為自由。室外體育場館開放時間明顯要比室內的長且自由得多,籃球因場地關系所以開放時間較為特殊,室外籃球場場地分為膠底籃球場和水泥地籃球場,膠底籃球場有圍欄鎖起來,開放時間就由課程安排或者體育系學生訓練時間決定,而水泥地籃球場無任何限制,則全天全年開放。
對衡陽市6所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開放時間調查顯示,室內場館開放時間多集中在工作日、工作日的早晚和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一般不開放,室外場館的羽毛球和籃球場全年開放;且由于各高校的體育場館差異很大開放時間穩定性也不同。有場館的高校開放時間穩定,而無體育場館的高校受季節、天氣等因素影響,開放時間不穩定。
2.2.3 開放范圍分析
開放范圍是空間概念,基本上高校的全部的體育場館資源都是開放的。通過調查發現6所高校開放方式是有償與無償結合開放,但有償開放的服務范圍以小部分開放居多,因為場館進行有償開放時,需要更多人員參與,因此有償開放的高校只能抓住部分場館進行創收,若對全部場館一律收費現在看來還不太現實,再者在管理上也很困難;與有償開放相比,無償開放場館不需花費精力,更不用配備專人管理,其無償開放場館的范圍自然較寬。結合前面所分析的服務時間和項目,無償開放場館的學校多在工作日內無償開放,且開放項目多是籃球、排球等常見的場所,統計表明,這些場館占無償開放學校全部場館的占85.3%,因此不用牽扯太多精力就能做到全部或大部分開放。
2.2.4 開放內容分析
衡陽市各大高校的開放內容由有償和無償兩部分組成,有償開放主要集中室內體育場館上,部分室外球類場館也是有償的,以造價較高,資源短缺項目為主;無償開放體育場館多在室外,且以造價較低,資源豐富,無緊缺性項目為主,如室外籃球場,無緊缺性,多能無償開放以滿足大眾健身需要,開放率為100%。而器械健身、游泳、網球場等場所資源明顯短缺,基本不對外開放或者對外進行有償開放。
3.1.1 資源配置
學校規模越大、場館數量越多,學校資金投入越大、場館基建規劃越多,對體育教學和訓練的滿足度越高,越有利于資源的開放。
對6所高校的調查發現,體育館的造價高昂,使得大部分只有體育場地設施而沒有專門的體育館,個別特殊體育場館只有少數高校擁有,分布不均衡。除個別擁有體育系的高校外,其他高校的體育場地多以投資較少、容易維護的小型、中低水平場館為主,而回報率不高且成本較大的體育場館的數量相對較少。
3.1.2 開放情況
在開放對象上,以校內師生為主兼具對外開放。在開放時間上,高校的體育場館主要是為滿足日常教學需要,所以場館開放時間受場館屬性、教學計劃等因素影響而不同,且由于各高校的體育場館差異很大則開放時間穩定性也不同。有場館的高校開放時間穩定,而無場館的高校易受客觀因素影響,開放時間不穩定;在開放范圍上,各高校均是有償開放與無償開放相結合,無償開放的范圍較有償開放范圍廣;在開放內容上,造價較高,資源短缺場館項目進行有償開放,造價較低,資源豐富,無緊缺性場館項目進行無償開放[3]。
3.2.1 保證對場館的再投入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將場館有償收入中的絕大部分用作場館的維護與保養,提高場館自身條件,改善或豐富體育設施,使其不斷更新,以適應社會需要。對于造價較高昂的體育場館,可采取循序漸進的建設方式,有利于緩解資金壓力。合理利用場地,發揮最大效益[4]。根據場館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運動項目保證最大限度的使用現有的場地和器材,實行一場多用、老場新用,例如,足球場可以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在傳統的n人大場的基礎上:加畫5人、7人的比賽場地,滿足不同層次的人員的需求室內球場充分利用每一塊區域,在籃球場內套畫排球場、羽毛球場保證各項運動的開展,彌補場館供給不足情況[5]。
3.2.2 高校應該注意加強體育場館管理人員的培養
用有相關的管理知識的專門人員來管理場館,要有效利用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現有優勢,加強對現有的場館資源的維護,改善現在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管理不規范的問題[6]。協調好校內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制訂、完善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規章制度,要盡可能贏取高校的主管領導、相關部門的直屬領導對體育場館資源的支持和幫助,增加校內在體育場館資源上的資金投入力度[7]。擁有專業院系的學生和老師的高校應積極鼓勵他們投入到社會中去,從而能夠有效的帶動該地區較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中弱勢群體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能有效地帶動所屬的大社區、小社區、街道、居委會等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這就間接的提高了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率[8]。
3.2.3 注重廣告宣傳,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活動要注重廣告宣傳,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創造自己的品牌,讓社會上更多體育消費者能夠了解場館對外開放的時間、要求、教學內容、消費價格以及舉辦各種類型培訓班教學力量,吸引社會公眾的關注和參與。場館資源好的學校,還可以積極引進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將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與高水平體育賽事相結合,可以提高高校的社會知名度,擴大高校在社會上的影響[9]。
3.2.4 以社會為平臺,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安排開放時間
積極面向社會大眾,精心培育高校體育市場。無論是在國家法定的假期,還是在雙休日,都要認真安排好人員的值班與指導,有償向社會開放,合理延長晚上的開放時間,以優質的服務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來吸引社會各界人士來校娛樂與鍛煉[10]。
[1] 肖林鵬.中國群眾體育資源現狀調查與研究——2001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0(9):22-24.
[2] 全國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資料(上冊)[G].北京:全國場地普查辦公室,2004(5):12-15.
[3] 雷厲.國內外體育場館政策及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啟示[J].體育文史,2000(3):3-6.
[4] 王子平.資源論[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3-25.
[5] 曹建偉.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利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河南大學,2007(4):15-21.
[6] 宋華明,范先佐.高校教育資源優化與辦學經濟效益[J].教育與經濟,2005(3):7-9.
[7] 李鵬,史友寬,張俊偉.河南省高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4:3-5.
[8] 方福前.公共選擇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4):23-27.
[9] 董進霞.新世紀我國高校體育工作的目標定位[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17-21.
[10] 張大超.中外現代大型體育場館管理體制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