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濤
(重慶同乘工程咨詢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重慶400023)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基礎設施對經濟發(fā)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然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數額往往非常巨大,使得我國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受到投資不足的困擾。BOT融資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其凸顯出的獨特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和采納,尤其是BOT融資模式能較好解決大額投資融資難的問題。BOT融資模式在國外已取得了較為成熟的應用,BOT融資模式出現(xiàn)在我國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期,采用BOT融資模式的工程項目主要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水電能源、自來水供給、港口建設等多個領域。在BOT融資模式得以廣泛應用的同時,由于項目持續(xù)時間長,涉及各方面較為廣泛,項目投入資金數額大,其相應的風險也隨之體現(xiàn)出來。BOT融資下的工程項目加大了對其相應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難度,使得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變得復雜而艱難,這也成為了建筑行業(yè)各參與方與相關領域學術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故本文以工程項目為研究對象,對BOT融資模式下的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建設—運營—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簡稱BOT)是指政府授予私營企業(yè)以一定期限的特許經營權,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并準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并賺取利潤。特許權期滿時,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BOT融資模式下的工程項目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
1)從權利轉移看:政府只是通過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xié)議(合同),將公路建設的經營權交給項目公司,項目公司則在經營一定的時期后將其轉交給當地政府。
2)從責任范圍來看:政府依據簽訂的協(xié)議(合同),通過經濟活動的方式將設計、融資、建設、經營、維護公路設施的責任轉移給項目公司。
3)從項目的資金來看:采用BOT融資的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全部由外國投資者或國內投資者通過融資、貸款解決。政府不提供擔保資金,但可適當貸款或參股,共同投資。
4)從參與主體來看:政府與項目公司作為主要主體通過合同達成合作意向,項目公司分別通過貸款合同、經營合同、建筑合同、設計合同與銀行、經營承包商、建筑商、工程設計機構達成有關貸款、經營、建設、設計方面的合作意向。
BOT融資模式下的工程項目的優(yōu)缺點主要體現(xiàn)為:BOT供熱模式對于開發(fā)商而言,最大的好處是節(jié)省鍋爐等供暖設備的投資,減輕設備招標、安裝、施工的壓力,實現(xiàn)系統(tǒng)、設備的最優(yōu)化配置;對于物業(yè)管理方,BOT可以形成建造、運營的延續(xù)性,避免供暖產生的負面影響,把物業(yè)管理費用產生盈虧的可能性結果轉化為預定量化指標;業(yè)主在按時、按質地得到供暖、衛(wèi)生熱水服務的同時不再支付供暖設備的維修費用,供熱公司在承包期限到期后全套設備無償轉讓給業(yè)主;最大化的完善系統(tǒng)節(jié)約能源,避免能源浪費;風險很大,從與東道國政府協(xié)商談判、進行可行性研究,到經營周期最終結束,時間跨度往往達數年、數十年甚至更長,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多種風險,如政策變動、貿易和金融市場變動等等;BOT項目的執(zhí)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任務和過程,它牽涉到很多關鍵的、需要相互之間能良好協(xié)調和合作的關系人;投資規(guī)模大,經營周期長,BOT項目一般都是由多國的十幾家或幾十家銀行或金融機構組成銀團貸款,再由一家或數家承包商組織實施,時間跨度往往達數年、數十年甚至更長;項目難度大,每個BOT項目都各具特點,一般均無先例可循,每個項目都是一個新課題,都得從頭開始研究。
BOT融資工程項目的風險是指在BOT項目特許、建設、運營、移交4個階段損失發(fā)生的不確定性,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BOT方式本身具有投資金額大、建設經營周期長、投資難度大、風險高的特征,同時,由于有政府(或東道國政府)的參與,從而使得BOT項目投資的風險不同于一般的項目融資風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BOT融資工程項目的風險產生如圖1所示。

圖1 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風險產生過程
在一定的條件下,各種風險因素會導致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最終導致工程項目出現(xiàn)損失,從而產生工程項目風險。所以了解風險由潛在變?yōu)楝F(xiàn)實的轉化條件、觸發(fā)條件及其過程,對于控制風險非常重要。由于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的特殊性,風險管理難度更大。
將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總結和歸類,依據易控性原則,可以得出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的主要風險有:
1)政治經濟風險:如國家的經濟政策變化、產業(yè)結構調整、投資方向改變、緊縮銀根,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經濟危機,業(yè)主的資信狀況和支付能力、工期拖延或設計變更帶來的成本增加、匯率、利率的變化、物價漲跌等。
2)技術風險:如新技術的使用、建筑材料改變及更新、技術文件規(guī)范的變化,項目施工難度大、設備故障或損壞等。
3)管理風險:如合同違約風險,施工過程的質量、工期、成本風險,業(yè)主要求的變更,運營風險。
在對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之后,需對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評價,從而確定各個風險因素的相對嚴重程度的權重值,并進行風險因素的排序,以指導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者對不同的風險因素給予不同的重視程度,編制相應的風險應對計劃。常用的評價方法有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神經網絡評價法等等,各種評價方法有其相應的適應范圍以及優(yōu)缺點,其中層次分析法因其應用過程簡單清晰而應用較為廣泛。
對于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來說,政治經濟風險是最突出的風險因素,項目公司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對匯率風險進行規(guī)避,采取貸款、股票、債權多種融資渠道,獲得足夠的資金,取得合理的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需了解清楚東道國政府在BOT項目協(xié)議中做出的保證或在其國內的立法中做出的規(guī)定,這些保證或規(guī)定往往能限定東道國政府的某些行為,并使投資者能規(guī)避一些政治經濟風險,從而使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障;業(yè)主方對經營管理上的風險的應對有業(yè)主方應加強工程項目組織管理和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特別是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對風險管理人才的知識、技術等方面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項目的風險因素涉及面較廣且復雜,故BOT項目中的風險管理人員應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量;注意合同編制的細節(jié)問題,特別是各方風險分攤范圍,分攤額度的界定問題。
BOT融資模式雖然解決了基礎建設這種需要投入資金數額較大的工程項目的融資問題,但其對應的項目周期時間長、投資風險大等問題也亟待解決。故作為業(yè)主方只有做好BOT融資模式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才能從總體上獲得最大效益。
[1]何伯森,萬彩蕓.BOT項目的風險分擔與合同管理[J].中國港灣建設,2001(05).
[2]張水波,孔德泉,何伯森.BOT項目風險管理的擔保手段[J].中國軟科學,2000(02).
[3]屈哲.論我國項目融資風險管理[J].財經問題研究,2002(11).
[4]賀建芬.項目公司在 BOT建設中的風險分析[J].中國市政工程,2001(01):60-62.
[5]朱建華.論 BOT 項目的風險與風險分擔[J].經濟與法,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