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華 趙長祺 金 英 李忠思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劑科,河北 承德 067000)
阿西美辛是一種新的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具有較好的抗炎效果和耐受性,并能明顯減輕吲哚美辛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臨床上主要用于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疾病的消炎鎮痛,目前有膠囊和緩釋膠囊兩種劑型〔1,2〕。筆者曾采用正交試驗制備阿西美辛分散片〔3〕,并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其含量〔4〕。本研究分析單次口服阿西美辛分散片在兔體內的藥動學過程和相對生物利用度,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1.1 材料
1.1.1 儀器 KQ-300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JA-2003電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GT16-3型高速臺式離心機(北京時代北利離心機有限公司);ZH-2自動漩渦混合器(天津藥典標準儀器廠);JASCO高效液相色譜儀(UV-1575檢測器,PU-1580泵,日本分光公司)。
1.1.2 試劑與藥品 阿西美辛分散片(承德醫學院中藥研究所自制,批號:100401,規格:30 mg/0.3 g);阿西美辛膠囊(承德醫學院中藥研究所自制,批號:100501,規格:30 mg/0.3 g);吲哚美辛(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175110646,含量:99.4%);酮洛芬(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00337-201003);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重蒸餾水。
1.1.3 動物 健康家兔6只,雌雄各半,體重(2.7±0.3)kg,承德醫學院實驗動物室提供,給藥前禁食12 h,自由給水。
1.2 方法
1.2.1 色譜條件〔5,6〕色譜柱:Hypersil BDSC18(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 pH4.5 醋酸鹽緩沖液-乙腈-甲醇(50∶40∶10),流速 0.6 ml/min,柱溫 25℃,檢測波長 250 nm,進樣量20 μl。
1.2.2 給藥方法及血樣采集 采用自身對照單劑量雙周期交叉給藥方案,將6只家兔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灌胃給藥阿西美辛分散片,B組灌胃給藥阿西美辛膠囊,給藥劑量均為30 mg/kg(以阿西美辛計),給藥后4 h禁食,于給藥前及給藥后 0.5、1、2、4、6、8、10、12、24 h 耳緣靜脈取血 1 ml。給藥 1 w后,兩組交叉給藥,相同時間點取血。采集的血樣均置于肝素化離心管中,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上層血漿,置-20℃冰箱中保存待測。
1.2.3 血漿樣品的處理 精密量取待測血漿樣品200μl,置于離心管中,加入200μl乙腈,酮洛芬內標溶液(50 mg/L)20μl,渦旋混合1 min后,12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20 μl進樣。
1.2.4 方法專屬性 按照1.2.1、1.2.3方法,分別取空白血漿、空白血漿加阿西美辛對照品、吲哚美辛對照品和內標酮洛芬、血漿樣品加內標酮洛芬樣品,處理后進樣分析。
1.2.5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量取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對照品溶液,以流動相稀釋制成濃度分別為0.16、0.32、0.64、1.28、2.56、5.12、10.24 mg/L 以 及 0.12、0.24、0.48、0.96、1.92、3.84、7.68 mg/L的系列溶液,備用。精密量取空白血漿200μl,分別加入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對照品溶液200μl以及酮洛芬內標溶液20μl,照1.2.3方法處理,在1.2.1色譜條件下進樣20μl,測定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峰面積,以濃度(mg/L)對峰面積進行線性回歸。
1.2.6 精密度和穩定性實驗 分別取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對照品溶液200μl,加空白血漿200μl及酮洛芬內標溶液20μl,制備高、中、低三種濃度的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血漿樣品(阿西美辛濃度分別為0.04、0.64、1.28 mg/L,吲哚美辛濃度分別為0.03、0.48、0.96 mg/L),照1.2.1 色譜條件進樣,連續測定3 d,測定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峰面積,分別代入回歸方程,計算其濃度。將三種濃度血漿樣品在-20℃反復凍融2次,4℃保存48 h,常溫下放置12 h,取樣處理,測定峰面積。
1.2.7 回收率試驗 按照1.2.6方法制備高、中、低三種濃度的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血漿樣品,以流動相配制三種相同濃度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溶液,按照1.2.1色譜條件進樣測定,每個樣品測定5次,計算提取和方法回收率。
1.2.8 藥動學研究 取兩種制劑給藥前與給藥后各時間的血漿樣品,按照1.2.3方法處理,在1.2.1色譜條件下,進樣20μl,測定峰面積,計算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濃度。
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具有良好的分離度,空白血漿和血漿樣品中的內源性物質在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保留時間處未出現色譜峰,對樣品測定沒有干擾。表明本實驗血漿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測定方法專屬性良好。見圖1。

圖1 血漿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色譜圖
阿西美辛回歸方程Y=64 761X+768.56,r=0.999 9(n=7);吲哚美辛回歸方程Y=85 138X+600.47,r=0.999 9(n=7)。結果表明,阿西美辛在0.04~2.56 mg/L、吲哚美辛在0.03~1.92 mg/L濃度范圍內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回收率見表1。阿西美辛三種濃度的日間精密度RSD分別為1.56%、3.24%、1.97%,日內精密度RSD分別為2.48%、3.11%、1.65%;吲哚美辛三種濃度的日間精密度RSD分別為0.93%、3.14%、1.69%,日內精密度RSD分別為1.45%、3.08%、1.23%,精密度良好。三種濃度血漿樣品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濃度RSD均<4%,表明樣品在上述條件下穩定。

表1 樣品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回收率(n=5,%)

表2 兩種制劑的血藥濃度(x ±s,n=6,mg/L)
表2中兩種制劑的阿西美辛的血藥濃度均無法計算藥動學參數,表3中的藥動學參數是按吲哚美辛的血藥濃度以3p97軟件處理而得。阿西美辛分散片和阿西美辛膠囊口服后,在兔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過程符合一室模型。在給藥方式和給藥劑量相同的情況下,與阿西美辛膠囊相比,阿西美辛分散片的tmax略短,Cmax明顯增高,相對生物利用度為186%。

表3 兩種制劑的藥動學參數(n=6,均數)
本實驗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兔血漿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的濃度,兩種藥物與內標分離完全,且不受血漿中雜質的影響,方法專屬性強,具有精確、靈敏、重復性好等特點,可以滿足阿西美辛分散片的兔體內藥動學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需要。
阿西美辛為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是吲哚美辛的前體,口服后不顯示任何藥理作用,大部分經小腸吸收再經肝臟轉化為吲哚美辛才顯示療效〔2〕。本實驗的相對生物利用度結果也驗證了阿西美辛分散片和阿西美辛膠囊體外溶出度實驗〔3〕,說明阿西美辛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明顯優于膠囊劑,也為進一步的人體藥動學實驗和臨床用藥提供了參考。
1 甘黎光.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的發展與動向〔J〕.中國新藥雜志,1994;3(4):53.
2 張 菁.阿西美辛膠囊〔J〕.中國新藥雜志,1998;7(3):192-4.
3 李忠思,王玉平,劉振華.阿西美辛分散片的制備及其溶出度評價〔J〕.中國藥房,2011;22(1):39-41.
4 李忠思,張 玲,王竹君,等.HPLC法測定阿西美辛分散片的含量〔J〕.中國藥房,2011;22(9):839-41.
5 胡玉欽,劉會臣,馬 銳,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人血清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J〕.色譜,1999;17(6):586-7.
6 龐家蓮,談恒山.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人血漿中阿西美辛及其代謝物吲哚美辛的濃度〔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4;24(4):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