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王勝文 劉 兵 陳 杰 趙學忠 徐 斌
(武警吉林省總隊醫院,吉林 長春 130052)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以其對靶器官的保護作用及臨床副作用小等特點,在治療老年心腦血管疾病中越來越受到重視〔1〕,已成為臨床治療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線藥物,其治療糖尿病性腎病、防治心臟與血管病理性重構以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也得到廣泛證實。然而,它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尚未完全成熟或療效尚有爭議。厄貝沙坦(又名伊白沙坦,Erbesartan)為洛沙坦的同類物,其雜環部分為4-螺環戊烷-5-酮-咪唑,它的AT1拮抗作用比洛沙坦強大數倍,但其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尚未見實驗研究報道。本文擬觀察厄貝沙坦的抗實驗性心肌缺血作用,并從自由基及體內血管活性因子等變化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為其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實驗依據。
1.1 實驗動物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體重220~250 g,由吉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 藥品和試劑 厄貝沙坦由南京長澳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以0.5%羧甲基纖維素鈉配制成所需濃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測試盒均購于南京建成生物技術研究所;前列環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放免藥盒購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
1.3 動物分組與給藥 3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成假手術組、模型組及厄貝沙坦組,每組10只。厄貝沙坦組大鼠灌胃厄貝沙坦100 mg/kg,假手術組及模型組給予0.5%羧甲基纖維素鈉,灌胃容量均為5 ml/kg體重,1次/d,連續3 d。
1.4 實驗方法及觀測指標 于末次給藥后30 min按文獻〔2〕方法將Wistar大鼠乙醚麻醉,仰位固定于手術臺上,測定大鼠Ⅱ導聯正常心電圖后,正中剃毛,以10號線做荷包縫合,以手術刀正中切開,用止血鉗剝離肋間肌肉,自左側3~4肋間開胸,暴露心臟,在肺動脈圓錐及左心耳間找出左冠狀動脈前降支,于左心耳下2~3 mm處用0號線立即結扎之,將心臟送回胸腔,迅速擠出胸腔內氣體,拉緊荷包縫合線結扎關閉胸腔,整個開胸時間不超過30 s,假手術組不結扎而只置手術線。結扎冠脈24 h后,以戊巴比妥鈉30 mg/kg腹腔靜脈麻醉,腹主動脈插管取血,用COBAS-FARA自動生化分析儀測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乳酸脫氫酶(LDH)活性,按試劑盒方法測血清MDA含量、SOD及GSH-Px活性。取加有肝素的抗凝血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漿用放免法測血漿PGI2和TXA2水平。取血后剖取大鼠心臟,用生理鹽水洗凈心腔內積血,去掉心房組織及脂肪,稱重,將左心室心肌橫切4~5片,然后浸入氯化硝基四氮唑藍(N-BT)磷酸緩沖液中,置37℃恒溫水浴,待染色完全后取出,正常組織染色,缺血組織不染色。切下缺血心肌稱重,用缺血心肌與左心室濕重的百分比計算心肌梗死面積(MIS)。
1.5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厄貝沙坦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S、血清CK-MB、AST及LDH活性的影響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MIS、血清CK-MB、AST及LDH活性均明顯增加(P<0.05~P<0.001)。與模型組相比,厄貝沙坦能明顯縮小 MIS,降低血清CK-MB、AST及LDH活性(P<0.05或P<0.01)。見表1。
2.2 厄貝沙坦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的影響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血清MDA含量明顯增加,SOD及GSH-Px活性明顯降低(P<0.05或 P<0.01)。與模型組比較,厄貝沙坦可明顯降低血清MDA含量,并明顯提高血清SOD及GSH-Px活性(P<0.05或P<0.01)。見表2。

表1 厄貝沙坦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S及血清CK-MB、AST、LDH活性的影響(x ± s,n=10)

表2 厄貝沙坦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MDA、SOD及GSH-Px的影響(x ± s,n=10)
2.3 厄貝沙坦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漿PGI2及TXA2水平的影響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血漿TXA2水平明顯升高,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顯降低(P<0.05或P<0.01)。與模型組比較,厄貝沙坦可使大鼠血漿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顯升高(P<0.05),對血漿TXA2水平無明顯影響(P>0.05)。見表3。

表3 厄貝沙坦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漿PGI2及TXA 2水平的影響(x ±s,n=10,pg/ml)
MIS大小是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和遠期預后的主要決定性因素〔3〕。有資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MIS與左室舒張期末壓之間呈平行關系,而與直接反映心功能狀態的心搏出量及心臟指數之間呈負相關。左心室MIS愈大,左室舒縮性能降低愈明顯,恢復愈差〔4〕。當梗死范圍<左心肌的30%時,心功能可被剩余健全心肌代償;如梗死范圍>30%時,就可發生具有臨床表現的心力衰竭,若心肌>40%時,就可發生心源性休克〔5〕。因此,縮小MIS,從而改善心肌舒縮功能已作為抗心肌缺血藥物的主要療效指標。心肌發生缺血壞死,除組織學的病理改變外,其生理機能、生化代謝方面也隨之發生相應變化。一般認為,阻斷冠脈血流20~30 min內重新供血,心肌病變可以逆轉。超過此時間可引起不可逆性細胞損傷及隨后的細胞壞死、膜失去完整性,線粒體被破壞,各種酶被釋放出來,引起血中AST、CK-MB、LDH含量增加,其升高程度與心肌梗死程度相平行。通過測定外周血中心肌三酶活性可間接推測MIS大小,相關系數很高。本實驗結果證實,厄貝沙坦可明顯縮小MIS,并降低血清AST、CK-MB及LDH活性,提示其對急性缺血心肌具有明顯保護作用。
MDA是氧自由基引發脂類過氧化反應的產物,其含量高低反映氧自由基水平和脂質過氧化的強度和速度,是了解氧自由基致機體組織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機體存在的抗氧化防護系統中,主要的是內源性抗氧化酶,而其中以SOD、GSHPx最受重視,可以不同程度地減少MIS。缺血心肌產生的氧自由基可進入到血循環而使外周血中氧自由基含量增多,因此可以通過MDA含量的變化評定氧自由基對機體造成的損傷程度,同時測定血液中的SOD、GSH-Px活性來反映機體抗氧化活性〔6〕。本實驗結果表明:厄貝沙坦能明顯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及GSH-Px活性,提示其可通過某種機制使脂質過氧化過程受到抑制,同時又通過提高內源性抗氧化酶活性而減輕氧自由基對心肌的損傷。此抗氧化作用可能也是其保護缺血心肌的機制之一。
細胞膜的磷脂中有花生四烯酸(AA)存在。TXA2和PGI2都是AA代謝中調節生理功能的最重要產物,分別由血小板和血管內皮細胞合成。TXA2具有強烈的促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收縮冠脈血管的作用,而PGI2相反,是目前已知的體內最強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劑,具有直接擴張冠狀動脈和抑制氧自由基產生的細胞保護作用〔7〕。正常時兩者在血中保持平衡。急性心肌梗死時,動脈內皮受損,使主要產生于冠狀動脈血管內皮細胞的PGI2合成受干擾,含量下降,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內皮下膠原組織,過度激活生成大量TXA2等縮血管物質。TXA2通過抑制腺苷酸環化酶,使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內cAMP減少或作為Ca2+載體直接促進Ca2+內流和致密管道系統Ca2+釋放,從而促進血小板聚集和局部血管收縮,加重內皮損傷。因此,TXA2與PGI2的平衡失調是加劇心肌缺血損傷壞死的重要因素〔8〕。厄貝沙坦可明顯降低血漿TXA2水平,并能明顯增高PGI2/TXA2比值,提示其可能通過糾正PGI2與TXA2之間的平衡失調發揮抗心肌缺血作用。
1 黃若文,姜 馨,呂卓人.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的爭議和熱點問題的評估〔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8(10):710-3.
2 李洪坤,于曉風,曲紹春,等.碟脈靈注射液對大鼠實驗性心肌梗死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2(2):293-6.
3 孟永霞,李建國,吳 菁,等.急性心肌梗死面積與血脂、前列腺素代謝相關關系之探討〔J〕.解放軍保健醫學雜志,2003;5(1):19-21.
4 武 毅,于曉風,曲紹春,等.人參果皂苷對犬實驗性心肌梗死的保護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2007;42(5):345-8.
5 楊建業,張迎春,王明江,等.大鼠左冠狀動脈不同結扎時間對心肌梗死面積及心功能的影響〔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6;25(2):74-6.
6 李 艷,張純潔,林孟戈.生物化學檢驗——理論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05.
7 Bridgman P,Aronovltz MA,Kakkar R,et al.Gender-specific patterns of left ventricular and myocyte remodeling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ce deficient in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a receptor Am〔J〕.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1,2005;289(2):H586-92.
8 劉 洪,李榮亨.前列腺素類物質與冠心病〔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8):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