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課題研究組
隨著瀘州市“156”戰略的實施,人力資源供求量將隨之快速增長,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員職業化水平、綜合服務能力、法律體系建設,以及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監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對全市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服務與管理狀況進行了認真調研,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近年來,瀘州市積極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落實就業政策和促進就業主渠道作用,為全市企業和城鄉各類求職群體提供了免費的公共就業服務,對促進就業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設立縣級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71家,從業人員267人。其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28家,人才服務機構8家。市、縣、鄉村和社區的公共就業服務網點基本建成。
——市場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區縣及以上人力資源市場均建立了綜合性公共就業服務場所,投入使用面積共計4941平方米。其中市本級人力資源市場下設城北和西門兩大市場,服務場所達1550平方米。
——市場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區縣及以上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有47名工作人員,其中具有職業介紹類資格證書人員13名,高級職業信息分析師1名,職業指導師4名,助理職業指導師4名,職業指導員4名。全市私營性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業人員81人,獲得職業資格人數34人。
——市場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依托“金保工程”專網和四川省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全市人力資源市場間的資源共享,人力資源招聘數據還與全國公共招聘網實現了對接。
——服務功能充實且基礎配置作用不斷強化。各級人力資源市場結合就業工作實際,對外開展了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政策咨詢、失業人員檔案管理、就業信息發布等公共就業服務。據統計,2000年—2012年,全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累計為46.5萬人次提供了免費職介服務,成功實現就業23.16萬人次。
——法制逐步健全且監管能力不斷加強。隨著人力資源市場運行所需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市場規則和秩序基本建立。勞動監察部門重點對違規經營的職業中介機構、非法中介組織和以職業中介為幌子的違法犯罪進行清理、整頓、取締和打擊,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秩序,維護了求職者的合法利益。
一是市場資源未整合,服務標準不統一。由于目前暫未出臺人力資源市場(原勞動力市場)與人才市場的整合方案,兩大市場仍處于分立狀態,服務群體、運行方式、經費來源和法規依據不同,造成了市場間服務規范、軟件系統等的不統一,市場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不高。
二是服務場所面積小,服務功能不完善。市和區縣市場服務面積小,設施老化,功能設置不完善,市場綜合服務能力弱。有的場地僅能滿足職介工作的開展,其他服務功能受場地制約無法開展。
三是經費來源不穩定,人員編制缺乏。目前,除龍馬潭區、納溪區人員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市本級市場列入財政的經常性項目支出外,其他市場經費均未納入財政預算,經費短缺情況突出。人力資源市場正式編制人員少,聘用人員多且工資待遇偏低,工作人員就業穩定性差,人才流失嚴重。以市級人力資源市場為例,工作人員9人,編制內人員僅1人,聘用人員8人。
四是市場立法層次低,法律制定滯后。我國尚未出臺行政法規以上的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法律法規,雖在相關法律中有相關規定,但可操作性不強,在監督管理方面缺乏有力的法規保障。

瀘州市人社局最近舉辦“創業服務暨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服務活動”,組織85家用人單位提供招聘見習崗位1500多個,進場求職的高校畢業生和其他就業群體1106人次,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219人,同時為高校畢業生等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和專項服務。市人社局表示,將努力做到基礎管理到位、跟蹤服務到位、政策落實到位,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盡早實現就業或創業。
本刊通訊員
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維護和諧,需要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管理,更有效地發揮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功能。
推進市場資源整合共享。建議盡快出臺推進兩市場整合的指導意見。目前,市人社部門可按照人社部關于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的五大要求,即“統一領導、統一制度、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標準、統一信息系統”,積極探索兩大市場整合的方式,有效實現資源共享,穩步推進市場向前發展。
加快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大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的投入力度,將人力資源市場的新建、擴建項目納入當地經濟社會和區域建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提前布局,統一規劃,配套建設,以滿足社會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各區縣可參考勞動力人口總量或市場提供服務總量的規模,科學規劃綜合服務場所面積,加大投入,盡快完善市場建設,拓展市場服務功能。同時,應按照《就業促進法》第35條規定,將公共就業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大財政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網絡建設的專項投入,增強市場綜合服務能力,提高市場服務效率。
加強從業隊伍建設。對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從業人員不足的現狀,政府及有關部門給予重視和支持,采取增加預算內編制和預算外編制(財政定額補助)相結合的形式增加人員編制,解決人員經費,保障從業人員待遇,努力建立一支穩定、高效的管理服務隊伍,促進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市場管理服務水平。隨著網絡、通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力資源服務也應適應時代和形勢發展要求,努力在網絡平臺建設、信息采集發布、職業規劃培訓、拓展群體覆蓋面、提高職介成功率等方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勞動就業部門應定期對就業形勢、用工需求等進行動態分析,按群體、年齡等針對性地加強失業人員的分類培訓指導,提高再就業率。各人力資源市場在堅持綜合服務市場規范化、常態化運行的同時,應探索創新更加開放、更加迅捷的服務形式,如與工會、婦聯等加強協作,在信息發布、職業介紹等方面實現重心下移服務前移,深入到街道社區、企業廠礦和職專、高校等,做到用工需求信息發布與反饋及時準確,更好地服務于用工單位和求職群體。
(課題組成員:瀘州市人社局局長陳劍波,市就業局局長高文慶、市人社局辦公室副主任馬小林、市職介中心副主任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