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人社局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與“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創新推出“三個一”就業服務提升工程,助力就業工作提質保量。
今年初,縣人社局通過深入基層調研、征求民意等方式,廣泛收集和聽取群眾對就業工作的需求,制定了“三個一”就業服務實施方案,即針對高校畢業生、城鄉求職人員、自主創業者、被征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以及農村勞動力六類重點群體,按照“一批服務對象,一套解決方案,一抓到底落實”的思路,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助力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
——鼓勵高校畢業生多元就業。一是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引導他們進企業、到基層,強化自身能力鍛煉,樹立多元就業意識。二是依托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吸納高校畢業生實習,鼓勵基地留選優秀人才。三是深化部門聯動機制,與共青團、婦聯、工會等密切配合,適時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四是積極落實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對就業成效突出的大學生事跡宣傳。今年以來,已推薦20余人到縣中醫院、東駿激光等見習基地實習,舉辦了一期大學生創業培訓班,為7名大中專畢業生發放無息貸款35萬元,幫助15名大中專畢業生實現了成功創業。
——保障城鄉求職人員穩定就業。 一是強化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對城鄉求職人員進行免費就業推薦和職業指導,使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二是通過求職者登記臺賬、企業用工動態監測機制及常態化招工合作機制,及時有效地為城鄉求職者和用工企業之間搭建相互交流平臺,幫助求職者實現穩定就業。三是建立部門協作聯動機制。與縣殘聯建立聯系機制,向企業輸送符合崗位要求的殘疾人;與縣民政局建立聯系機制,向企業輸送符合崗位要求的退役軍人;與團縣委、婦聯等建立聯系機制,做好就業推薦。四是不斷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建立人才培養和儲備機制。今年3月,縣人社局進行了專題調研,摸清了全縣人力資源狀況和重點規模企業用工需求,同時以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為契機,在縣內外聯合開展現場招聘會20余場,提供崗位約3300個,達成意向性就業協議1800余個,全縣重點規模企業95%的用工缺口得到了補充。
——扶持創業者帶動就業。 一是深入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者創業能力。二是加大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力度,完善創業資金支持體系,切實幫助創業者成功創業,帶動就業。三是依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將創業服務延伸到鄉鎮社區,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創業培訓、小額貸款、稅費減免、政策咨詢等“一條龍”服務。四是做好培訓后續服務,建立學員跟蹤服務卡,健全完善創業項目庫,提供式長期創業指導服務。五是優化創業環境,進一步精簡審批項目,縮短審批時間,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創業者提供優質服務。截至目前,開展創業培訓11期,培訓城鄉勞動者326人,扶持創業成功195人,創業帶動比達到1:6,創業帶動就業效益倍增。
——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積極就業。一是鼓勵鄉鎮、社區努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就業困難群體。二是積極兌現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就業援助、免費職業介紹和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技能培訓補貼政策,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單位進行社保補貼及崗位補貼。三是依托“962110”就業援助服務和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對就業困難人員開展主動服務和針對性服務,幫助他們實現積極就業。
——促進被征地農民轉崗就業。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和就業引導,讓被征地農民了解當前就業形勢及就業政策,增強主動就業信心,順利實現轉崗就業。二是落實好被征地農村勞動者的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大力實施以“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跟蹤服務”為一體的創業就業服務,指導被征地農民用好用活征地拆遷補助金,達到就業拓展、資金增值的雙重效應。三是針對被征地農民的特點,積極開展就業政策、技能培訓、現場招聘進小區活動。
——推動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一是加強就業扶持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農村勞動者樹立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觀念。二是進一步完善鄉鎮、社區(村)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實現就業信息廣覆蓋,助推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三是針對本縣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者培訓需求,開展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質量。除結合工業區勞動用工和鄉村旅游業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外,在獼猴桃集中發展區、茶產業集中發展區、生豬(家禽)養殖區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勞動者就業質量。四是強化勞務對接,暢通輸出渠道。扎實推進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深入開展與蘆山縣、名山縣的勞動輸入和輸出對接,促進農村勞動者就業增收。
